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從海灣戰爭說起(二)(2 / 2)

實際上,在“托雷·卡尼翁”油輪發生事故之前的三年內,世界上已登記備案的油輪海損事故已有300多起,其中許多次造成海上溢油事故。

“托雷·卡尼翁”號蒙難11年後,也是一個3月份,幾乎在同一海域又發生了一起更為嚴重的海洋溢油災難。也是掛著利比裏亞國旗的超級油輪“阿摩科·卡迪茲”號從伊朗的哈克爾島裝上了12.3萬噸伊朗原油和10萬噸沙特阿拉伯原油駛往荷蘭的鹿特丹港。1978年3月16日中午,“阿摩科·卡迪茲”輪駛抵英吉利海峽入口處,遇到十級風暴,操縱船的液壓係統突然發生故障,油輪失去控製,當夜11時18分觸礁斷裂。原油順裂縫湧出,第一天就溢出8萬噸。18日晚汙油已漂到法國布列斯特海岸,19日受油汙的海岸達110公裏,24日達到180多公裏。28日,“阿摩科·卡迪茲”油輪被炸沉,船中所載23萬噸原油全部流入大海,汙油沿海岸線形成寬2公裏、長200多公裏的巨大油膜,有7─8萬噸油漂上海岸,滲入沙灘50─80厘米。

災難發生後僅僅幾天,人們就揀到了4800多隻死海鳥,其中最多的是刀嘴鳥。3天後濱海的沼澤地統統被黑黝黝的石油覆蓋,無數生物被油裹住而死去。16天後,被汙染的海岸地帶發現了數百萬隻死亡的軟體動物和海膽。在沿岸4公裏的海域內,整整四個月沒有見到活著的浮遊生物。兩個月後,在汙染水域捕到的魚,還可以在鰓和其他的器官中發現有石油的殘跡。估計這起汙染事件所造成的經濟損失達10─15億美元。

也許是上帝的惡作劇,又是一個11年後的三月,黑煞星再次降臨寧靜的海麵。美國油輪“艾克森·瓦爾代茲”號在阿拉斯加威廉王子灣觸礁泄漏了4.5萬噸原油。事情是這樣的:1989年3月23日夜,懸掛美國國旗的最大最新的超級油輪“艾克森·瓦爾代茲”號從阿拉斯加州瓦爾代茲港啟航,將17.6萬噸原油運往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的長灘港。出港後遇到浮冰群,改變了航線。不久就在距港口40公裏處的威廉王子灣附近觸礁漏油。7800平方公裏的海麵到處漂著油膜,受汙染的海岸長達2000公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