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抑製苛求,為此刻的自己鼓掌(2 / 3)

無獨有偶。古代東方的老子也言:“知不知上,不知知病。”自知自己不知才是最上等、最聰明的人。看來,自知自己無知才是真聰明,相反,自認為自己博學多知甚至能智勝天下者,倒可能是真糊塗。

絕對的完美主義者,他的內心不可能平和,他的生活中也不會遇到真正的幸福,而且,今後可能也不會遇上。人們對事物一味理想化的要求導致了內心的苛刻與緊張,內心的緊張又使他們更加苛刻地要求自己。所以,完美主義與內心放鬆滿足相互矛盾,兩者不可能融入同一個人的人格。事物總是循著自身的規律發展,即便不夠理想,它也不會單純因為人的主觀意誌而改變。如果有誰試圖使既定事物按照自己的要求發展變化而不顧客觀條件,那麼他一開始就已經注定失敗了。

有缺陷並不是一件壞事,那些自認為自身條件已經足夠好以至於無可挑剔、不必改變現狀的人往往缺乏進取心,缺少超越自我,追求成功的意誌,相反,承認自己的缺陷,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與短處,卻可以使我們處在一種清醒的狀態,遇事也容易做出最理智的判斷。

《金魚和漁夫》這則神話,人人都知道。神話中,漁夫那貪婪的妻子總是苛求金魚給她更多,終於落到了和以前一樣貧窮的命運。現實中,我們許多人都過得不是很開心、很愜意,因為他們總存有這樣或那樣的不滿,他們沒有看到自己幸福的一麵。

正確地看待自己的不足,有什麼不好呢?有一個故事也許能讓我們有所感觸:

有一個人對自己坎坷的命運實在不堪重負,於是祈求上帝改變自己的命運。上帝對他承諾:“如果你在世間找到一位對自己命運心滿意足的人,你的厄運即可結束。”於是此人開始了尋找的曆程。一天,他來到皇宮,詢問高貴的天子是否對自己的命運滿意,天子歎息道:“我雖貴為國君,卻日日寢食不安,時刻擔心自己的王位能否長久,憂慮國家能否長治久安,還不如一個快活的流浪漢!”這人又去詢問在陽光下曬著太陽的流浪人是否對自己的命運滿意,流浪人哈哈大笑:“你在開玩笑吧?我一天到晚食不果腹,怎麼可能對自己的命運滿意呢?”就這樣,他走遍了世界的每個地方,被訪問之人說到自己的命運竟無一不搖頭歎息,口出怨言。這人終有所悟,不再抱怨生活。說也奇怪,從此他的命運竟一帆風順起來。

也許你會說:“我並非不滿,我隻是指出還存在的問題而已。”其實,當你認定過錯時,你的潛意識已經讓你感到不滿了,你的內心已不再平靜了。一床淩亂的毯子、車身上一道劃傷的痕跡、一次不理想的成績、數公斤略顯肥胖的脂肪……種種事情都能令人煩惱,不管是否與你有關,是否是你的責任。這種苛求甚至發展到不能容忍他人的某些生活習慣。如此,你的心思完全專注於外物了,你失去了自我存在的精神生活,你不知不覺地迷失了生活應該堅持的方向,苛刻掩住了你寬厚仁愛的本性。

沒有人會滿足於本可改善的不理想現狀。所以,你應努力尋找一個更好的方法:你要用行動去補足缺陷,而不是“望洋”空悲歎,一味表示不滿。同時你應認識到:自己總能采取另一種方式把每一件事都做得更好。但這並不是說你已經做了的事情就毫無可取之處,我們一樣可以肯定自己已經完成的事物成功的一麵。有句廣告詞不是說:“沒有最好,隻有更好”嗎?所以,不要苛求完美,它根本不存在。

當你認為情況應該比現在更好時,就請把握住自己,理智地提醒自己,現實中的自己其實很好。如果有過於要求完美的心理趨向,就趕快治療!當你摒除自己苛刻的眼光時,一切事物都變得美好起來了。不要刻意追求完美,你會感覺到生活充滿明媚的陽光。

如果無法改變,那就坦然麵對

盡管我們的人生有諸多不如意,可我們的生活還是要繼續。然而,不肯接受這諸多“不如意”的人也不少見。他們拚命想讓情況轉變過來,不管這是不是還有用。為此他們勞心勞力,如果事情沒有轉機,他們就會把問題歸結到自己身上,覺得自己沒有盡力,或是沒有本事。然而,總有些事情是我們力所不及的。有句很通俗的諺語:“活人哭死人,猶如傻狗攆飛禽。”對於那些無法改變的事情,與其苛求自己做無用功,不如坦然接受的好。

已故的美國小說家塔金頓常說:“我可以忍受一切變故,除了失明,我決不能忍受失明。”可是在他60歲的某一天,當他看著地毯時,卻發現地毯的顏色漸漸模糊,他看不出圖案。他去看醫生,得知了殘酷的現實:他即將失明。現在,他有一隻眼差不多全瞎了,另一隻也接近失明。他最恐懼的事終於發生了。

塔金頓對這最大的災難作如何反應呢?他是否覺得:“完了,我的人生完了!”完全不是,令人驚訝的是,他還蠻愉快的,他甚至發揮了他的幽默感。這些浮遊的斑點阻擋他的視力,當大斑點晃過他的視野時,他會說:“嘿!又是這個大家夥,不知道它今早要到哪兒去!”完全失明後,塔金頓說:“我現在已接受了這個事實,也可以麵對任何狀況。”

為了恢複視力,塔金頓在一年內得接受12次以上的手術,而且隻是采取局部麻醉。他了解這是必需的,無可逃避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坦然地接受。他拒絕了住私人病房,而和大家一起住在大眾病房,想辦法讓大家高興一點。當他必須再次接受手術時,他提醒自己是何等幸運:“多奇妙啊,科學已進步到連人眼如此精細的器官都能動手術了。”

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存在著這樣的弱點:不能麵對苦難。但是,隻要堅強,每個人都可以接受它。像本以為自己決不能忍受失明的塔金頓一樣,這個時候他卻說:“我不願用快樂的經驗來替換這次的體會。”他因此學會了接受,並相信人生沒有任何事會超過他的容忍力。如塔金頓所說的,此次經驗教導他“失明並不悲慘,無力容忍失明才是真正悲慘的”。

成功學大師卡耐基說:“有一次我拒不接受我遇到的一種不可改變的情況。我像個蠢蛋,不斷做無謂的反抗,結果帶來無眠的夜晚,我把自己整得很慘。終於,經過一年的自我折磨,我不得不接受我無法改變的事實。”

麵對不可避免的事實,我們就應該學著做到如詩人惠特曼所說的那樣:“讓我們學著像樹木一樣順其自然,麵對黑夜、風暴、饑餓、意外與挫折。”

已故的愛德華·埃文斯先生,從小生活在一個貧苦的家庭,起初隻能靠賣報來維持生計,後來在一家雜貨店當營業員,家裏好幾口人都靠著他的微薄工資來度日。後來他又謀得一個助理圖書管理員的職位,依然是很少的薪水,但他必須幹下去,畢竟做生意實在是太冒險了。在8年之後,他借了50美元開始了他自己的事業,結果事業的發展一帆風順,年收入達兩萬美元以上。

然而,可怕的厄運在突然間降臨了。他替朋友擔保了一筆數額很大的貸款,而朋友卻破產了。禍不單行,那家存著他全部積蓄的大銀行也破產了。他不但血本無歸,而且還欠了1萬多美元的債,在如此沉重的雙重打擊下,埃文斯終於倒下了。他吃不下東西,睡不好覺,而且生起了莫名其妙的怪病,整天處於一種極度的擔憂之中,大腦一片空白。

有一天,埃文斯在走路的時候,突然昏倒在路邊,以後就再也不能走路了。家裏人讓他躺在床上,接著他全身開始腐爛,傷口一直往骨頭裏麵滲了進去。他甚至連躺在床上也覺得難受。醫生隻是淡淡地告訴他:隻有兩個星期的生命。埃文斯索性把全部都放棄了,既然厄運已降臨到自己頭上,隻有平靜地接受它。他靜靜地寫好遺囑,躺在床上等死,人也徹底放鬆下來,閉目休息,卻每天無法連續睡著兩小時以上。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由於心態平靜了,他不再為已經降臨的災難而痛苦,他睡得像個小孩子那樣踏實,也不再無謂地憂慮了,胃口也開始好了起來。幾星期後,埃文斯已能拄著拐杖走路,6個星期後,他又能工作了。隻不過是以前他一年賺兩萬美元,現在是一周賺30美元,但他已經感到萬分高興了。

他的工作是推銷用船運送汽車時在輪子後麵放的擋板,他早已忘卻了憂慮,不再為過去的事而懊惱,也不再害怕將來,他把自己所有的時間、所有的精力、所有的熱忱都用來推銷擋板,日子又紅火起來了,不過幾年而已,他已是埃文斯工業公司的董事長了。

埃文斯是生活中的強者,原因在於他不僅能勇敢堅強地接受既定的現實帶來的不幸和困境,並且能平靜而理智地對待它、利用它。相反,那些始終試圖改變既成事實的人,雖然看起來很辛苦、很努力,其實他們的內心倒可能是軟弱的:他們無法說服自己接受不幸和困境,他們選擇了欺騙自己。

厄運的到來是我們無法預知的,麵對它帶來的巨大壓力,怨天尤人隻會使我們的命運更加灰暗。所以我們必須選擇一種對我們有好處的活法,換一種心態,換一種途徑,才能不為厄運的深淵所淹沒。

當初,發明汽車輪胎的人想要製造一種輪胎,能在路況很差的地方行駛,抗拒坎坷和顛簸,開始情況不甚理想,失敗連連。但經過不懈的探索試驗,他們終於生產出了這樣的輪胎。它既能承受巨大的壓力,又能抗拒一切的碎石塊和其他障礙物。他們稱讚它“能接受一切”。做人也應與好的輪胎一樣,隻有能接受一切,並且勇敢前進,才能通過人生的另一種途徑走得更遠。

當我們不再反抗那些不可避免的事實時,我們就能節省下精力,創造出一個新的、更豐富的生活前景。

張弛有度,適當輕鬆一下

我國儒家經典《禮記》中記載了孔子這樣一段話:“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文、武,指周初賢君周文王、周武王。這段話是說:一直把弓弦拉得很緊而不鬆弛一下,這是周文王、周武王也無法辦到的;相反,一直鬆弛而不緊張,那是周文王、周武王也不願做的;隻有有時緊張,有時放鬆,有勞有逸,寬嚴相濟,這才是賢君周文王、周武王治國的辦法。其實,治國如是,對待生活也應該是勞逸結合、張弛有度。

在我國東北地區的深山老林裏,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老虎是獸中之王,不過要論力氣,它不如黑瞎子(狗熊)大。狗熊的生命力特別頑強,而且皮糙肉厚,一般的攻擊根本傷不了它。可是山裏麵虎熊相鬥,總是老虎得勝,為什麼呢?

狗熊和老虎都是身高力大的猛獸,它們一旦打起來,就是幾天幾夜。老虎打累了、打餓了,或是戰況不利,就會撤出戰場,先到別處捕獵吃。等到吃飽喝足,歇過勁兒來,回來再找狗熊打。狗熊就不一樣了,一旦開打,就不吃、不喝、不休息,老虎跑了它就打掃戰場,碗口粗的樹連根拔出來扔到一邊,等著老虎回來接著打。時間長了,狗熊終究有筋疲力盡的時候,所以最後總是老虎打敗狗熊。

老虎和狗熊打架的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不能追求一竿子插到底,一口氣把所有問題解決。人生是個漫長的旅程,是馬拉鬆長跑而不是百米衝刺。唯有張弛有度,才能持之以恒,把熱情和精力保持到最後。

每頓飯隻吃一樣東西,再好吃的東西也會讓人反胃;每天隻做同樣的事情,再有趣也會讓人厭煩。神經一直緊繃,就算是鐵人也有崩潰的一天。“持之以恒”、“堅持到底”不是讓你耗盡自己最後一分精力和熱情,而是鼓勵屢敗屢戰、鍥而不舍。

西諺有雲:“隻工作,不玩耍,聰明傑克也變傻。”那種把工作當成一切、一直工作不放鬆的人,我們稱他們為“工作狂”。工作狂之所以把自己完全泡在工作裏,不是因為他們熱愛工作,更不能表明他們很有毅力。事實正好相反,工作狂往往都是意誌軟弱的人。他們因為無法應付生活中的多種挑戰,采取了逃避的辦法,把自己埋在工作當中。所以,工作狂可能在工作上表現突出,但他們的生活卻很少有能稱心如意的。

真正有理智、有毅力的人,決不會是能抓緊而不能放鬆的人。他們有自信,所以能暫時放下心頭的負擔,去享受生活的樂趣;他們有智慧,懂得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他們有毅力,放鬆但不放縱。他們在奮鬥拚搏和放鬆享受之間出入自由,遊刃有餘。

適當放鬆一下,並不是要否認緊張工作,而是要讓自己在奔波疲憊之餘能有個喘息的機會,靜下來享受生活。有人把人生目標樹立得很高,希望功成名就,成為站立在金字塔尖上的人。可是,塔尖的容量是有限的,少數人的成功是建立在多數人的默默無聞之上的。於是,不免有人傷心,有人失落。其實這又何必呢?不能成為第一,就坦然充當第二;不能爬到金字塔尖上,不妨就在塔中央看看風景。用輕鬆的人生規則主宰自己的快樂又有何不可呢?

我們生活的目的在於發現快樂、創造快樂、享受快樂,完不成的極限、遙不可及的夢想,就像是自己的影子,看起來雖然伸手可及,追起來就等於折磨自己,最後抓狂在自己的苛求中。不肯放鬆自己,在堅強上進的表麵下,往往還隱藏著偏執與自我壓抑,導致身心不健康。過於苛求自己的人通常感到自己的壓力更大、更焦慮、身心更易疲憊,他們應該有意識地給自己放放假。如果長期在這種情緒下得不到緩解,就很容易走上極端,不少人年紀輕輕就患上各種心身疾病,比如抑鬱症。這就是過於苛求的結果。

俗話說:“望山跑死馬。”現實生活中,對自己不應過分苛求,適當放鬆才是王道,否則會使自己生活在孤寂和焦灼之中。其實,不論年輕也好,年老也好,心中都該有一個夢想,夢想是人生的前進動力,沒有夢想的人,就和幹癟的鹹魚沒什麼兩樣。但對於夢想不應過於苛求,追夢的腳步大可跑一會兒走一會兒,千萬不要有緊無鬆,那樣就太苛求自己,跟自己過不去了。那樣的活法是做了望山狂奔的笨馬。夢若成真固然不錯,夢沒成真也沒關係,不必過分苛求,順其自然,心情才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