正文 在離婚率高漲的年代(2 / 2)

中國的離婚率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在國際上仍處於較低的水平。與中國大陸文化比較接近的其他亞洲國家和地區,如日本、新加坡、中國台灣、中國香港,離婚率也高於我國。目前,中國的粗離婚率為2.13‰,不及日本、韓國;美國的離婚率曾高達5.3‰,目前維持在4‰左右;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等國的離婚率近年上升較快,約在3.6~4.7‰之間,個別年份俄羅斯離婚率已達5.3‰;英國、捷克、韓國約在3‰上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都在2‰以上;中國香港、台灣地區約為2‰~2.8‰。

但是,我國離婚人口的絕對規模十分龐大。1990年我國離婚人口數為160萬對,分別是法國的15倍,日本的10倍和美國的1.4倍;1993年我國離婚人口總數上升為182萬對,早已居世界各國之首。2011年,民政部門登記離婚220.7萬對,法院辦理離婚66.7萬對,我國離婚人數已經連續多年遞增。

婚姻率,反映著社會的大現實,反映著婚姻家庭的小現狀。離婚率的持續攀升,離婚人口的絕對增多,反映了市場經濟條件下的中國社會的問題。“離了”如同從前人們見麵說的“吃了”一樣,離婚似乎成為一種時尚,也難免在網絡上瘋傳一句話“今天,還能相信愛情嗎?”

離婚率的高低是由多方麵因素決定的,既有經濟因素,也有道德風尚的影響;既有法律環境、社會文化環境、離婚成本問題的影響,還有城市化過程中的人口流動等多種因素。

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一個家庭往往擁有兩套甚至更多的住房。人們擁有了更多的資本在家庭以外的範圍內活動,婚姻家庭的不安全因素隨之增加。另外,人們生活方式愈發多樣化。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並不如此便利,夫妻之間彼此的依存度較高,更像是無話不談的知己。現如今,越來越多的社會交往,使得夫妻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少,難免造成隔閡導致離異。

離婚成本的降低,也使人們不再懼怕離婚產生的代價。尤其是關於離婚後財產分配的相關規定發生變化,使得一些人婚前擁有的財產,離婚後不再分給對方,也會讓一些人在選擇離婚時更為自由。法律規定的可離婚範圍也有所放寬,隻要雙方同意,便可協議離婚,辦理相關手續也變得更加容易。

此外,勞動力在全國範圍內的流動,也是引發離婚率大幅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如四川省登記離婚的人數最多,四川是全國勞動力流動大省,外出打工人口數量很多、夫妻兩地分居現象更為突出,這是一個現實的原因。夫妻長期分居,感情基礎越來越脆弱,加之外出打工者的思想認識、傳統觀念、思維模式等都受到多元文化的衝擊,與仍然堅守在老人、孩子、家園的另一半距離越來越遠,最終走向了離婚。又如,東北地區的離婚率之所以在國內排名靠前,專家稱“豪飲”習慣非常影響婚姻質量。

總之,改革開放以來離婚變得更為容易,“和平”離婚不再是一件“丟人的事”,觀念的變化對離婚有重要的影響。個性的張揚與釋放,擇偶觀、家庭觀、性事觀和離異觀的巨大變化,共同相互交織而影響著中國的離婚率。

【責任編輯】王 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