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伯頓爵士的意思並非是說專業技術在研究工作上不重要,而是認為:熱忱——也就是一種興奮——能使一個人把專業技術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
人們在演講的時候,其效果當視演講人對其所講題目熱心的程度而定。不論此人講的是氫彈、嶽母大人或是非洲的熱帶叢林,他對聽眾所發揮的影響力,完全是由他對演講題目是否感興趣所決定的。
人的個性是天生的,但可以借由某些行為呈現出來。要想發覺真正的自我——也就是我們與他人不同、真正具有價值的地方——則必須先去除掉許多人性的束縛,諸如恐懼、畏縮、自我疑慮、迷惑及僵化人性中的種種積習,等等。這時,興奮便有如火把,能把捆綁住自我麵貌的層層束縛燒毀,使真正的自我解放出來。
興奮的表現形式有多種,愛便是其中之一。有部電影名叫《瑪蒂》,便是敘述兩個單調寂寞的人,如何因愛而彼此敞開心靈,從而邁向一個嶄新的世界。
對有些人來說,興奮也可說是一種令人振奮的工作、活動或創作行為。耶魯大學的威廉·林恩·菲爾普教授,曾寫過一本名叫《教學的樂趣》的書,書中詳細描述了教學生涯如何使他活得又興奮又快樂的人生經曆。
有些危急、驚險時刻也能激發人的興奮感覺,並能把人的某些性格呈現出來。例如在發生戰爭、洪水或地震時,就會造就出不少英雄人物。因為人在這種極具刺激或挑戰性的時刻,才會把真正的自我和潛藏能力激發出來。還有一些告老退休與兒女同住的老年人,雖然平常看起來好象沒什麼用處,但若家庭發生危機或意外打擊,他們能發揮出的力量和效率,而變得有如巨塔般令人仰之彌高了。
持續不斷的自我發現、自我探尋才能促使我們逐漸成熟。除非我們先了解自己,否則我們很難去了解別人。根據蘇格拉底的說法,“了解你自己”是智慧的開端。那麼,“你是獨一無二”的說法,便是現代人對古老智慧的繼承和發展。
保持獨特的眼光
當我們初對生活產生憧憬的時候,常常會夢想有朝一日要寫出一部最偉大的小說來。我們想象別人是如何讚賞那本書,如何聽到掌聲,如何享受到那永遠的榮耀。
想象自己會穿著什麼樣的衣服,所到之處,別人是如何讚美、追求、不斷引述自己講過的話。我們想了許許多多,就是從來不曾想過可能會遭到的困難,或是那些沉悶辛苦的工作,那些在創作過程中所要流出的淚和汗。我們想的都是有關榮耀的報償,而不是怎樣去獲得這份榮耀。
像這種“空中樓閣”似的幻想,可說是典型的“一顆寂寞的心靈想要得到友誼”,或是“想要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的心理表現。隻是,我們把次序弄錯了——我們是希望別人先來喜歡我們,卻不曾想到要先討得別人喜歡。
我們有時會聽到這種埋怨:“我性情過於羞怯,很難引起別人注意”、“沒有人會對我感興趣”或是“別人並不想認識我”等等。
你有沒有想過,別人為什麼要喜歡你呢?這世界並沒有義務非要喜歡你或我,或任何一個人。有什麼特別理由別人會特別選中你(無論是工作或社交的理由),除非我們具有他們所要的特質,否則,他們沒有理由非要注意你。
中國的聖哲孔子說:“最重要的,不是別人有沒有愛我們,而是我們值不值得被愛。”要想贏得別人的友誼或感情,必須先不去擔心別人是否喜歡我們,而是要用心去改善自己的精神麵貌,並修養能讓別人喜歡你的品質。
著名歌唱家瑪麗安·安德遜曾經很生動地描述她早期的生活——她那時事業失敗,整個人很不得誌,在人生的打擊麵前,她幾乎就要放棄自己喜愛的歌唱生涯。後來,憑借心靈的追求,她才逐漸恢複勇氣和信心,準備繼續為自己的事業奮鬥下去。有一天,她興致勃勃地向母親說道:“我不能再這樣下去了,我要繼續唱下去!我要每個人都喜歡我!我要追求自身的完美!”
她媽媽鼓勵她說:“很好啊!這是很好的誌向——但是,要知道,人在成就偉大的事業之前,必須先學會謙卑。”瑪麗安聽了,深受啟發,她決心在音樂造詣上“力求”完美,而不僅僅是“想要”完美。“謙卑先於偉大。”這是母親送給她的人生贈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