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走出失敗的陰影(2)(3 / 3)

另外,你倘若看看美國名人榜的生平經曆,就一樣會發現,那些名垂千秋的偉人,都曾經曆過一連串無情的打擊,隻由於他們能夠堅持到底才獲得最後的勝利。

教授們經驗告訴他們,從一個學生對於成績不及格的態度能夠推測出他將來的成就。希爾在大學授課期間,曾把一個畢業班的學生的成績打了一個不及格。這相當於他當年拿不到學位,學生麵前隻有兩條路,第一是重修,第二是不要學位,一走了之。

可以預見,一個畢業生也許因一科不及格而拖到下學年畢業,這是令人有點難以接受的。那個學生來找希爾教授了,“教授能否通融一下?我以前一向不錯的。”

希爾說:“這個成績是多次評估的結果,並且學籍法禁止教授以任何理由更改已經送交教務處的成績單。”

當他知道真的不能改後,他生氣了。“教授”,他的語調非常強硬,“我可以隨便舉50個沒有修過這門課依舊很成功的人,這科有什麼了不起?為何因為這一科讓我當年拿不到學位?”

希爾沒有生氣,“你說得沒錯,是有許多成功人從來沒修過這門課,甚至對這門課的知識一字不知,而你也可能不用這科知識就能成功,也許你對這門課的態度卻對你大有影響。”

“為何?”

“我想給你提一個建議,我也知道你非常失望。但是請你用積極的心態來麵對這件事吧!如果你不培養自己積極的心態,你以後肯定做不成任何事,一定要牢記這個教訓!五年後,你就會知道,這件事對你的好處。”

那個學生真的去重修了。過了不久,他真的向希爾來致謝了。他說:“這次沒通過真的讓我受益匪淺;我現在甚至有點感激那次不及格了。”

人人都可化失敗為勝利,隻要從挫折中吸取經驗教訓,好好利用就可泰然處之了。

希爾勸告我們說:“千萬不要把失敗的責任推給你的命運。要仔細研究失敗的實例。如果你失敗了,那就繼續努力學習吧!不要一味地詛咒命運,倘若那樣,你將永遠得不到你想要的東西。”

毅力要與行動相結合

拿破侖·希爾有一個集顧問、作家、評論家於一身的朋友,有一次他被邀談一談“成為名作家,需要哪些條件”。

他說:“一些喜歡寫作的人,經過一段時間後,他們發現寫作所牽涉到的東西又多又雜,就退了出來,我個人不太同情他們,因為他們都隻在尋找捷徑而已,但現實中,哪有什麼捷徑可以尋找啊!”

有很多誌向遠大的人毅力也非常堅強,但是因為不會進行新的嚐試,他們如何也達不到自己的目標,請你堅持下去吧!但不能太生硬、不知變通,如果你確實感到行不通的話,就換一種方式試一下。

希爾指出下麵幾個建議一旦和你的恒心相結合,你希望的結果便可毫無困難的獲得。

第一,告訴自己總會有其他方法可以辦到

在美國,每年有幾千家新公司獲準成立,可是五年以後,隻有一小部仍然經營,那些中途退出的人總說:“競爭實在是太激烈了,隻好退出為妙。”但是真正的根源在於當他們遇到障礙時,他們隻想到失敗,因此結果隻能是失敗。所以一定要拒絕“無能為力”的想法,“總會有別的辦法能行”。

第二,先停下,然後再重新開拓

我們失敗有時還會由於自己鑽進牛角尖而不知自拔,不能看到新的解決方法。

艾森豪威爾總統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被人問道:“你的周末度假為什麼那麼長?”總統的回答對每一個愛動腦筋的人來說都很寶貴。“我不相信一個人整天坐在辦公桌前埋頭批閱公文就算認真負責。每一個機構的領導人都應避免瑣事的幹擾,應該把有限的精力用在基本決策上。”

隻有這樣才能作出高水平的決策

當你遇到重大障礙時,不要馬上放棄,暫停一下,換換氣氛,當你再重新麵對原來的難題時,你會驚奇地發現:答案不請自來。

並且,觀察好的一麵在重大的場合也是十分管用的。不管出現什麼情況,你所見的不是你一直期望見到的事物。請你時刻往“好”的一麵想,你就能成功地克服失敗的打擊。倘若真能培養出明察秋毫的眼光,就會看到所有事物都在向好的方向發展。

希爾總結說:“把失敗轉化為成功,往往隻需一個想法,緊跟以一個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