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走出失敗的陰影(1)(1 / 3)

失敗是成功之母

一般人認為“失敗”一詞是非積極性的。然而拿破侖·希爾卻賦予它新的意義。

他認為:“‘失敗’和‘暫時挫折’是不同的。那種常被視為是‘失敗’的事事實上僅僅是‘暫時性的挫折’罷了。另外,這種‘暫時性的挫折’會使我們重新振作起來,讓我們轉向其他方向但比以前更美好的方向前進,所以它又是一種幸福。”

無論是暫時的挫折還是逆境,我們都應該把失敗當作一種教訓、一種持久性的大教訓這種教訓是不容易得的,是除挫折以外的其他方法不能得到的。

我們要了解挫折,了解所造成暫時挫折的原因。從中吸取教訓,防止再犯相同的錯誤。

拿破侖·希爾也許從回顧他近30年的親身經曆中得出挫折的新的解釋方法。在近30年的人生曆程中,他遭遇了七次“失敗”,當時他都以為自己遭遇了令人沮喪的失敗,後來,拿破侖·希爾明白,這一切並不是失敗,而是一隻慈祥之手正以超人的智慧阻撓他走錯誤路線,指點他向有利的方向前進。

第一個轉折點

拿破侖·希爾從學校畢業之後,連續幹了五年之久的速記員兼簿記員的工作。因為自己任勞任怨、不計報酬,所以他晉升很快,所取得的薪水和所負的責任,已超過了他當時年齡的標準。許多人都爭相聘請他。

為了留住他,老板提升他為該礦業公司的總經理,他達到了“世界的高峰”。

緊接著,老板宣告破產,他則失去了工作。這是他第一次遭遇的真正挫折。

拿破侖·希爾到南方的一家大木材廠擔任銷售經理,總算找到了第二份工作。盡管他對木材和銷售業務不怎麼在行,然而他仍憑著自己的“任勞任怨,不計報酬”的原則,終於在銀行中有了豐富的存款,也讓他產生了所需要一切的自信心。

因為他在銷售方麵的卓越表現,老板邀他加盟合作。

他們馬上就開始賺錢,拿破侖·希爾又一次感到自己處在“世界最高峰”了。

當然站在那個地點實在使人有一種美妙的感覺,但又是一種危險的站立地點,稍有不慎,就會摔得粉身碎骨。

當時,也許由於他擁有許多金錢和超過了當時安全使用能力的太多權利,因此他沒能想到,成功是應該以金錢和權勢以外的事物來衡量的。

命運之神再次把拿破侖·希爾推向崩潰的邊緣。1970年的大恐慌在一年之間毀掉了他的事業,奪走了他曾擁有的每一分錢。

經過這次慘敗,拿破侖·希爾清醒了不少,他從木材業轉行去學法律。這次挫折讓拿破侖·希爾生命中出現了第三個轉折點,他開始踏上了新的征程。

他上了法律學校的夜間部,白天就去當一名汽車推銷員,因為有先前木材銷售的經驗。盡管當時他可能對其他事務一無所知,但希爾非常慶幸自己有足夠的判斷力去進行隻有繼續努力和奮鬥才能產生的力量與成長,一旦力量和成長停止了,就會造成虛脫的腐敗。

希爾把芝加哥作為自己開創新事業的地點。希爾認為芝加哥是一個能夠看出一個是不是具備在競爭激烈的世界中生存的條件的地方,隻有他在芝加哥的任何行業中能夠獲得一些成就那就證明自己具備發展成為真正能力的潛能。

希爾在芝加哥獲得的第一個職位是一所函授學校的廣告經理。他經過一番學習並勤奮工作,表現很好,第一年就賺了5200美元。

拿破侖·希爾馬上就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了。但是盛宴之後就是饑荒,希爾最終也沒有避免。他工作非常不錯,開始得意洋洋。

自我陶醉是一種很不安全的心境。

有一種偉大的真理是不少人不知道的,一直等到時間老人把慈愛的雙手放在他們的肩上時,這些人才頓悟。

而有些人自始至終也沒能獲得這種真理,而真不理解這種真理的人,最終會了解挫折的“啞語”。

第五個轉折點

希爾在擔任函授學校的廣告經理時,表現極為不錯,這家學校的校長說服希爾辭掉廣告經理的工作,和他合作進軍糖果製造業,他們組建“貝絲·洛絲糖果公司”,希爾出任第一總裁。

一切進行得非常順利,他們的糖果事業發展非常快,不久在18個城市成立了連鎖店。於是希爾覺得自己又接近成功了。可是,他的合夥人卻在暗中策劃“吃掉”拿破侖。他們偽造罪名使拿破侖被捕入獄,然後他們向希爾提出條件,倘若希爾交出自己的股份,他們就撤訴,然而他們最後還是沒有成功。拿破侖獲得勝訴,法院判決那些壞人賠償希爾的損失,但希爾要求將他們關入大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