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領導他人的素質

小的勝利可由一人單槍匹馬取得,然而那種帶來最後成功的偉大勝利就不可靠單幹。要取得這種勝利,必須有他人參與。當開始動員其他人一道為達到某個目的而工作時,你就跨入了領導者的行列。事情成敗全依靠你的領導才能。

領導才能究竟是什麼?拿破侖·希爾說:“領導才能就是把理想轉化為現實的能力。”從廣義上說,一個領導者確實能把理想變成現實,但必須加入另一關鍵因素——其他人。一個領導者不僅應通過自己努力,而且通過其他人的努力實現理想。自以為是領導者卻沒有人追隨不過是空想。

《韋氏新世界英語詞典》給“領導才能”下的定義是“領導者的地位或指揮能力、領導能力。”實際上,這個定義會強化人們對領導才能的說明。大部分人認為領導人是從他的地位或平衡中取得能力的。他們覺得有地位、有平衡就是領導人。然而那不是領導才能的真正本質。一個隻會在自己位置的狹窄範圍內指揮別人的人稱不上真正的領導人物。如約翰·懷特所說:“人們追隨的不是某個計劃,而是鼓舞他們的領導人物。”

實際上,“領導才能”的最佳定義是:“領導才能相當於影響力。”真正的領導者應是能影響別人、使人追隨自己的人物,他能使別人參加進來與他一起工作。他鼓舞周圍人朝著他的理想、目標和成功邁進。

領導能力首先表現在一個人的個性和他的洞察力——它作為一個人最核心的東西。研究領導才能的專家費雷德·史密斯說:“領導人物走在隊伍前麵,並且總是走在前麵。他們用自己提出的標準來衡量自己,並希望別人用這些標準來衡量他們。”好的領導人物是能持續成長、發展、學習的人。他們願為之付出代價:為不斷提高自己的水平,擴展自己的視野,增加技巧,發揮潛能而作出必不可少的犧牲,通過努力讓自己成為其他人所敬仰的人。

有良好品質的可信賴的人更有可能成為領導人物。但光靠良好的個人品質還差很遠,不得不有與人溝通的能力。領導人物應與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開始關懷別人,學會與人交往和調動他人的積極性。個性、理想、與別人溝通和激發別人積極性的能力——是構成領導才能的基本要素。

具備領導者的條件

一般說,世界上有兩種人:一是領導者,二是追隨者,當你開始工作時你就要選擇是願成為該行業中的領導者還是成為一名追隨者。二者補償是有很大不同的,跟隨者不可能有理由期望得到和領導者一樣的補償,盡管很多人期望得到這樣的報酬。

當一名追隨者也沒什麼不光彩,但不會有什麼名望。大多數領導者是以跟隨者的身份開始的。他們成為傑出的領導者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開始是聰明的追隨者。不夠機智地跟隨領導者是不會成為有能力的領導者的,這很少有例外。最有效地跟隨領導者,往往能很快地成為領導者。聰明的跟隨者有很多機會包括從其他領導者那得到的機會。

將全球市場推廣大革新的《定位學》一書作者賴斯和杜雷茲在《傳銷大戰》書中指出:真正的領導,是一位將領——商戰中運籌帷幄的統帥。寸土必爭的商業戰場上,稱職的領導不得不具備彈性,勇毅不凡,膽大心細,掌握細節及知己知彼和掌握遊戲規則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以下素質:

毫不動搖的勇氣

這是根據本身和職業知識形成的。沒有跟隨者願受缺乏自信與勇氣的領導者的指揮,他們不會聽命於這樣的領導者。

良好的自製性

不能控製自己的人不可能控製他人。自我控製為跟隨者樹立了榜樣,使其更聰明地效仿。參照本書第五章。

強烈的正義感

沒有公平的正義感,一切領導者都不能指揮和獲得下屬的尊敬。

堅定的決心

優柔寡斷的人不能肯定自己,更不能成功地領導他人。

具體計劃

領導者隻有計劃好工作,並按計劃開展工作。靠臨時推測工作,不可能實現具體計劃,事業也就象一條沒舵的船,遲早要觸礁。

奉獻的習慣

領導者要講奉獻,這要求領導者的工作超過下屬所幹的工作。

迷人的個性

懶散不細心的人一定成為失敗的領導者。領導者需受到尊重。跟隨者不會尊重一位性格上檔次不高的領導者。

掌握詳情

成功的領導者需掌握領導職位的一切詳細情況。

同情與理解

成功的領導者應同情下屬,還必須理解和懂得他們的困難。

有責任感

成功的領導者隻有願為下屬的缺點和錯誤承擔責任,才能繼續擔任領導職務,下屬犯了錯誤顯示他的不稱職,他必須考慮失敗的是他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