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千年來,善於溜須拍馬、阿諛奉承的人常常頗受歡迎,有時甚至大行其道,原因就是人們的虛榮心給這類人製造了肥沃的生存土壤。所以有人說,阿諛是一種偽幣,它隻有通過我們的虛榮心才得以流通。
《戰國策》記載,齊國宰相鄒忌,身材魁梧,容貌出眾,堪稱為美男子。有一天,他穿戴整齊準備出門時,很滿意地問妻子說:“你看我和城北的徐公哪一個比較俊美?”
他的妻子說:“當然是宰相美啦,徐公哪裏能跟您比呢?”
大家都知道,城北的徐公是天下公認的美男子,鄒忌聽了妻子的讚美雖然沾沾自喜,但卻還是沒有太大的自信。於是,又問愛妾,愛妾也畢恭畢敬地對他說:“宰相,您的風流倜儻是無人可及的。”
第二天,恰巧有客人來訪,鄒忌又問了同樣的問題,客人的回答也和妻妾一樣,鄒忌不禁陶然了。
隔了一天,徐公翩然來訪,鄒忌仔細端詳,發覺他眉宇間所展露的俊逸,實在不是自己能比得上的,不論再怎麼偏袒自己,仍舊是自歎弗如。鄒忌思索了良久,不禁大悟:“夫人說我美,是偏袒我,妾說我美,是怕我嫌惡她,而訪客這麼說是因為有求於我。”
鄒忌對此感慨頗深,就在早朝的時候,把這件事告訴了齊威王,並說:“齊國幅員廣大,城池不下120個,人民也已百萬計,後宮佳麗豈止千百。他們中的許多人害怕大王,想要得到利益,一定會百般地袒護大王,千方百計地諂媚、獻殷勤,大王可能受到的弊害,比我嚴重多了,請大王不要因為這些殷勤而迷失了自己。”
“說得好,”齊威王頻頻頷首稱好,同時頒詔旨,“今後,凡是毫無忌憚直諫本王錯誤的人,給予重賞;上書論政的人,給予中賞;在街頭巷尾或是大庭廣眾之下批評本王,被本王聽到的,給予下賞;諂媚、讚美的人則無賞。”
拍馬屁,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碰到的事情,而且在有些時候,我們自覺不自覺地就拍了別人的“馬屁”。當然也會被別人自覺不自覺地拍了自己的“馬屁”,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當然,對“拍馬屁”與“被拍馬屁”,大可不必過於在意。但是,我們還是應該知道,那些阿諛奉承之言,其實是含有相當多的水分的。如果你是普通人,那麼要對自己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不可在別人的“馬屁”裏迷失了自己;如果你是領導,千萬不要在別人的“馬屁”裏暈了方向,為其大開綠燈,最終使自己上當受騙。
在日常生活中,就有那麼一幫人非常擅長拍馬屁,而且他們還具有相當技巧,拍起馬屁來不顯山、不露水,讓你渾然不覺,不知不覺中上了他的當,最終受害的還是自己。但是由於人的虛榮心在作祟,不少人被奉承者弄昏了頭:誰對他畢恭畢敬、阿諛奉承,他就對誰恩寵有加,大加讚賞和關愛。無疑,這種人更助長了阿諛之風的盛行。
我們應當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辨別哪些是實事求是的評價,哪些又是阿諛奉承之詞;在阿諛奉承之中,哪些人是出於真心而稍稍過分地讚美幾句,哪些人是企圖通過奉承而達到自己的某種企圖;哪些奉承之詞中含有可吸取的內容,哪些奉承話都是憑空捏造、子虛烏有等。
對於那些實事求是的評價,要認真聽、認真記,並注意在以後的工作中繼續保持這種風格。這樣不僅能贏得人們的信任,也會對我們的發展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對於出自真心而稍稍過分地讚美幾句的人,我們不妨一笑了事,抑或謙虛一下,讓別人在真心讚美你的能力的同時,也認識到你的人格魅力。這樣,豈不是更有助於你贏得朋友的信任和尊重嗎?
大部分人都會因為別人的諂媚阿諛、奉承巴結而得意忘形,可是那些表麵光鮮豔麗的阿諛奉承之言有幾句是真心話呢?結果,這些奉承之詞隻會讓你迷失自己,為人所利用尚不自知。
聞過則喜,聽取他人對自己的批評
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處在別人的觀察之下,有些問題,旁觀者比當事人看得更清。有些人為了維護自尊心,不願意別人對自己的錯誤說三道四,甚或總是懷疑有人在背後議論自己。疑神疑鬼,不但延誤了錯誤的糾正,而且這麼做也不會真有安心快樂。聞過則喜,虛心聽取別人的批評,有錯即糾,才能安心自在。
沒有人喜歡自己被指責,哪怕自己犯了錯誤。所以,當知道自己犯了錯誤的時候,最初的,也是最強烈的反應就是為自己辯護、為自己開脫。而實際上,這種文過飾非的態度常會使一個人在人生的航道上越偏越遠。
一個人在前進的途中,難免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過錯。對一個欲求達到既定目標、走向成功的人來說,對待自己過錯的正確態度應當是過而不文、聞過則喜、知過能改。
“過而不文”需要一種自覺的糾錯意識和寬廣的胸懷。一般人做不到這一點,原因是虛榮心在作祟。一些人有很強的能力,很少有失誤發生,久而久之,自然養成了“自己一貫正確”的意識,一旦真的出現過錯,會從心理上難以接受。出於對麵子的維護,不少人會找理由開脫,或者幹脆將過錯掩蓋起來。
知過能改,則是使一個人在激烈的競爭中從一個勝利走向另一個勝利的關鍵。“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有了過失並不可怕,怕的是不思悔改、一味堅持。這種人很難走向人生的輝煌。
格裏·克洛納裏斯在北卡羅來納州夏洛特當貨物經紀人。在他給西爾公司做采購員時,發現自己犯下了一個很大的估計上的錯誤。有一條對零售采購商至關重要的規則,是不可以超支你的所開賬戶上的存款數額。如果你的賬戶上不再有錢,你就不能購進新的商品,直到你重新把賬戶填滿,而這通常要等到下一次采購季節。
那次正常的采購完畢之後,一位日本商販向格裏展示了一款極其漂亮的新式手提包。可這時格裏的賬戶已經告急。他知道他應該在早些時候就備下一筆應急款,好抓住這種叫人始料不及的機會。
此時他知道自己隻有兩種選擇:要麼放棄這筆交易,而這筆交易對西爾公司來說肯定會有利可圖;要麼向公司主管主動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並請求追加撥款。正當格裏坐在辦公室裏苦思冥想時,公司主管碰巧順路來訪。格裏當即對他說:“我遇到麻煩了,我犯了個大錯。”他接著解釋了所發生的一切。
盡管公司主管平時是個非常嚴厲苛刻的人,但他深為格裏的坦誠所感動,很快設法給格裏撥來了所需款項。手提包一上市,果然深受顧客歡迎,賣得十分火爆。而格裏也從超支賬戶存款一事中汲取了教訓。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當不小心犯了某種大的錯誤時,最好的辦法是坦率地承認和檢討,並盡可能快地對事情進行補救。隻要處理得當,你依然可以贏得別人的信賴。
喜歡聽讚美是每個人的天性。忠言逆耳,當有人,尤其是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同事對著自己狠狠數落一番時,不管那些批評如何正確,大多數人都會感到不舒服,有些人更會拂袖而去,連表麵的禮貌也不會做,令提意見的人尷尬萬分。這樣的結果就是,下一次如果你犯再大的錯誤,也沒有人敢勸告你了,這不僅會讓你在錯誤的路上越滑越遠,更是你做人的一大損失。當我們錯了,就要迅速而真誠地承認。
如果你在工作上出錯,就應該立即向領導彙報自己的失誤,這樣當然有可能會被大罵一頓,可是上司的心中卻會認為你是一個誠實的人,將來也許對你更加器重,你所得到的,可能比你失去的還多。
事實上,一個有勇氣承認自己錯誤的人,他不但可以獲得某種程度的滿足感,還可以消除罪惡感,有助於彌補這項錯誤所造成的後果。卡耐基告訴我們,傻瓜也會為自己的錯誤辯護,但能承認自己錯誤的人,就會獲得他人的尊重,而且令人有一種高貴誠信的感覺。
承認錯誤是一種人生智慧,隻有人們對錯誤采取認真及科學的分析態度,才能反敗為勝。現實中,許多人為了麵子死不認錯,硬認死理,隻有讓自己一錯再錯,損失更大的“麵子”。
由此,一個人要想有麵子,就要不怕丟麵子。孔子說:“過而不改,是謂過矣。”意思是說,犯了一回錯不算什麼,錯了不知悔改,才是真的錯了。
聞過則喜、知過能改,是一種積極向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隻有當你真正認識到它的積極作用的時候,才可能身體力行去聆聽別人的善意勸解,才可能真正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而不致為了一點兒麵子去忌恨和打擊指出自己過錯的人。聞過易,聞過則喜不易,能夠做到聞過則喜的人,是最能夠得到他人幫助和指導的人,當然也是最易成功的人。
在我們犯了錯誤的時候,總是想得到別人的寬恕,而不是斥責。其實,寬恕是對我們的縱容,別人寬恕了我們第一次,我們可能會犯第二次、第三次同樣的錯誤。我們要學會在犯了錯誤的時候坦率地承認,並擔負我們該負的責任,而不是為了怕丟麵子而百般地辯解,文過飾非。
逆耳忠言要聽取
我們都知道“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樣的大道理,可是,我們誰都不願意聽那些“逆耳忠言”,都喜歡那些“甜言蜜語”。唯有明心見性的智者,才能克製住心裏的浮雜之念,敞開心扉,認真聽取那些刺耳但有益的告誡。
隋煬帝是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曾對大臣說:“我天性不喜歡聽相反的意見,對所謂敢犯顏直諫的人,都自說其忠誠,但我最不能忍耐。你們如果想升官進爵就一定要聽話。”如此露骨的話,可見隋煬帝拒諫之心何其頑固。凡是向他提出中肯意見的人,都被他以各種罪名加害,最後留在他身邊的都是些奸佞小人。這些人整天報喜不報憂,從不把各地農民起義的情況報告給隋煬帝。隨駕的官兵害怕繼續服從皇帝,有一天會玉石俱焚,於是發動兵變,隋煬帝死於亂兵之手。
如此露骨地宣稱自己就是愛聽奉承話,實在是讓人汗顏。像他這樣的虛榮之人,哪裏會長久地統治江山?果真短短的15年後,就眾叛親離,國家易主,他也由此背上了千古罵名。
有一則寓言說的是住在北邙山的一家,主人叫彌子麂。在他家辦喜事的時候,籠中的喜鵲在一邊婉轉鳴唱,槐樹上的烏鴉卻“呱呱”亂叫,擾亂了喜慶的筵席。這時,一位老人經過說:“烏鴉‘呱呱’亂叫,它在警示人們洪水要來了!大家趕快逃命去吧!”
而這位彌子麂卻不信,認定烏鴉是喪門星,報憂不報喜,會帶來災難,而喜鵲報喜不報憂,唱歌說明根本沒有洪水。於是,彌子麂一家三代36口人堅守“家園”。不料洪水果真來了,要逃跑為時已晚,彌子麂一家全都做了水中魚鱉。
《漢書·霍光傳》中也曾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有個人在他新房蓋起來後,賓客人人稱讚。但有人卻說,這煙囪太直容易噴火星,柴草(薪)堆得太近,容易發生火災。這些話都惹得主人很不高興。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幸虧鄰居及時趕來把火撲滅,才沒有造成更大的損失。
事後,主人殺牛擺酒,酬謝前來救火的鄰居。他特地請那些被火燒得厲害的人坐在上首,其他的則按照出力大小安排座次,唯獨沒有請建議他改砌煙囪、搬走柴薪的那個人。
由於虛榮心在作怪,很多人不願意在別人麵前承認自己的不足或過失。如果我們能少一點虛榮心,在事前能不斷聽取別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在事後能虛心地放下架子承認不足或過失,那麼我們的人生就可以少走很多彎路。
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也常常會碰到一些給我們找點刺、挑點小毛病的人,雖然他們有時會讓我們不高興,但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卻不能缺少這類人,他們可以讓我們時時警惕,少犯錯誤。一個人如果缺少了提醒,缺少了約束,那麼他離身敗名裂的日子也就不遠了。古今多少腐敗案例,探其根源,皆是因缺少了權力的監督,個人可以隨心所欲,為所欲為,隻手遮天,最後走上了不歸路。實際上,這類事情曆史上屢見不鮮。
《史記·趙世家》記載:戰國時期,趙簡子家臣周舍敢於犯顏直諫,深受趙簡子器重。周舍死後,趙簡子每次臨朝都顯出一副很沉悶的樣子。諸大夫不知何事,前去請罪,趙簡子說:“大夫無罪。吾聞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諸大夫朝,徒聞諾諾,不聞周舍之諤諤,是以憂也。”“諾諾”,指遇事唯命是從、逢人點頭哈腰,正所謂“唯唯諾諾”。“諤諤”,則指直言不諱、敢講真話,遇到分歧時勇於據理力爭。趙簡子深諳忠諫的重要性,寧可聽到周舍的逆耳忠言,也不願聽滿朝的附和之聲。
奉承話雖然聽來順耳,卻能害人;有些忠告聽來雖然是讓人心生不快,但那卻是真的在助你。實際上,趙簡子不僅僅是在表揚周舍的忠直,也是在勉勵大臣們都向周舍學習。所以,作為人,一定要克服自己的虛榮心,不要隻聽那些悅耳的“歌聲”,也要適時地聽聽那些逆耳的忠言。
良藥再苦,我們也會捏著鼻子將其咽下,因為不咽下去就要忍受疾病的折磨,喝良藥的目的是治病。同理,忠言雖然聽起來不舒服,遠沒有那些美妙的溢美之詞受用,可是為了防患於未然,為了以後不付出更大的代價,還是耐心一點,寬容一點,聽聽那些善意的忠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