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章 確立目標,目標越具體越好(3 / 3)

歌劇演員卡羅素美妙的歌聲享譽全球,但當初他的父母希望他能當工程師;而他的老師則說他那副嗓子是不能唱歌的。

發表《進化論》的達爾文當年決定放棄行醫時,遭到父親的斥責:“你放著正經事不幹,整天隻管打獵、捉狗捉耗子的。”另外,達爾文在自傳上透露:“小時候,所有的老師和長輩都認為我資質平庸,說我與聰明是沾不上邊的。”

沃特·迪斯尼當年被報社主編以缺乏創意的理由開除,建立迪士尼樂園前也曾破產好幾次。法國化學家巴斯德在讀大學時表現並不突出,他的化學成績在22人中排第15名。牛頓在小學的成績一團糟,曾被老師和同學稱為“呆子”。

羅丹的父親曾怨歎自己有個白癡兒子,在眾人眼中,他曾是個前途無“亮”的學生,藝術學院考了3次還考不進去。他的叔叔曾絕望地說:孺子不可教也。

《戰爭與和平》的作者托爾斯泰讀大學時因成績太差而被勸退學。老師認為他:“既沒讀書的頭腦,又缺乏學習的興趣。”

如果這些人不是“走自己的路”,而是被別人的評論所左右,盲目跟從他人,怎麼能取得舉世矚目的成績?所以說,真正成功的人生,不在於成就的大小,而在於你是否努力地去實現自我,活出自己該有的特色。

正確地自我評價,是對社會的一種義務,也是使自己走上正確方向的前提條件。鬆下幸之助認為,人類怎樣來評價自己,是件重要的事。能夠正確地判斷是很幸運的,假定一個人是具有特殊能力的木工,人家請他說:“請你當銀行的分行經理好嗎?”而他會說:“這我有困難,我是最適合做木工的,發揮木工的特殊技能,才合乎我的興趣,而且我才會覺得幸福。”

個人對於社會的第一義務是判定自己的價值,也就是要正確地認識自己,這是很重要的。

經營公司與經營商店是同樣的。如果商店的老板無法對自己做正確的判斷,那他一定會失敗的。別人改造了店麵裝潢,雇用很多人,這時候我們也照這樣做的話,失敗的可能性一定會增大的。應該說別人可以做,但自己不一定跟著做,要自己把握自己的經營方法,正確地判斷自己的能力,這樣對自己才算負責任。

有許多人,為圓自己的明星夢,千裏迢迢來到一些大都市求發展,結果卻常常上當受騙,為此他們專門成立了一個維權小組。細細想來,會有那麼多人上當受騙,歸根結底就是他們既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社會。不能否認,有許多人確實具備表演的才能和天分,進入演藝圈是最理想的選擇。然而,大多數人並不具備進入演藝界的條件,但他們之所以千方百計地想成為其中的一員,是他們隻看到了明星們在人前的無限風光。受虛榮心和金錢的利誘,他們不顧途徑的正當與否,付出代價的多少,隻要有一點機會就要努力爭取。這種精神確實可嘉,但等待他們的結果必將是失敗。這就是無知的代價。他們不知道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走這條路,他們的觀念錯了。

常有人因做某種生意賺了錢,就有人想跟著幹,這樣一窩蜂地做生意,結果形成惡性競爭,對任何一方都沒有好處,這就是不能判斷自己,盲目羨慕別人,模仿別人的後果。

任何一個成功者都不會是一個隻知道跟在別人後麵跑的人。他們有時可能會暗自跟進,但看準時機時就會突然出手,為爭得超出別人的機會而盡心盡力。當他們將風光搶盡的時候,就是他們成功的時候,而那些盲目跟從的人就隻有吃殘杯冷炙的份兒。許多人不能成功,其原因都是毀於他們頭腦中存在的盲從觀念,從而一步錯,步步錯。

目標要具體才有意義

人生需要有目標,有目標才有動力。製定目標要講究合理、貼切,既要有總體性的目標,也要有日常的具體的目標。缺少大目標,奮鬥的方向就容易迷失;而缺少具體的小目標,生活會因為沒有挑戰性而產生懶惰心理。

人生的目標,是一個宏觀的指導,最好能具體到生活中,在日常的工作、學習中,給自己設立一些具體的小目標。這樣,既能檢驗自己的奮鬥成果,也能不斷調整前進的方向。

當我們為自己設下一個目標之後,就應該不斷在頭腦裏強調它,並清晰明確地寫出,以此作為行動指導。因此,“以終為始”是實現自我領導的原則。這將確保自己的行為與目標保持一致,並不受其他人或外界環境的影響。任何一個存在的社會組織都需要這種行動指導,任何一個企業或個人也不例外。這些目標需要階段性地評估以及持續修正和改良。

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目標細分化”:先製定一個大的目標,然後將大目標分成若幹個小目標,並且將這些小目標和時間限製聯係在一起,用時間限製來鞭策自己定時、定量、定質地完成任務,一步一個腳印,那麼即便你遇到一些困難,也是很容易挺過去的。

即使自身具備再優越的條件,一次也隻能腳踏實地地邁一步。這是十分簡單的道理,然而,很多初入社會的年輕人,在步入社會後,卻把這麼簡單的道理忘記了。他們總想一步登天,恨不得第二天一覺醒來,搖身一變成為比爾·蓋茨一樣的成功人物。他們對小的成功看不上眼,要他們從基層做起,他們會覺得很丟麵子,他們認為憑自己的條件做那些工作簡直是大材小用。他們有遠大的理想,但又缺乏踏實的精神,最終隻能四處碰壁。

任何一個人的成功都不是靠空想得來的,隻有踏踏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去嚐試、去體驗,才能最終取得成功。不管你擁有過怎樣知名學府的畢業證書,也不管你獲得過怎樣高的獎勵,你都不可能在踏出校門的第一天就獲得百萬年薪,更不可能開上公司所配的高級跑車,這些都需要你踏踏實實地去幹、去爭取。如果你不能改掉眼高手低的壞毛病,那麼,不但初入社會就容易遭遇挫折,以後的社會旅程也會布滿荊棘。

上世紀70年代,麥當勞公司看好了中國台灣市場,決定在當地培訓一批高級管理人員。他們最先選中了一位年輕的企業家。讓那個企業家沒有想到的是,第二天一上班,總裁就先讓他去打掃了廁所。後來他晉升為高級管理人員,看了公司的規章製度後才知道,麥當勞公司訓練員工的第一課就是先從打掃廁所開始的,就連總裁也不例外。

創維集團人力資源總監王大鬆曾經說:“年輕人隻有沉得下來才能成就大事。無論你多麼優秀,到了一個新的領域或新的企業,剛出校門就想搞策劃、搞管理,可是你對新的企業了解多少?對基層的員工了解多少?沒有哪個企業敢把重要的位置讓剛剛走出校門的人來掌管,那樣做無論對企業還是對畢業生本人都是很危險的事情。”

所以,要想獲得事業的成功,就要先去掉身上的浮躁之氣,培養起務實的精神,紮紮實實打好基礎,基礎打好了,你事業的大廈才可能拔地而起。

戒掉浮躁之氣並不困難,隻需把自己看得笨拙一些。這樣你就很容易放下什麼都懂的假麵具,有勇氣袒露自己的無知,毫不忸怩地展示自己的疑惑,不再自命不凡、自高自大,培養起健康的心態。這有利於更快更好地掌握處理業務的技巧,提高自己的能力,還能給上司和同事留下勤學好問、嚴謹認真的好印象。

擁有務實精神的人,可以很容易地控製自己心中的激情,避免設定高不可攀、不切實際的目標,不會憑著僥幸去瞎碰,也不會為了瀟灑而放縱,而是認認真真地走好每一步,踏踏實實地用好每一分鍾,甘於從不起眼的小事做起,並能時時看到自己的差距。

認真紮實地去做基礎工作,是培養務實精神的關鍵。越是那些別人不屑去做的工作,你越要做好。工作能力是有層級的,隻有從基礎做起,處理好小事,才能打好根基,培養起處理大事的能力。

你還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坦然地去麵對一切。如果小有成就,也不需太得意,如果遇到挫折,也不要消極失望。“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會使你更加關注自己的工作,並集中精力做好它。

此外,還要切忌急於求成。事業的成功需要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急於求成可能導致功敗垂成。

人的成長是需要一個過程的,這個過程不是任何文憑、學位可以縮短或替代的,否則就會出現斷層,就會成為空中樓閣。“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這是一句歌詞,也是一條真理。“隨便”是指空想、浮躁,隻有去掉這些,發揚務實的精神,萬丈高樓才能拔地而起。初入社會是一個人的品質和生涯定格的時期,如果你能在這個時期樹立起務實的精神,紮紮實實地練就基本功,那麼還有什麼能阻礙你成功呢?

不管你從事哪一行哪一業,成功都自有其既定的路徑和程序,一步一步地來,步步為營步步贏,成功自然會在不遠的地方等著你,想一步登天,成功就會跑得比你更快,你永遠都追不上。

不妨把目標分解

遠大的目標不免使人產生遙不可及的感覺,這時候,可以試試把大目標分解成幾個小目標,隻要小目標每一步都能走好,最後的大目標一定能達到。小至個人,大到一個公司、企業,它們的成功發展,都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當我們認真對待並做每一件事時,我們會發現自己的人生之路越來越廣,成功的機遇也會接踵而來。

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鬆邀請賽中,名不見經傳的日本選手山田本一出人意料地奪得了世界冠軍。

多年後他的自傳中說到取勝的原因:每次比賽之前,我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地看一遍,並把沿途比較醒目的標誌畫下來,比如第一個標誌是銀行;第二個標誌是一棵大樹;第三個標誌是一座紅房子……這樣一直畫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後,我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地向第一個目標衝去,等到達第一個目標後,我又以同樣的速度向第二個目標衝去。40多公裏的賽程,就被我分解成這麼幾個小目標輕鬆地跑完了。

起初,我並不懂這樣的道理,我把我的目標定在40多公裏外終點線上的那麵旗幟上,結果我跑到十幾公裏時就疲憊不堪了,我被前麵那段遙遠的路程給嚇倒了。

弗羅倫絲·查德威克是著名的長距離遊泳健將,她是世界上第一位橫渡英吉利海峽的女性。1952年7月4日清晨,34歲的查德威克從卡塔林納島上縱身跳入了茫茫的太平洋,這一次,她的目標是對麵21英裏的美國加利福尼亞海岸,她將要創造另一項世界紀錄。

這天早上,大霧彌漫,她幾乎看不到護送她的隨從船隊和人員。冰冷的海水凍得她渾身發麻,她咬緊牙關堅持著,時間一小時一小時地過去,成千上萬的觀眾在電視上看著她,為她呐喊加油。大約15小時過後,她感到疲憊不堪,又冷又累,快要堅持不住了。她呼喊著讓人拉她上船。這時,她的母親在船上告訴她,現在離加利福尼亞海岸已經很近了,千萬不要放棄!可是,她朝前麵望去,除了濃霧還是濃霧。她又堅持遊了半個多小時,15個小時55分鍾之後,她筋疲力盡,隨從的保護人員終於把她拉上了船。

濃霧散去之後,她才知道,自己上船的地方離海岸僅有半英裏的距離。這是她長距離遊泳生涯中唯一的一次失敗。事後她對采訪的記者說:“說實在的,我不是為自己找借口。如果當時我能看見陸地,也許我能堅持下來。”

兩個月之後,她成功地遊過了這一曾經令她失敗的海域。

通過上麵兩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分解目標的重要性。團隊實現目標的過程就是一場馬拉鬆、一次海峽穿越,通過長期的努力和堅持才能換來最後的成功。然而領導者要保證目標的成功,首先要做的就是分解目標。

分解目標有助於任務化難為簡。比如,一個團隊本年度的銷售目標是500萬元,比去年提高了30%。團隊接到這個任務,感到十分擔心,擔心在現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無法完成這麼高的目標。團隊領導者進行動員鼓勵的同時,細心地分解了目標。細化了每人每天每月的具體目標,高難度、難實現的目標一下子變成有挑戰性又可以達到的一個個小目標。

分解目標有助於任務踏實完成。目標分解得越細,越容易考核和糾正。一個團隊一年內降低成本20%,如果目標整體進行實施,要到一年後才與大目標進行對比考核。若發現成本未降反增等情況時,再做補救措施已實屬亡羊補牢。將大目標進行分解,在實現每個小目標時進行考核,促使團隊按時踏實地完成任務,並在出現問題時及時進行糾正。

分解目標有助於保存團隊士氣。大目標往往遙遠又難以實現,團隊成員容易在實施目標之前已經失去了信心。通過分解成一個個小目標,團隊成員會感到任務變得容易的多。在實現了一個小目標時,得到成功的鼓舞,積蓄動力去實現下一個小目標。這樣通過不斷實現一個個小目標,團隊才能在實現大目標的過程中一步步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