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創業者,尤其是作為一家公司的領導,不意味著你什麼事情都得管,因為你所領導的畢竟是一家公司,一個企業,而不是一家小作坊。而有些領導在工作中也許喜歡大包大攬,希望公司裏的每一件事情都經過他的努力,順利地完成。但事實上,這種願望是好的,但結果卻常常事與願違,甚至會適得其反。
首先,你的精力不允許你這樣做。因為一個人的能力、精力都是十分有限的,就算你一天到晚24個小時不休息,每天都拚死拚活地去努力工作,你的公司也總會有許多事情是你無法照顧到的。更何況,你也不可能總是如此,因為你畢竟隻是一個人,你也需要休息,需要一個普通人的生活。
其次,盡管公司是你創辦的,但這並不意味著公司就是你一個人的;退一步講,就算你創業的公司算是你一個人的,那你雇傭了那麼多的下屬又做何用?你的下麵有這麼多不同等級的人,如果你把所有的事情都做了,他們又去幹什麼呢?
再次,如果一個人大包大攬,公司裏的許多下屬會對你的這種做法產生意見和不良情緒的。因為他們也有自己的事業心,這麼做就等於使他們在公司裏形同虛設,使他們的存在毫無意義,從而認為你是一個權力欲很強的人,並進而產生抵觸情緒。
當然了,還會有一些你的下屬會因為你長期的這樣大包大攬,凡事都有你來過問和代勞,而養成懶惰、工作消極的毛病。久而久之,他們會疏於思考,遇到稍微有點難度的工作就會等著你這位“救星”出現,這就使得公司的活力大打折扣。
因此,一個領導者,你如果不想做這樣得不償失的事,那麼在你剛剛上任的時候,你首先要做的,並不是去解決一個又一個具體的事情,而是去了解你的下屬們,看看他們每個人的工作特點和工作特長,充分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然後去根據他們的工作特點和工作特長,去給他們安排適當的工作,自己去抓一些影響公司前途和命運的大事,也就是真正做到分“分工放權,綱舉目張”。
所謂分工放權,就是說你要大權集中,小權分散,把職務、權力、責任、目標四位一體授予合適的各級負責人,這是你用人的要訣。“事無巨細皆決之”、“事必躬親”是封建時代領導者的做法,而在企業界裏,這就是一種家族式的陳舊的作坊式的管理方法,在現代企業製度裏已經不再使用。
西方管理界有句行話叫“有責無權活地獄”,你把權力授予敢於負責任的下屬,對你的下屬來說是人盡其才,對你的公司管理而言是提高效能,這才是有效的管理者和領導者。所以,西方管理學者卡尼奇曾經說過:“當一個人體會到他請別人幫他一起做一件工作,其效果要比他單獨去幹好得多,他便在生活中邁了一大步。”
中國有句老話,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這就要求我們要充分信任自己的下屬,放手讓他們去工作,如果你不信任就不要用,用之必信。對能力比自己強的人,不要嫉妒,不要擔心“功高蓋主”。有一些領導者或者老板總是擔心自己的下屬工作能力比自己強,因而不敢充分地信任他們,這是非常愚蠢的行為。
卡耐基本人對鋼鐵的製造、鋼鐵生產的工藝流程,按他自己的說法,他知道的並不多。但是他的手下有三百多名鋼鐵方麵的精兵強將在這一方麵都比他懂得更多,而卡耐基的卓越才幹就是善於用人。卡耐基專門籠絡能力比自己強的人聚集在自己的周圍,這是他最終登上美國鋼鐵大王寶座的最重要的原因。
而與卡耐基相反的是被譽為美國汽車大王的亨利·福特及其孫子亨利·福特三世。福特汽車公司在市場上的沉浮其主要原因就在於公司的用人方麵。
福特家族是靠製造汽車發跡的。福特汽車公司創始人亨利·福特出生於一個農民家庭,16歲時他到底特律在美國大發明家愛迪生照明公司當工人。當時汽車剛剛誕生不久,從1899年起,福特先後兩次創辦汽車公司,均以失敗而告終。失敗的原因是因為老福特既是企業的所有者,又是企業的經營管理者,同時他又缺乏專業知識。
1903年,亨利·福特與幾個同行合夥聘請了一位專家——詹姆斯·庫茲恩斯擔任總經理,第三次辦起了福特汽車公司。他生產的汽車均以自己的名字命名,所以,福特汽車聞名於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