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美文在挫折麵前沒有氣餒,經過多年的不懈奮鬥,劉美文終於把他的收音機裝在了汽車上,生意上大獲成功。如今的劉美文早已腰纏萬貫,他蓋起的豪華住宅就是用他的第一部汽車收音機的牌子命名的。可見,那些跌倒了再站起來、撣撣身上塵土再上場一拚的人,才會在事業上獲得成功。
通向成功之路並非一帆風順,有失才有得,隻要我們擁有積極的心態去努力拚一拚,才不會被挫折打倒。其實,誰都有麵臨困難與逆境的時候,關鍵是看我們如何去麵對。有些人在逆境中永遠消極,做一個永遠的失敗者;而有些人卻能夠積極地麵對逆境,衝出重圍,走向成功。
一個農場主不慎將一隻名貴的金表丟失在穀倉裏,他在那裏邊翻騰了大半天,結果還是沒找到。於是他就在農場門口貼了一張告示:凡是找到金表的,獎賞100美元。
麵對如此的誘惑,人們紛紛湧入穀倉竭盡全力四處查找,無奈穀倉內穀子堆成山,還有成捆成捆的稻草,想在其中找回金表幾乎是不可能的。
太陽落山了,金表還是渺無蹤跡。大家費盡心機,一無所獲,開始紛紛抱怨金表太小,穀倉太大,稻草太厚。天漸漸暗了下來,更是無法尋找了,尋找金表的人於是一個個放棄了100美元的誘惑。
但是,一個衣衫襤褸的小男孩毫不氣餒,在人們一個個離開之後,他繼續在穀堆裏尋找著。他已經整整一天沒吃飯了,但是,為了幫助家裏解決一點生活困難,他還是渴望能找到金表,讓父母和兄弟姐妹吃上一頓飽飯。
夜已深了,男孩也累了,他躺在稻草堆裏想要歇息一會兒。周圍靜了下來,突然,男孩聽到了一個滴答滴答的細微的聲音。男孩興奮極了,他屏氣斂息,仔細傾聽著穀倉內的聲音。終於,他循著聲音找到了埋藏在稻草堆裏的金表,最終得到了100美元的獎賞。
人生的希望常常不以光彩奪目的形象出現,不能一下子便抓緊了你的眼球,吸引了你的主意,它有時就是那個若隱若現的聲音,要耐心去尋找才能發現。隻要你能夠挺住,堅持到最後,必有所獲。
逆境可能是成長的階梯
《孫子兵法》上有句話叫做“置之死地而後生”,也就是說,當自己陷入絕境中,往往可以創造出奇跡。人們身處逆境時,並不代表必死無疑,相反,人在麵臨危險、絕望之際,往往會爆發一股無窮大的威力,因此會取得出人意料的成功。這時候,逆境不再是進步的絆腳石,反而是成長的階梯。
打牌的人都有這樣的經曆,如果摸到一副很差的牌,就會從心底失去贏的信心。其實,人生就好比打牌,不可能每次運氣都那麼好,把把摸到好牌。但即使是摸到一副壞牌,也要努力把它打好,哪怕隻有1%的希望,也要盡100%的努力。隻有這樣,才能為自己贏得機會。
帕特·奧布瑞恩是美國著名的電影明星,成名前,他隻是一個小小的話劇演員。他銀幕生涯的轉折點源於一件小事。
1903年,帕特·奧布瑞恩在紐約參加一出名叫《向上,向上》的話劇演出。其中有一段是帕特與兩個怒氣衝衝的人爭執不休的表演,他們一個是通過電話與他爭吵,一個是在桌邊和他爭吵。
但這出話劇並沒有獲得預期的效果,觀眾的反應很冷淡。不得已,劇團隻能將演出場地搬到一家很不顯眼的小劇院。演員的薪水也因此大大削減,大家都覺得前途一片黯淡。帕特也覺得前途渺茫,每天晚上,他都在為自己的角色發愁。觀眾那麼少,即使演得再努力、再精彩又有什麼意義呢?很多次,他都想放棄,或者放低對自己的要求,隨便表演算了。
但多年的素養,讓帕特養成了“凡事盡力而為”的習慣,因此每一次演出,哪怕觀眾再少,他也絕不放低要求,而是全身心融入到角色中,以至於每次從場上下來,他總是滿身大汗。
就這樣過了幾個月,正當其他演員都心灰意冷的時候,帕特卻突然接到一個電話,邀請他參加電影《扉頁》的拍攝。這簡直是喜從天降。原來,一個偶然的機會,《扉頁》的導演劉易斯·米爾斯頓看了《向上,向上》的演出,帕特的表演技巧,特別是他在桌邊與人爭吵的那一幕,給米爾斯頓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恰好《扉頁》裏有類似的一場戲,於是他立即想到了帕特。這個角色,也成為了帕特走向熒幕並被越來越多觀眾熟悉和喜愛的起點。
誰都不知道機會將在什麼時候到來,要想不錯過它,唯一的辦法就是時刻保持最佳狀態。今天所走的每一步、所做的每一件事,都為明天埋下了伏筆。今天的所作所為,決定著每個人的明天。所以,哪怕摸到再壞的牌,也要用平常心對待,不抱怨、不氣餒,而是要盡力將它打好,因為每一次出牌,都與結果息息相關。
禪宗中有這樣一句話:“順境逆境,都是增上緣。”也就是說,無論是順境還是逆境,都是幫助我們成長的好因緣。順境能幫助人成長或許不難理解,但對於逆境也能成為成長的契機,很多人或許會心存疑慮。
其實,順境和逆境並沒有完全的界線,事事順利但不懂得把握和珍惜,那麼順境之中可能隱藏著災難,從而變成逆境。相反,逆境中懂得換一個角度看問題,那麼逆境也能成為順境的開端。
有人問一位登山專家:“如果我們登山時,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應該怎麼辦?”
登山專家說:“你應該向山頂走。”
那個人覺得很奇怪,不禁問道:“為什麼不往山下跑?山頂的風雨不是更大嗎?”
登山專家說:“往山頂走,固然風雨可能會更大,但它卻不足以威脅你的生命。至於向山下跑,看來風雨小些,似乎比較安全,但卻可能遇到爆發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對於風雨,逃避它,你隻有被卷入洪流;迎向它,你卻能獲得生存!”
很多時候,我們在生活中都麵臨著這樣的處境,迎麵是肆虐的風雨,我們本能的選擇就是要逃離,但是,逃離往往會讓我們走進更大的危險之中,隻有迎上去,經曆風雨,我們的人生才能夠更加輝煌、更加美麗。
破甑盡可以棄之不顧
印度詩人泰戈爾說過:“如果你為錯過太陽而流淚,你也將為錯過繁星而黯然神傷。”已經錯過的事情,就應該讓它過去,一味地懊悔,隻會讓你錯過更多。人的生命是很短暫的,沒有多少生命可以被浪費在後悔和悲傷上。麵對無法挽回的事實,我們要有決絕的勇氣,繼續前行,而不是獨自哭泣。
任何人的成功之路都並非坦途,而是充滿了挫折和困難,如果沒有豪邁曠達的精神,沒有放得開的心態,就很難獲得最後的成功,因此一個成大事的人也一定是一個擁有堅忍心態的人。
《後漢書》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曾經有位大儒背個甑去街上賣,一不小心給摔破了,結果他頭也沒回地走了。路人很奇怪,大叫:你的甑破了!他說:我知道。但甑已破,回頭看又有何用?
在20世紀的國際政治舞台上,英國傑出女政治家“鐵娘子”撒切爾夫人是當之無愧的風雲人物,她向世人展示了她獨有的“鐵”的心態。她用一種執著的精神,強硬的工作作風征服了整個英國政壇。
在英國現代政治史上,撒切爾夫人作為唯一一位女性首相,其影響和地位特別引人注意。“鐵娘子”究竟是什麼樣的女人,真的像鐵一樣冷酷無情嗎?答案是否定的。
鐵娘子“鐵”在百折不撓的迷人個性上,她堅忍不屈、堅強剛毅不僅在英國政界,而且在國際政治舞台上也是赫赫有名的。如果人們對撒切爾夫人得名“鐵娘子”的背景能夠真正了解,那麼便不難理解“鐵娘子”的全部內涵,真正理解她“鐵”一樣堅強的心態特征。
撒切爾夫人原名瑪格麗特·希爾達·羅伯茨。
瑪格麗特是保守黨內的活躍分子,1946年被推選為保守黨俱樂部主席,後來正式加入保守黨。她深受保守黨的政治熏陶,欽佩丘吉爾首相,立誌要做丘吉爾那樣的人。但她也知道,在英國這樣一個傳統觀念濃厚的國度裏,一個女人要想躋身政界,獲得一席之地是非常困難的。
1951年,瑪格麗特同丹尼斯·撒切爾結婚,正式成為撒切爾夫人。但她卻以自己堅忍不屈、永不言敗的心態,獲得了英國政壇的首相之位。
1975年,撒切爾夫人競選保守黨領袖成功,也理所當然地成為了下屆首相的候選人。如果她競選成功,她將成為英國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英國是個特殊的國家,國王是國家的象征,政權的實體在首相府。瑪格麗特·撒切爾樹立了必勝的信念。投身政界是她終身為之奮鬥的目標,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撒切爾夫人對自己進行了相應的“外包裝”。
在競選演講中,撒切爾夫人克服了自己平時講話時語言的尖刻傲慢,為此她進行了耐心細致的練習,講話采用低調,並以一種讓人感到親切的聲音表達自己的主張。
競選的結果是保守黨獲勝,撒切爾夫人也理所當然地成了英國曆史上第一位女首相。在英國曆史上,前後共產生過6位女王,但上下兩院、政府都是清一色的男人,女人當首相,而且還能博得“鐵娘子”之譽,在英國曆史上是第一次。這完全是撒切爾夫人堅強不屈、頑強拚搏的結果。
在她連任首相後不久,愛爾蘭共和軍在保守黨開會的旅館放了炸彈,想炸死撒切爾夫人。炸彈爆炸時,撒切爾夫人離爆炸地點僅幾步之遙,整座5層樓房被炸毀。但她毫無退縮之意,以頑強的毅力麵對一切困難。
在她做首相進入第11個半年頭時,她大選失利。麵對失敗的結局,她不可能不感到沮喪、悲傷,尤其是作為對政治情有獨鍾的職業政治家,撒切爾夫人在得失麵前表現了高度的自製力,人們對撒切爾夫人的辭職演講給予了很高的評價,認為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最長時間吸引議院聽眾的一次演講。麵對無法挽回的結局,撒切爾夫人仍然以她那動人的聲音抓住聽眾的心。也許撒切爾夫人無意製造最後的轟動,但她在十分痛苦的時刻所表現出的克製力、自製力,的確讓人們真正地領略到了一個個性堅忍的女首相的風采。
麵對無法挽回的損失,積極的心態能充分調動出心靈的巨大能量和智慧,使你能盡快調整過來;相反,消極的心態則阻礙了心靈能量和智慧的發揮,它會讓你四處碰壁,會讓你的人生變得黯淡無光。所以,請不要回頭顧念已經破掉的甑,昂起頭向前吧。
心不死就有希望
天助自助者。隻要還相信有希望,就會有奮鬥,就會有機會。最悲慘的就是萬念俱灰。一些人在連續遭遇挫折後,失去了自信心,經曆了多次眾叛親離,以致最終絕望。其實,人在低穀的時候,隻要你抬腳走,就會走向高處,這就是否極泰來;如果你躺下不動了,這就是墳墓。
時運不濟,人人都可能遇到,一輩子都沒有受過挫折的人是很少的。
杜克·魯德曼是一個年過60歲的老人。他自認為是一個遭受失敗最多的人。他熱衷於石油的開采,他說他一生中每打4口井,就有3口是枯井。可是他依然從逆境中走了出來,成了一個身價超過兩億美元的富翁。杜克·魯德曼自己回憶說:“當年我被學校開除後,就跑到德克薩斯的油田找了一份工作。隨著經驗的逐漸豐富,我便想自己當一名獨立的石油勘探者。那時候,每當我手裏有錢了,我就自己租賃設備,進行石油勘探。在連續的兩年裏,我一共打了將近30口井,但全部是枯井。當時,我真的是失望極了。”杜克·魯德曼的確陷入了困境,將近40歲了,依然一無所成。但是,他不但沒有被逆境壓倒,反而更加勤奮努力。他開始研讀各種與石油開采有關的書籍,獲得了豐富的理論知識。等理論知識掌握得非常充分的時候,他卷土重來,租好設備,找好地皮,進行又一次石油開采。這一次他沒有遇到枯井,看到的是汩汩的石油。
每一種挫折或不利的突變,都帶著同樣或較大有利的種子。最危險的時候,也就是你的爆破力發展到最大限度的時候。任何事情都是多方麵的,我們看到的隻是其中的一個側麵。
小武雖然是個“天之驕子”,但許多時運不濟的事還是讓她碰上了。考大學那年,國家正好試行收費製,4年下來,她比早考上一年的人整整多花了8000元。4年後,她畢業了,誰知國家在分配上又實行雙向選擇。最後雖找到了工作,可是一年後,又趕上單位大裁員,她下崗了。她先後又幹了幾份工作,但都做不長久就被辭退了。
小武開始自我反省,如此失敗也許是沒有為踏入社會做好準備。她並沒有沮喪,選擇了從頭再來。經過深思熟慮,她去了濱海的一個農場,利用所學的知識,專門種植荷蘭的一種鬱金香。後來,這種花在幾個大城市供不應求。小武第一年的純收入就超過了7萬元。
小武的經曆告訴我們,在時運不濟的時候,每個人都可以有兩種選擇:一是怨天尤人,一是活得更起勁。隻要你能審時度勢,自強不息,總有一條很寬廣的路是為你準備的。
失敗不可怕,就怕心死。
秦朝滅亡以後,項羽和劉邦為了爭奪天下,開始了長達4年的征戰,曆史上稱為漢楚相爭。
當時,項羽手下一支最精銳,也最受他信賴的部隊,是他和叔叔項梁在吳中(今江蘇吳縣)一帶組織的八千子弟兵。這些子弟兵中有許多是他們的好朋友,十分勇敢善戰。項羽就是以這八千精兵為基礎,將楚軍逐漸發展成一支強大的隊伍的。
根據當時形勢來看,項羽的兵力強於劉邦,本來可以打敗劉邦的,但他沒有知人之明,剛愎自用,驕傲輕敵,結果在垓下中了劉邦手下大將韓信的埋伏,吃了一個大敗仗。他手下的10萬名楚兵死的死,逃的逃,最後隻剩下八千江東子弟兵守著他。
項羽在四麵受敵的情況下,帶著江東子弟兵突圍,往南逃到了烏江。這時,前有浩瀚的烏江,後有韓信的追兵,而他的身邊,隻剩下28騎了。在這危急的情況下,烏江亭長撐著一隻渡船靠岸,對他說:“江東雖小,但仍有千裏之地,還可以在那裏稱王。現在隻有我這裏有船,你趕快過江,漢軍就是追到,也是無法過江的。”
可是項羽不肯上船,他苦笑著說:“這是老天叫我死,我怎麼能渡江而走呢?況且當初我帶領江東八千子弟渡江西進,如今沒有一個人活著回去。即使江東父老可憐我、寬恕我,我又有什麼臉去見他們呢?”說完,他把自己的烏騅馬送給亭長,表示謝意。當漢軍趕到,項羽又連殺數十人,才在烏江邊自刎而死,年僅31歲。
後來,唐朝詩人杜牧有一次來到項羽自殺的烏江邊,想起項羽和他的八千子弟兵的英勇和失敗,十分為項羽惋惜,認為項羽當時如果渡江而去,也許還有機會卷土重來,於是在烏江亭上題了一首詩:“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
杜牧沒有看到的是,項羽雖然還有雄霸一方的資本,但他的心已經死了。劉邦曾經屢次被項羽擊敗,落荒而逃,但他從不認輸,每次都能卷土重來。相比之下,項羽可謂一蹶不振。這就告訴我們,成功,必須要有百折不撓的鬥誌。隻要心不死,隻要你還在奮鬥,那麼,希望的燈火就不會熄滅。
麵對挫折,逃避就是認輸
不經曆風雨,怎能見彩虹?挫折困苦的滋味雖然難受,但挫折中包含著勝利的元素。承認失敗,忍過挫折困苦的衝擊,才能東山再起。對於那些善於學習的人來說,挫折困苦是對意誌的洗禮,是對經驗的豐富,是對謬見的糾正,每一次挫折都代表著向勝利前進了一步。當你登上成功的頂峰時,回望之前經曆的挫折困難,你會發現它們都是有意義的。
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曾經指出,因為下麵這三個原因,失敗往往能夠轉化為成功的基石。第一,失敗可以打開新的機遇大門,迎來新的人生機會;第二,失敗可以給驕傲的人注入一針清醒劑;第三,失敗可以使人知道成功需要什麼樣的方法,而什麼方法是錯誤的。
基於上麵三個原因,我們應該知道,失敗帶來的逆境並非都是壞事。隻要我們在逆境中找到動力,對我們獲得成功是很有幫助的。
逃避是懦弱的表現,並且不可能解決問題,反而會讓事情越來越糟。因此,必須學會直麵現實,勇敢地解決出現的問題。
A君是某公司經理,一次,他的一個助手出了一個紕漏,給公司造成了損失,六神無主的助手找到A君,表示要辭職。這時,A君給他講了一個藏在心裏已久的秘密:“8年前,我受雇於一家建築公司當業務員,由於我的勤勞能幹,大量欠款源源不斷地收回,公司頹敗的景象頗有改觀。老板也很賞識我,幾次邀我到他家吃飯。就在這時,他唯一的女兒悄悄地愛上了我,常常送一些精美的小玩意兒給我。我起初不敢接受,後來礙於情麵隻得收下。就這樣過了兩年,當有一天我告訴她我不能再給予她太多時,她一氣之下尋了短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