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好萊塢默片時代,以擁有狗明星“強心”而名噪一時的亞倫·卜恩,由於長時間的與狗共同生活與合作,因而寫下一本極為轟動的暢銷書《寫給強心的信》。他在書中說道,強心在拍片時,很能自得其樂,因為它並不是為報酬而工作,而是真的喜歡這項工作。好幾次,現場根本沒有人要求它表演,它卻一直表演得興高采烈,可見它絲毫不是為報酬或獎賞而工作——這就是它能成為明星的真正秘密。
卜恩先生還講了一個小舞星的故事。那個小女孩在試鏡的時候,十分緊張,幾乎沒有勇氣出場。卜恩告訴她:“不要去想試鏡的結果,隻要高高興興地跳就行了。”
那個女孩聽後放鬆身體,試鏡之後果然被錄用。
事實證明,贏得別人注意的最好方法,就是不要去擔心結果如何,或在意別人是否喜歡我們。隻要我們開始采取行動,努力去實踐那些必須完成的事項即可。正如威廉·奧斯勒爵士所說的:“不用為模糊不清的未來擔憂,隻要清清楚楚地為現在努力即可。”
著名作家荷馬·克洛維也十分懂得交友之道。凡是碰到他的人,無論是清道工、百萬富翁、婦孺老幼——都會在與他相處15分鍾之內,對他產生好感。為什麼呢?他既不年輕,又不英俊,更不是百萬富翁,他有什麼可以吸引人呢?很簡單,因為他一點也不矯揉造作,他能讓別人感覺到他真的喜歡、關心他們。
孩子見到他會爬到他的膝上,朋友家的仆人會特別用心為他準備餐點;而且,假如有人宣布:“今晚荷馬·克洛維會到這裏來!”那麼這天的宴會一定沒有人缺席。荷馬的真誠不僅表現在朋友之間,他的家人也都十分敬愛他。他的妻子、女兒,還有好幾個孫兒女,全都對他敬愛有加。
那麼,這位作家獲得這種幸福的奧秘何在呢?說來也很簡單——就是待人誠懇、熱愛人類而已。對他來說,對方是什麼人,或做什麼事,他都不會在意。隻要是身為一個人,對他便意義重大,便值得他付出關愛。每次他遇見陌生人,很快就能像老朋友一樣交談起來——並不是專談自己的事,而是盡量談對方的事。通過交談,他可以知道對方是從哪裏來,做什麼事,有沒有什麼家人等等。他不會嘮叨個不停,隻是向對方表示自己的興趣和關心,借以建立起友誼即可。
隻要你有愛心,連最愛嘲笑人生的人,都會像陽光下的花朵一樣吐露芬芳。正像約瑟夫·格魯大使所說的:“外交的秘訣僅在5個字:我要喜歡你。”
荷馬·克洛維從沒為結交朋友發過愁——因為他已經是每一個人的朋友。他不在意別人是否喜歡自己,而是專心一意去喜歡別人,結果到處都是他的朋友。
銷售人員隻要有一定的經驗都會知道,假如你一直擔心生意是否成交,就可能會造成心理負擔而不能好好表現。“大眾食品”的董事長哈利·布裏斯在大學時代,曾經靠推銷縫紉機來賺取學費。布裏斯先生認為,好的銷售員不會去關心買賣是否成交,他所做的應該是如何對顧客進行更好的服務。
如果銷售員把注意力集中在為顧客服務上,其產生的效果會較好,也很少會遭到拒絕。想想看,誰會拒絕別人來幫忙解決問題呢?
布裏斯先生說:“我現在常常告訴銷售員,假如他們每天早晨都先這麼想過一遍:今天,我要盡可能去幫人解決問題。而不是認為:今天,我要盡可能多做幾筆生意。那麼,他們會更容易與顧客溝通,生意自會成交。那些致力於幫助別人解決問題,使別人能活得更好、更快活的人,才算得上是真正的銷售人員。”
在玩高爾夫球的時候,我們的目光都集中在球上。而在與人溝通的時候,則要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要傳達的信息上麵。假如你遇事過於在意成效如何,就容易產生緊張、害怕、表達不良等情緒,結果反而真的達不到你所想要達到的目的。
卡耐基有一次到某地進行一場演講。據說當地的聽眾相當難纏。在與一位好朋友共餐時,卡耐基免不了流露出緊張的情緒。“假如聽眾不同意我講的話,怎麼辦?”他神經兮兮地問那位朋友,“假如他們不喜歡我,我可尷尬了”。
“不錯,”朋友回答道,“他們為什麼要喜歡你呢?你能給他們幹什麼?你認為自己要講的話很重要嗎?”
卡耐基說:“那些東西對我來說,的確意義十分重大。”
“這就對了,”她繼續說道,“我倒不覺得聽眾喜不喜歡你有什麼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把想講的信息傳達出去。至於他們喜歡或討厭你,並沒有什麼關係,你隻要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