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鑼鼓聽聲,聽話聽音。”很多時候,人們在溝通和交流時,都不喜歡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此時,就需要你能聽出對方的弦外之音。
一名真正懂得談話藝術的人,首先是一個注意傾聽別人說話的人。傾聽別人說話表示敞開自己的心扉,坦誠地接受對方、寬容對方、體貼對方,因而才能讓彼此心靈相通,獲得成功與友情。
我們很多人在與陌生人談話時,都會不自覺地犯這樣的“錯誤”:總喜歡說自己的事情,結果是長篇大論、喋喋不休。完全忽略了對方是不是對我們的談話感興趣,這是很不明智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讓對方盡情地說話,說得越多越好。你應該學會向他提出問題,最好能讓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向你和盤托出,這樣你們之間的距離就會越拉越近,直至成為好的朋友。
你在和別人談話時如果你不同意他的話,你也許很想打斷他。不要那樣做,那樣做很危險。當他有許多話急著要說的時候,他不會理你的。因此,你要耐心地聽著,抱著一種開闊的心胸,誠懇地鼓勵他充分地說出自己的看法。
唐太宗李世民曾以誠懇誘導他人說出自己的看法著稱。
宰相魏征在當時是朝野上下都敬佩的官吏。滿朝文武既敬佩他的博學多才,又敬佩他的直言進諫,他因此一時名噪朝野。然而唐太宗卻不相信,總想找機會試探魏征,有一次,魏征進諫,太宗問道:“魏愛卿,你是忠臣還是良臣?”魏征就深深地低著頭說:“老臣一向為國鞠躬盡瘁,往後當然也會盡職盡責,不負陛下所托。但,請陛下不要把老臣視為忠臣,就當作是良臣吧!”
於是,唐太宗便問道:“忠臣與良臣有何不同呢?”
“自然有所不同。所謂良臣非但其本身可受世人稱讚,而且也可以為君主帶來明君的隆譽,這樣明君和良臣不僅世代平安幸福,還能名垂青史,讓後人銘記他們。但忠臣非但自己會遭受誅殺的橫禍,而且君主也會背上暴虐無道的罪名,國家也會滅亡,最後也許隻留下‘曾經有位忠臣’的名聲流傳後代。由此可見,良臣與忠臣有如天地之別呢!”唐太宗聽後深感佩服,從此不再對魏征有不良看法了。
王凱是一家天然食品公司的推銷員。一天,他還是一如往常,把蘆薈精的功能、效用告訴一位陌生的家庭主婦,對方同樣沒有興趣。王凱自己嘀咕:“今天又無功而返了。”當王凱正準備向對方告辭時,突然看到陽台上擺著一盆美麗的盆栽,上麵種著紫色的植物。王凱於是請教對方說:“好漂亮的盆栽啊!平常似乎很少見到。”
“確實很罕見。這種植物叫嘉德裏亞,屬於蘭花的一種。它的美,在於那種優雅的風情。”陌生的家庭主婦從容地解釋道。
“的確如此。會不會很貴呢?”王凱接著問道。
“很昂貴。這一盆盆栽就要800元呢!”家庭主婦口氣當中有炫耀的成分。
“什麼?800元……”王凱故作驚訝地問道。
王凱心裏想:“蘆薈精也是800元,大概有希望成交。”於是慢慢地把話題轉入重點:“每天都要澆水嗎?”
“是的,每天都要很細心養育。”
“那麼,這盆花也算是家中的一分子嘍?”這位家庭主婦覺得王凱真是有心人,於是開始傾囊傳授所有關於蘭花的學問,而王凱也聚精會神地聽。
過了一會兒,王凱很自然地把剛才心裏所想的事情提出來:“太太,您這麼喜歡蘭花,您一定對植物很有研究,您是一個高雅的人。同時您肯定也知道植物帶給人類的種種好處,帶給您的溫馨、健康和喜悅。我們的天然食品正是從植物裏提取的精華,是純粹的綠色食品。太太,今天您就當作買一盆蘭花把天然食品買下來吧!”
結果對方竟爽快地答應下來。她一邊打開錢包,一邊還說道:“即使是我丈夫,也不願聽我嘮嘮叨叨講這麼多;而你卻願意聽我說,甚至能夠理解我這番話。希望改天再來聽我談蘭花,好嗎?”
這一結果出人意料,但並非在情理之外。實際上,隻要你善於以話語誘導陌生人,你要辦的事情往往會柳暗花明,甚至在你毫無思想準備的情況下驟然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