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辦法偷懶
一些尋找不複雜做事方法的人經常發明世界上許多重要的東西。愛迪生被炒魷魚是因為在他任電報操作員時發明一種能夠在工作時打盹的裝置。當亨利·福特還是少年時,就發明了一種不必下車就能關上車門的裝置,當他成為世界聞名的汽車製造商時,他仍在繼續他的發明。他安裝了一條運輸帶,從而減少了工人取零件的麻煩。在此問題解決後,他又發現裝配線有些低,工人必須彎腰去工作,對身體健康有極大的危害,因此他堅持把生產線提高了八英寸。這盡管隻是一個簡單的提高,卻在很大程度上減輕了工人工作量,提高了生產力。
在原始社會生產力水平極為低下的情況下,人類自己成了獨一無二的能量來源,但人均擁有的能量是十分有限的。明顯地,如果光憑人力,社會是不會發展到今天的,對一個人而言更是不可想象。人們有時會發牢騷說,那些苦命幹一輩的人,到頭依然是很窮,命運是不公平的。但問題不在於公平不公平,而在於你能不能有效去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
給自己時常提這個問題:“能否找一比這更簡單的辦法,”找到了,那將是你最成功的地方。在工作中,將忙和效率混為一談是片麵的,有時,在做白日夢時是企業中最好的員工最有生產力的時候。
有時一味的忙不一定能有好結果。詹姆斯·沃森說:“如果你想完成一件大事業,那麼你有必要降低一些工作量。”法蘭西斯·克拉克和他因發現犇犖犃基因密碼而雙獲諾貝爾獎。《螺旋》是一本描敘科學人性的作品,書中對他們怎樣減少工作量、遊手好閑、開各種聚會、做客等輕鬆的故事以幽默的筆觸做了細致的表達。
他們二人與眾多領域的科學家交換不同的意見,參加世界各地舉行的會議。但最為重要的是他們從不占用他們思考的時間,這也是其減少工作量的一個方麵。倘若他們沒有大量的研究補助金,而且他們不得不為謀生而擔負多職,那麼,他們大概也很難完成如此龐雜的生物學工程了。外界的慷慨讚助和英國大學強調思考的傳統,讓他們的工作量少到他們能夠去研究有作為的事業。
拿破侖·希爾說,“騎腳踏車的人不會走太遠的。”
“一旦你用在工作的時間不少於用於思考的時間,你的成果就不能被充分利用。把工作量減少,讓你在休息之餘思考你剛做完的事!”“這有意義嗎?”“如何利用我曾經做過的事?”同時,還會讓你去考慮能否有比這更為簡便的辦法,以及你如何配合別的……你還可以把儲藏室中的檔案檢查一遍,也許你會發現對你有用的資料。
那些廣泛而深入的研究是在你減少工作量之後才能進行的。假如你隻專注於較小的領域而不去涉足更廣闊的領域,你就不可能把握社會發展的總體動態。除非你能把他人的成果拿來借鑒一下,否則你將停步不前。
全新的發明不多,而將兩種以上的已知的觀念用新的重組方式排列產生的革新卻每天發生,如羅伯特·雷爾敦將蒸汽引擎和造船技術結合起來,就形成了商業性汽船。當然,前提是他必須熟知這兩種技術和耗費一定的時間。
有時環境所形成的機遇就會迫使你降低工作量,而不是自願。如印度對丘吉爾的情況便是這樣;他在印度駐守時,利用空餘時間讀完了他大學階段未讀的書,並鑄造了他成熟的思想。將可口可樂引入日本的羅伯特·布羅德沃特,在日本的戰俘營被關了四年,而戰俘營的指揮官曾在日本教英文,於是他從個人圖書中找出一些英文書給戰俘們讀。布洛德沃特說:“我的人文教育就是從那裏開始的,並且打下了我日後進軍日本的策略基礎。”
記者就為什麼作曲速度很快的問題采訪了著名作曲家狄米奇·蕭斯塔高維奇,他說:“我的作曲前已經思考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