剩菜打包,安全第一
安全
作者:薑培珍
每逢家庭聚餐、朋友聚會、節日慶典,大家會圍坐共同享用同一盤菜肴,這是中國傳統的飲食習慣。為了不浪費多餘的菜肴,很多人會將吃剩的菜肴打包帶回家繼續食用。剩菜打包是提倡不浪費的一種好習慣,隻是在對剩菜打包時應注意再次食用的安全問題。一旦忽視這個問題,不但沒有起到節約的目的,反而會危害健康。
剩菜存在安全隱患
中國人習慣在共同進食的“合餐”中,互相夾菜以示禮讓。隨著人們健康意識的提高,食用安全問題凸現。也許你不知道,口腔裏的細菌數比皮膚上的細菌數還要多,其中有對健康有利的正常菌群,也有對健康不利的病原菌。有人對口腔唾液做了細菌檢測,發現唾液中細菌數高達1.5億/毫升。所以那些不注意口腔衛生者或口腔疾患者,有可能將不利健康的病原菌帶給同桌吃飯的你。常見的病原菌有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肝炎病毒、幽門螺旋杆菌等。可見經過多人反複取用的菜肴實際上已是被微生物汙染的食品。
在共同進餐中,每個人真實的健康情況是不清楚的,看上去是健康者,有可能是健康帶菌者。流行病學的調查證實,人群中幽門螺旋杆菌的帶染率很高,有數據顯示,近50%的人體內存在致胃病的幽門螺旋杆菌。由此可見,共同進餐很容易將病原菌傳遞給每個進餐者,輕者致使食用者腸道不適,重者可致食用者患食源性疾病、病毒性肝炎。幽門螺旋杆菌感染還是慢性活動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主要原因,與胃癌的發生也有密切的關係,它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HO)和國際癌症研究會(IARC)確定為生物致癌因素。從健康的角度來看,共餐後的剩菜沾上了多人的口水,不知不覺為健康帶來隱患。所以在聚餐時可采取“分餐製”或使用公筷。
哪些菜不宜打包
餐桌上已被廣泛汙染的剩菜,如生食蔬菜、涼拌菜、“圍邊菜”不宜打包。因為生食蔬菜再次食用時一般不會加熱烹調,其中的微生物數量不知翻了多少倍,而且蔬菜放置時間久了,在條件致病菌的作用下,亞硝酸鹽的含量會大大增加,最終成為不安全食品。涼拌菜(俗稱“冷盆”)一般在上餐桌前已經在常溫下放置過一段時間,經餐桌上多人食用後又受到汙染,尤其是生魚片、豆製品等高蛋白食物,若打包回家處理不當,食用後極易引起食源性疾病。“圍邊菜”一般以蔬菜、水果加工成花邊或裝飾品,據相關部門調查,“圍邊菜”切配所用工具半數以上是與切魚、肉等混用,檢測發現“圍邊菜”大腸菌群陽性率高達70.77%,說明汙染相當嚴重,所以“圍邊菜”僅供欣賞,不宜食用。
其次,打包的剩菜應分門別類,做到葷與素、幹與濕、魚與肉分開盛裝,建議提前準備一些容積較小的不同形狀的食用級保鮮盒,把剩菜分類後裝好帶回家。
剩菜食用安全加工
1.打包帶回的剩菜,有條件的家庭最好能將食物倒入玻璃或瓷質容器中,並迅速放進冰箱冷藏室;如果是熱的熟食,充分涼透後放入冰箱冷藏。
2.從冰箱取出的打包剩菜,確認感官無異常後,必須回鍋燒透後食用;大塊食物建議改刀成小塊食物,注意刀具和盛具的衛生,嚴格生熟分開,確保再次加工的食物安全有保障。
3.冰箱中儲藏的打包剩菜應盡快食用,因為打包剩菜本身已經受到微生物的汙染,且冰箱的冷藏溫度隻能抑製微生物的繁殖,並不能殺滅微生物,因此,在越短的時間內食用越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