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周一下午最後一節課一般都用來開班會,班主任通常都會傳達一些上級的指示、交代下一周的事項。
某個周一班會上,班主任讓同學們核對並更新自己學生手冊的信息。說“現在我把手冊發給大家,大家改好後再交上來。記得把自我鑒定填上,不能留空。下麵念到名字的同學上來領手冊。”
“麗”、“寧”、“琳”、“香”、“華”……同學們按照班主任念的名字順序,依次走到講台取回自己的學生手冊。
“娜”聽到班主任念自己的名字後,我向講台走去,從班主任手中拿回自己的資料,然後邊低頭看手冊內容邊走回自己的座位。在我看來,教室又不會有亂闖紅燈的車,走路不看路絕不會有生命危險。況且,教室裏的桌椅又擺得超級整齊。仔細核對手冊的內容,確保自己的信息無誤,才是當務之急。
不知不覺,我已經從講台走到自己的座位旁,抬頭一看,這才發現你就站在我的身旁,我那突然的轉頭還差點碰到你。更令我意想不到的是,你也在盯著我手上的手冊,我慌忙問:“你幹嘛?”
“你怎麼嚇成這樣?”別人提問時,你似乎都沒有回答的習慣,而是喜歡提出新的問題。
“你怎麼突然站在我旁邊?”我這話一箭雙雕,既算是對你問題的回答——我嚇成這樣,是因為你突然站在我旁邊;又向你提出了“為何會做出這一舉動”的問題。
“不突然啊,你從講台上走下來時,我就一直站在這裏了。”
“你站在這裏幹嘛?老師又沒念到你名字。”
“做好準備,應該快到我了。”你回答得倒巧妙。
“那你幹嘛盯著我的信息看?”
“好奇唄!”
“好奇什麼?”
“你家在哪裏。”
“我家在哪關你什麼事啊?”
“當然不關我的事啊。”
“那你看什麼?”
“閑著無聊,隨便看看。”
“嚇死我。”
“你怕人家知道你家住址、電話?”你成功把嚇倒我的責任推到我自己身上。
“同學知道沒什麼啊。”
“那你幹嘛說嚇死。”
“是你突然靠我這麼近,嚇死我。”
“你想多了。話說,你家在哪裏啊?”
“你不是看到了嗎?”
“沒看清。”
“為什麼要告訴你啊?”
“同學一場啊。”
“沒必要吧!”
“你不說也無妨,你家電話是63**吧?”
“你怎麼知道的?”
“剛才不小心看到的。”
我們的對話還沒結束,老師念到了你的名字,該你到講台領手冊了。
“剛才看了你的信息,為公平起見,給你看我的。”領回材料,你對我說。
“不用了。”我回絕。
“這是我家地址。”、“這是我家電話。”你用手指著自己的手冊說。
“我看你的信息,你也看了我的資料,我們互不相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