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走出失敗的陰影(1)(2 / 3)

希爾第一次體驗到人心竟然如此殘酷、虛偽。這也是拿破侖第一次對敵人進行反擊,因為他擁有了一種武器——是敵人們交給他的。但最後希爾打算原諒他們。

被警方逮捕入獄就算是被誣告也是非常不光榮的,盡管希爾討厭這種經曆,但他也承認它給帶來的不快是值得的。

希爾發現:倘若對那些偉人的生平傳記加以研究,人們就不會再恐懼和逃避生活的考驗,因為偉人都是經過了嚴峻的生活考驗,才“功成名就”的,這也許就是中國所謂的“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也先苦其心誌……”在談到希爾的下一個轉折點之前,他提醒我們:任何轉折點,都使他更加接近成功的終點,並為他帶來一些有用的知識,這些知識將成為他人生哲學的一部分。

第六個轉折點

這個轉折點和其他轉折點相比,讓希爾離成功的終點離得更近,由於他發現;必須把自己學會的各行業的知識付諸實踐,在他的糖果事業成功的美夢破產後,這個轉折點立刻擺在希爾的麵前。他轉移到中西部一家專科學校教授廣告與推銷技巧。

希爾在學校裏幹得非常傑出,差不多在世界上的每一個英語國家中都有他的學生,希爾暗自認為自己已經接近了成功的終點。

但是,第二次征兵來了,學校的大多數學生被征入伍,他自己也成為為國家服務行列中的一員,希爾再次成為一無所有的窮光蛋。

波克曾說:“貧窮是一個人所能獲得的最豐富的經驗,不過,一個人在獲得這個經驗後,應盡快擺脫掉。”

希爾當時已達到當時自己事業中最重要的時刻,人到這一地步,或者永遠失敗,或者東山再起,獲取更大的成功,這都取決於他對過去經驗的態度,以及把過去的經驗作為東山再起的基石。在這方麵希爾幫我們樹立了一個典範,希爾另外又寫了更加輝煌的一章,敘述他生命中第七個也是最關鍵的一個轉折點。

通過回顧希爾前六次的轉折點,顯然地,希爾到這時在這個世界上還沒有一席之地,但這隻是希爾暫時性的挫折,我們可以看出,他還沒有找到一項能夠投入全身心的工作。

第七個轉折點

1918年12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停戰日,這場戰爭讓希爾成為一個窮光蛋,然而他還是很慶幸,這場戰爭畢竟已經結束,人類又恢複了理智。

希爾的思想並沒有停留在慶祝大戰的結束上,而是回到了昨天,他的整個過去,辛酸與甜蜜,高興與沮喪,都出現在眼前。

另一個轉折點來到了。

希爾把自己腦中所寫的統統在打字機上打了下來。希爾當時所寫的那篇文章,資助了一家全國性的雜誌,這篇文章對他自己的事業,以及另外數以萬計的人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在這篇文章中他記述了自己過去的經曆,他著重敘述了自己怎樣從煤礦坑的一個普通礦工,能升到公司的首席顧問經理,而這一切都歸於他一直奉行的“任勞任怨,不計報酬”的工作原則。

所以希爾自然應該在心中尋找出一些想法以便把這些想法轉告給今天的世界知道——這些想法將協助美國人在心中永遠保存理想主義的精神。

出版全國性的雜誌需要錢,然而當時希爾並沒有那麼多的錢,但是他有信心,不超過一個月的時間,通過他認知的哲學,一定有人會供應希爾所需的資金。就是在這種多少帶有點戲劇性的態度下,一直深藏在希爾內心深處長達20年之久的一個願望終於實現了,他的強烈願望就是成為一名報紙編輯。

在一切那些年的準備期中,這種欲望繼續加強,後來,希爾終於把它付諸行動,希爾為自己找到自己喜愛的工作而感到興奮。

理想高於金錢

這一行業使希爾真正明白了,在人的一生中還有一些比黃金更值得追求的東西,他工作時隻有一想法:隻要能對這個世界提供一個力所能及的服務,哪怕隻有一角錢的報酬,甚至一角錢也沒有。

希爾因他的《希爾的黃金定律》迅速聞名全國。所以在1920年初,他應邀進行全國性演講,這讓他和一些進步的思想家取得聯係。讓他更增加了繼續從事這項工作的勇氣。該書是希爾從自己的“失敗”中所獲得的知識的總和。倘若該書能為希爾所希望的那樣對你有價值的話,你應該把功績歸於書中所描述的那些“失敗”。

怎樣從失敗中崛起

你一定非常想知道,希爾從他的轉折點中獲取了什麼物質上的利益。因為我們都清楚,我們不得不為生計而艱苦奮鬥。

希爾會毫無隱瞞地告訴你。首先,出版那本書中所得報酬是希爾必需的。除了這些雜誌的收入外,他還撰寫了一係列配合圖畫刊出的社論,它們拿雜誌的內容為基礎,將在全國各大報刊登出。這些收入足以滿足他的生活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