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要做石油大亨的夢想促使他產生了一個誰都不敢想象的辦法。保羅來到他存款的銀行,要求派代表替他喊價。他故意神秘兮兮,做出不肯透露誰是真正的買主的樣子。在他的遊說下,銀行的一位高級職員同意到時候和他前往。
公開拍賣開始了,銀行高級職員首先舉牌,引起在場的人一陣驚訝和騷動。
一些向銀行借錢的人不作聲了,和銀行沒有借貸關係的人低聲議論,來者不善啊!
最後,那個銀行職員,實際上是保羅以500美元的價錢買下了這塊地皮的石油開采權,那隻是報價的1/3.
保羅迅速雇人架設起鐵架和鑽井,鑽頭開始伸向地下……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第二年2月2日,在井的400多米深處,出現一層帶有油漬的沙土,這意味著,這口井裏有沒有油,在24小時內將會揭曉。
第二天,他的油井鑽出了石油。
保羅·蓋蒂注定會成為石油大亨。因為在激烈的競爭中,他沒有被那一群腰纏萬貫的大亨們嚇倒,更沒有因為囊中羞澀而黯然退出。
他要一夜暴富,成為人人敬仰的石油大亨,盡管口袋隻有可憐的500美元——投資資金。
500美元買來一個石油大亨,是信念與想象力創造的奇跡。
人生就有許多這樣的奇跡,看似比登天還難的事,有時輕而易舉就可以做到。其中的差別就在於非凡的信念和想象力。
信念的極至即是世界無極限。這看似是一句沒有科學依據的話。但是,信念就是這樣和人類的科學開著玩笑,它有著神奇的魔力。科學是公式化、定律化的,它規定你隻能在這個有限的範圍內活動。超出這個範圍的即被認為是禁區。信念卻指引著你從不可能中去發現可能,創造奇跡。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信念卻是科學發展的原動力。
無論什麼樣的禁區,包括科學上的諸多禁區,破解它的唯一武器就是看似不太科學的信念。
禁區之外的努力就像是在別人已挖過的礦井中淘金,即便有所發現,也是收獲甚微,而禁區內才是藏珍納寶的原始地帶,也是巨大成功的發源地。
信念可以讓你無所畏懼,信念會使你成為一個對諸多禁忌持懷疑論調的人,信念是造就“天下第一人”起碼應具備的特質。一旦你的信念發揮到極至,世界對於你來說就沒有了極限。
勤奮努力,幹對方向才有意義
“踏實肯幹”、“任勞任怨”一直是中國人提倡的美德,殊不知這種美德卻掩蓋了一個大問題:僅僅是埋頭苦幹,不肯動腦子思考,這樣的苦幹很可能就是在做無用功。中國有南轅北轍的故事,就是一個警示。在低頭走路之前,要先思考,現在的目標能不能把你帶到更好的境地。隻有認對了目標,辛勤的汗水才能結出甜美的果實。
以前,我們經常聽到“沒有功勞也有苦勞”、“他是我們單位裏的一頭老黃牛,盡管業績不突出,但一直勤勤懇懇”之類的話。苦勞很容易讓我們感動,勤奮努力也是我們要倡導的。然而,如果我們能巧幹,為什麼要苦幹呢?如果我們得不到好結果,再好的過程又有什麼用呢?在這個時代,那些光知道苦幹、窮忙的人,已越來越難獲得用人單位的認可,也很難取得好的成就。
法國科學家約翰·法伯做過這樣一個著名的“毛毛蟲實驗”。
約翰·法伯找的這種毛毛蟲有一種“跟隨者”的習性,總是盲目地跟著前麵的毛毛蟲走。法伯把幾隻毛毛蟲放在一隻花盆的邊上讓它們首尾相連,圍成一個圈。花盆周圍不到15米的地方,撒了一些毛毛蟲喜歡吃的鬆針。毛毛蟲開始一隻跟一隻繞著花盆,一圈又一圈地走。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著,一天過去了,毛毛蟲們還在不停地、堅忍地沿著花盆打轉。一連走了7天7夜,這幾隻毛毛蟲終因饑餓和精疲力竭而死去。這其中,隻要任何一隻毛毛蟲稍稍與眾不同,便立時會擺脫困境,吃到美味可口的鬆針。
生活中,愚者又何嚐不是如此呢?千百年來,多少愚者拉著生活這盤沉重無比的石磨,蒙著眼睛,圍著一個圓圈,倔強而又勤勞地走著,忙碌而又悲哀。
帶領蒙牛集團取得了驚人發展速度的牛根生,經常向蒙牛員工們強調這樣的理念:“一兩智慧勝過十噸辛苦。”如果通過找到支點,利用一根杠杆就可以把巨石搬動,那麼我們又何必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物力去請人搬走它呢?勤奮是成功的一個原因,甚至是人的一種美德,卻不應該被認為是我們取得成功的唯一條件。我們鼓勵勤奮,我們更鼓勵智慧的勤奮!成功者除了比一般人勤奮,還要比一般人更善於運用他們的智慧!
出來謀生的人,天底下到處都是,但結局卻是迥然不同。有思想的人能開創自己的天地,沒頭腦的人依然重複著昨天。在這個講效率的年代,蠻幹是沒有前途的,不管你多麼用力。
勤奮努力是成功的必備品質,但也是有條件的。當你陷進泥塘裏的時候,就應該知道及時爬起來,遠遠地離開那個泥塘。有人說,這個誰不會呀!而事實上,不會的人多了。比如一個不適合自己的公司、一堆被套牢的股票、一場“三角”或“多角”戀愛,或者是個難以實現的夢幻……在這樣的境遇裏,你再怎麼掙紮也無濟於事,真正聰明的做法就是調整方向重新再來。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確實有一些人在做著無謂的鬥爭與努力,就像是已經坐上了反方向的公共汽車,還要求司機加快速度一樣。學會調整目標,就是上錯了公共汽車時,及時地下車,另外坐一輛車。
隻是人們這樣的行為,一旦不是在公共汽車上出現,自己就不太願意調整方向了。比方說是一樁婚姻、一個寫了一半的劇本、一個正從事的發明。難!於是就努力向售票員證明是他的錯,是他沒有阻止自己登上汽車;於是就努力說服司機改變行車路線,教育他跟著自己的正確路線前進;於是就下決心消滅這輛汽車,因為消滅一個錯誤也是件偉大的事業;於是就堅持坐到底,因為在999次失敗後也許就是最後的成功。
人生道路上,我們常常被高昂而光彩的語彙弄昏了頭,以不屈不撓、百折不回的精神堅持死不認輸,從而輸掉了自己!選對方向,及時改變方向應該是最基本的生活常識,臭牌教過我們,泥塘教過我們,隻是我們一離開這些老師,就不願從上錯了的車上走下來。
其實,如果你從一輛坐錯了的車上下來沒有什麼不好,因為,當你再次選擇的時候,如果找到了自己的位子,遠比朝著一個錯誤的方向一直走下去強很多。
善謀者才能成事
謀,即謀劃、計謀。善謀,就是做事有計劃又有策略。社會發展的趨勢,是巧妙淘汰簡單,嚴密計劃淘汰隨心所欲。所以,隻有善謀者才能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脫穎而出。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要努力了解情況,盡可能地為各種情況做好預案。在遇到困難時,要多想想計謀,而不是一味苦幹蠻幹。
《孫子兵法》中有一句話極其深刻,即“多算勝,少算不勝,而況與無算乎?”它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做任何事之前,必須先在腦中謀算清楚才好出手,切忌盲目衝動,不能毫無計劃地蠻幹。再者,還要注意“多算”與“少算”的關係——越充分謀劃,越周密推算,越能贏得勝利;反之,就可能招致慘敗。做事之時,我們必須明白“謀”字的重要性,即不謀事無以成事。曆史上的經驗告訴我們,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莽夫,從來都不會登上成功的巔峰。
曾經有一位商人,在與朋友的閑聊中,聽到了一句話:今年滴水未降,但據天氣預報部門預測,明年將是一個多雨的年份。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商人從朋友的話裏,發現了這個商機,什麼與下雨關係最密切呢?當然是雨傘。商人著手調查當年雨傘銷售情況,結果表明雨傘大量積壓。於是他同雨傘生產廠家談判,以明顯偏低的價格從他們手中買來大量雨傘囤積。
轉眼就是第二年,天氣果然像預測的那樣,雨果真下個沒完。商人囤積的雨傘一下子就以明顯偏高的價格出了手,僅此一個來回,商人就大賺了一筆。
有一則流傳在日本的故事,說的是有兩個叫阿呆和阿土的人,他們都是老實巴交的漁民,卻都夢想著成為大富翁。有一天,阿呆做了一個夢,夢裏有人告訴他對岸的島上有座寺,寺裏種有49棵朱模,其中開紅花的一棵下麵埋有一壇黃金。阿呆便滿心歡喜地駕船去了對岸的小島。島上果然有座寺,並種有49棵朱模。此時已是秋天,阿呆便住了下來,等候春天的花開。肅殺的隆冬一過,朱模花盛放了,但都是清一色的淡黃。阿呆沒有找到開紅花的那一棵。廟裏的僧人也告訴他從未見過哪棵朱模開紅花。阿呆便垂頭喪氣地駕船回到了村莊。
後來,阿土知道了這件事,就用幾文錢向阿呆買下了這個夢。阿土也去了那座島,並找到了那座寺。又是秋天,阿土也住下來等候花開。第二年春天,朱模花淩空怒放,寺裏一片燦爛。奇跡就在此時發生了:果然有一棵朱模盛開出美麗絕倫的紅花。阿土激動地在樹下挖出了一壇黃金。後來,阿土成了村莊裏最富有的人。
據說這個故事在日本流傳了近千年。今天的我們為阿呆感到遺憾:他與富翁的夢想隻隔一個冬天。他忘了把夢帶入第二個燦爛花開的春天,而那些足可令他一世激動的紅花就在第二個春天盛開了!阿土無疑是個聰明者:他相信夢想,並且等待另一個春天!
孔子說過:“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意思是說人們若沒有長遠的考慮和打算,眼前就會有不稱心的事發生。在經營管理上,如果不講究謀略,沒有長遠觀念,急功近利,往往事與願違。
美國吉列公司就因遲遲沒有把自己的不鏽鋼刀片投入市場,以致被競爭者搶先一步占領了市場而遭到重大的損失。在1962年以前,吉列公司壟斷了美國的剃刀市場。在《幸福》雜誌所列的美國500家最大工業公司的利潤率中,吉列名列第4,但其投資回收率卻高居首位。高級藍色刀片是吉列刀片的核心和最高級的產品,也是創利最大的產品。這種刀片經過5年的試驗和研究才製成,並於1960年正式投入市場,僅在1962年就獲利約1500萬美元,占公司利潤額的1/3以上。不過這種刀片是用碳素鋼製成的,雖薄而鋒利,但很不耐用。1961年英國的不鏽鋼刀片向美國推銷,因其使用次數多,受到美國顧客的青睞,由於輸入數量不多,沒有構成對吉列公司的威脅,也就引不起它的注意。但這一情況卻引起它的美國競爭對手的重視,如希克公司和用森納公司等,都迅速地將不鏽鋼刀片投入市場,並樹立起了良好的形象,利潤在不斷增加,市場占有額在不斷擴大。而在1962~1966年間,吉列公司停滯不前,1966年的利潤比1962年下降了2670萬美元。本來吉列公司對美國刀片市場的壟斷地位是不可動搖的,而且已有自己的不鏽鋼刀片,因為擔心過早投入市場,會不利於高級藍色刀片的銷售,所以吉列公司行動遲緩,喪失了機會。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人活著,不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上,都會不斷地遇到新的問題,在處理問題時,如果凡事不動腦筋先想一想,在沒有充分考慮有利條件和不利條件的情況下就莽撞行事,必然碰壁,遭遇挫折,甚至留下後患。而如能事先全麵考量,做到心中有數,計劃周全,就容易完美解決問題。所以說,凡事應三思而後行,不謀事無以成事。
了解自己,才能確立人生目標
一個人必須先了解了自己的情況,才能為自己的人生設立目標。人要正確認識自己並不容易,別人會從他們自己的角度對你有各種評價,但這些評價都是表麵的,真正了解你的內心願望和潛在能力的隻有你自己。在規劃自己的人生之前,先冷靜想想自己的條件吧。
“走自己的路,讓人們去說吧!”我們對但丁的這句名言並不陌生,可是,我們在生活中是否信奉它、實踐它呢?
電影舞星佛萊德·艾斯泰爾1933年到米高梅電影公司首次試鏡後,在場導演給他的紙上評語是“毫無演技,前額微禿,略懂跳舞”。後來艾斯泰爾將這張紙裱起來,掛在比佛利山莊的豪宅中。美國職業足球教練文斯·倫巴迪當年曾被批評“對足球隻懂皮毛,缺乏鬥誌”。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被人貶為“讓青年墮落的腐敗者”。
彼得·丹尼爾小學四年級時常遭級任老師菲利浦太太的責罵:“彼得,你功課不好,腦袋不行,將來別想有什麼出息!”彼得在26歲前仍是大字不識幾個,有次一位朋友念了一篇《思考才能致富》的文章給他聽,給了他相當大的啟示。現在他買下了當初他常打架鬧事的那條街道,並且出版了一本書——《菲利浦太太,你錯了!》。
貝多芬學拉小提琴時,技術並不高超,他寧可拉他自己作的曲子,也不肯做技巧上的改善,他的老師說他決不是當作曲家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