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剖析自我,趕走內心深處的雜念(2 / 3)

寬容代表著一個人的美好心性,也是最需要加強的美德之一。俗語講,眉間放一“寬”字,自己輕鬆自在,別人也舒服自然。寬容是一種豁達的風範,也許隻有擁有一顆寬容的心,才能麵對自己的人生。

寬容就是在別人和自己意見不一致時也不要勉強。因為任何的想法都有其來由,任何的動機都有一定的誘因。了解了對方的想法,找到他們意見提出的基礎,就能夠設身處地地接受對方的意見。

每個人都有犯錯的時候,如果執著於過去的錯誤,就會不信任、耿耿於懷、放不開,並且限製了自己的思維,也限製了對方的發展。即使是背叛,也並非不可容忍。能夠承受背叛的人才是最堅強的人,也將以他堅強的心誌在氛圍中占據主動,以其威嚴更能夠給人以信心、動力,因而更能夠防止或減少背叛。

寬容是一種幸福。我們在寬恕別人的同時,給了別人機會,也取得了別人的信任和尊敬。所以說,寬容是一種看不見的幸福。

寬容更是一種財富。擁有寬容,就擁有了一顆善良而真誠的心。這是易於擁有的一筆財富,它在時間推移中升值,它會把精神轉化為物質。選擇了寬容,便贏得了財富。

因此,隻有用一種比大海還要寬廣的胸懷去對待人生、對待他人,生活才會變得更精彩。

泰然麵對塵世中的苦與樂

“不以得為喜,不以失為憂”,是一種非常良好的心態。這種心態的優勢是專注於自己的事情,不因一時得失而憂心忡忡或興奮狂跳。也不要大喜大悲,那樣會使我們失去冷靜。

遇到苦難,要以一種泰然處之的心態去麵對。生活是我們的導向,它能把我們從痛苦中引領出來。在沉重的打擊麵前,需要有處亂不驚的樂觀心態。冷靜而樂觀,愉快而坦然。在生活的舞台上,要學會對痛苦微笑,要坦然麵對不幸。

任何事情都有它的兩麵性。成就能給你帶來快樂,也可以給你帶來煩惱。不要過分地去追求,也不要過分地重視自己的地位,你便會過得坦然而自信。

春秋時期,列子窮困潦倒。鄭相子陽的賓客向子陽薦舉列子,子陽就派使者送他數十車的穀子,列子再三拜謝而拒絕了。

使者走後,列子的妻子對他捶胸頓足地埋怨說:“聽說有道的人的家室,生活都能安樂幸福,可現在我餓得麵黃肌瘦。相國讓人送給你糧食,你卻不接受,這豈不是命中注定要窮困一輩子嗎?”

列子卻笑著對妻子解釋說:“我之所以拒收相國的糧食,是因為相國並不是真正了解我,而是聽信了別人的話才給我送穀子。以後,他也會因聽信別人的話怪罪於我。這是我不接受的原因。況且接受別人的供養,不為別人排憂解難,是不義;為他效命,可替相國這種無道的人去犧牲,哪裏算是義呢?”後來,鄭國人民果然發難,殺了子陽。

在“利”與“義”之間,作出何種選擇,是見利忘義,還是舍利求義,是經常用來衡量一個人品行高下的標準。列子的可貴之處,在於他清醒地看到了“無道的”子陽的本來麵目,不為小利所動。一個人的坦然,是一種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藝術,是看透了社會人生以後所獲得的那份從容、自然和超然。

一個人要能自在自如地生活,心中就需要多一份坦然。笑對人生的人比起在曲折麵前悲悲戚戚的人,始終堅信前景美好的人較之臉上常常陰雲密布的人,更能得到成功的垂青。

馬克·吐溫被評論家們稱羨為美國最偉大的愛開玩笑的人,他也是美國最偉大的哲學家之一。他從小就已經接觸到生活的種種悲劇:他的兩個哥哥和一個姐姐,在他年少時相繼死去;他的4個孩子,在他還活在人世的時候,也都一個個先他而去。他飽嚐了生活的苦楚艱辛,可他堅信,如果用歡笑作為止痛劑來減輕苦痛,也能夠得到樂趣。我們可以適當地使自己處於超然的地位,來觀賞自身痛苦的情景。

在沉重的打擊麵前,需要有處世不驚的樂觀心態,這樣就能戰勝沮喪,化坎坷崎嶇為康莊大道。你可能一時丟掉了原本屬於你的東西,或是錯過了一次機會,但是,在精神上決不能失望。冷靜而達觀,愉快而坦然,是成功的催化劑,是另辟蹊徑、迎接勝利的法寶。

無所欲,無所求,隻願有個好的體魄,有個幸福的家庭,衣能裹體,食能飽腹足以。這是一種超境界的平常心態。

摒棄世俗的偏見,豁達、灑脫,無憂無慮地承受人生百味,爭取做到富不狂、貧不悲、寵不榮、辱不驚,真正擁有一種健康、平和的心態,痛痛快快地享受人世間的陽光和溫馨。

1914年12月的一天晚上,愛迪生所在的新澤西州某市的一家工廠失火,將近100萬元的設備和大部分研究成果被燒得一無所有。第二天,這位67歲的發明家在他的希望和理想化為灰燼之後,來到現場。大家都用同情和憐憫的眼光看著他,而他卻鎮定自若地對眾人說:“災難也有好處,它把我們所有的錯誤都燒光了,現在可以重新開始。”正是這種超凡脫俗的樂觀心態,使這位大發明家在事業上步步邁向成功。

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誘惑,就有太多的欲望。一個人需要以清醒的心智和從容的步履走過歲月,他的精神中必定不能缺少淡泊。淡泊是一種境界,更是人生的一種追求。雖然,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功,但我們更需要的是一種平平淡淡的生活,一份實實在在的成功。

得意也罷,失意也罷,要坦然地麵對生活的苦與樂。假如生活給我們的隻是一次又一次的挫折,也沒什麼的,因為那隻是命運剝奪了我們活得高貴的權利,卻並沒有奪走我們活得快樂和自由的權利。

得失榮辱,一笑置之

曆來的士大夫階層中有些精神追求的人,往往在榮辱問題上采取順其自然的態度。或仕或隱,無所用心,如孔子所說:“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能上能下,寵辱不計,隻要順勢、順心、順意即可。這樣既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百姓做點好事,又不至於為爭寵爭祿而勞心勞神,去留無意,亦可全身遠禍;有時在利害與人格發生矛盾時,則以保全人格為最高原則,不以物而失性、失人格。如果放棄人格而趨利避害,即使一時得意,卻要長久地受良心譴責。

如何看待榮辱,什麼樣的人生觀自然會有什麼樣的榮辱觀,榮辱觀是一個人人生觀、處世態度的重要體現。公、侯、伯、子、男,有人以出身顯赫作為自己的榮辱。在商品經濟社會裏,榮辱則以錢財多寡為標準。所謂“財大氣粗”、“有錢能使鬼推磨”、“金錢是陽光,照到哪裏哪裏亮”,以及“死生無命,榮辱在錢”、“有啥別有病,沒啥別沒錢”等俗話正是揭示了以錢財劃分榮辱的標準。

在榮辱問題上,做到“難得糊塗”、“去留無意”,這才叫瀟灑自如,順其自然。一個人,當你憑自己的努力、實幹,靠自己的聰明才智獲得了應得的榮譽、獎賞、愛戴、誇耀時,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有自知之明,切莫受寵若驚,飄飄然,自覺霞光萬道,所謂“給點光亮就覺燦爛”。無可無不可,寵辱不驚,當如古人阮籍所雲“布衣可終身,寵祿豈足賴”,一切都不過是過眼煙雲,榮譽已成過去時,不值得誇耀,更不足以留戀。另一種人,也肯於辛勤耕耘,但卻經不住玫瑰花的誘惑,有了榮譽、地位,就沾沾自喜,飄飄欲仙,甚至以此為資本,爭這要那,不能自持。更有些人,“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居官自傲,橫行鄉裏,他活著就不讓別人過得好。這些人是被名譽地位衝昏了頭腦,忘乎所以了。

建文帝四年六月,朱棣攻下應天,繼承帝位,改號永樂,史稱成祖。論功行賞,姚廣孝功推第一。故成祖即位後,姚廣孝位勢顯赫,極受寵信。先授道衍僧錄左善世。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拜善大夫太子少師。複其姓,賜名廣孝。成祖與語,稱少師而不呼其名以示尊寵。然而當成祖命姚廣孝蓄發還俗時,廣孝卻不答應;賜予府第及兩位宮人時,仍拒不接受。他隻居住在僧寺之中,每每冠帶上朝,退朝後就穿上袈裟。人問其故,他笑而不答。他終生不娶妻室,不蓄私產。唯一致力其中的,是從事文化事業。曾監修太祖實錄,還與解縉等纂修《永樂大典》。學術思想上頗有膽識,史稱他“晚著道餘錄,頗毀先儒”,當然,也曾招致一些人的反對。

永樂十六年(公元1418年)三月,姚廣孝84歲時病重,成祖多次看視,問他有何心願,他請求赦免久係於獄的建文帝主錄僧溥洽。成祖入應天時,有人說建文帝為僧循去,溥洽知情,甚至有人說他藏匿了建文帝。雖沒證據,溥洽仍被枉關十幾年。成祖朱棣聽了姚廣孝這唯一的請求後立即下令釋放溥洽。姚廣孝聞言頓首致謝,旋即死去。成祖停止視朝二日以示哀悼。賜葬他於房山縣東北,命以僧禮隆重安葬。

在明王朝初年那風雲變幻、驚心動魄的政治舞台上,姚廣孝以一個和尚的身份掩飾自己,覬覦權柄,殫精竭慮地策劃兵變,導演了一出複雜而又尖銳的曆史話劇,用計以堅朱棣反叛之誌,訓練軍隊鵝鴨亂聲,又寡敵眾智保北平以及疾趨京師並終於使江山易主,都表現了他多方麵的驚人才智和謀略。至於他功高不受賜,則反映了他對統治階級上層殘酷傾軋的清醒認識和明哲保身的老謀深算。

在一場世界職業拳王爭霸賽中,美國兩個職業拳手,年長的卡菲羅和年輕的巴雷拉上半場打了6個回合,實力相當,難分勝負。在下半場第7個回合中,巴雷拉接連擊中老將卡菲羅的頭部,打得他鼻青臉腫。

短暫的休息時,巴雷拉真誠地向卡菲羅致歉。他先用自己的毛巾一點點擦去卡菲羅臉上的血跡,然後把礦泉水灑在他的頭上。巴雷拉始終是一臉歉意,仿佛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罪過。

接下來兩人繼續交手。也許是年紀大了,也許是體力不支,卡菲羅一次又一次地被巴雷拉擊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