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壓力為動力
壓力是什麼呢?拿破侖·希爾是如此說的:“壓力是身體的一種反應,是身體對一切加之於其上的需求所作出的沒有固定形式的一種反應。”也就是說,無論是心理的因素,還是物理因素,隻要給身體一種負荷,這些都是壓力的源頭——壓力源。其實,隻要生活在現實世界中,你就不得不以一種甚至多種姿態出現在不同人或不同場合麵前,這就會產生壓力。
拿破侖·希爾曾做過一項民意調查:其中涉及43種生活中的事件給人帶來的壓力,諸如貧困、失業、失戀、疾病、婚喪嫁娶等,然而綜合起來僅是事業和感情兩大主要方麵。表現特別突出的是事業上的壓力。青年人作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主宰著社會,他們創造了社會的大多數財富,他們同樣也就麵臨著更多的壓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第一,擇業的壓力。
社會發展。競爭日益激烈,學曆要求相對較高與就業機會率相對較低帶來的巨大的壓力。
第二,抵製各種時尚、潮流的誘惑造成壓力。
由於工作、生活節奏的日漸加快,社會上種種的誘惑,像出國熱、金融熱、裝滿熱等各式各樣的誘惑吸引著青年人,然而機會雖均等,但要求條件各異,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如願以償造成了又一壓力。
中年人也背負著一些壓力:
1.現實與理想的差距。
中年時期一般而言應是事業有所成就的時期,然而並不是人人都會事有所成,每人都追求自己的事業盡善盡美,這又與現實的殘酷形成了差距。
2.希望自我發揮的空間又與現實的工作環境之間構成了壓力。
3.感情、婚姻的不平坦造成的壓力,比如離異喪偶、夫妻心距壓力。
4.望子成龍的急切心理帶來的壓力。
一切父母都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然而天才畢竟是少數,這種急切的心理也造成壓力。
5.心理與生理的差異造成的壓力。
人到中年,生理機能的日漸衰退往往造成人心理上的壓力。
賽利醫生曾經在他的應激學說中,把壓力的發展過程分為三個階段:
其一是初始警戒反應階段,由交感神經係統與副交感神經係統的共同作用而產生,它首先由交感神經刺激腎上腺素,同時由丘腦下部啟動腦上垂體,從而生產出一種激素;腎上腺便會利用這種激素,調整身體作出適當的防禦措施。
倘若壓力源僅僅是威脅到局部範圍,那麼,破損的這一部分就會發炎,封閉起來以起到保護作用,防止侵犯者入侵,起到治愈受損組織的目的。倘若威脅不僅限於局部像心理方麵的疾病或者是環境汙染方麵的,一般適應綜合症會利用整個身體作出最大的生理反應,來進行抵抗,這即抗拒階段。
其二是抗拒階段,有一些人對壓力源的心理反應非常強,像英勇的鬥士,會馬上排除這種糟糕的情緒壓力。而不同於這些人的是還有另一部分人是“軀體化者”,他們拒絕體驗壓力帶來的影響,隻將壓力局限於體內某一地方,這樣就會使人頭痛,腰酸背痛,消化不良,更嚴重的將導致內心的疾病;還有一部分人屬於“心理演化者”,他們通常不劇烈表現出來,而以憂愁。消沉、焦躁不安的緊張情緒表現出對於壓力的抵抗。
其三是衰竭階段,這是第三階段,由前兩階段導致身體資源遭受重大損傷,而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最終使身體衰竭,所以如果很疲勞的人要充分地休息,使身體很好地恢複平衡,不然,壓力往往會使人產生人格障礙,慢慢地損壞身體,破壞情緒的健康,使人們身心崩潰。
對於壓力而言,人們對它有不一樣的看法。一些人認為它有好處,還有一些人覺得它有害處。那些覺得它有害處的人往往對於很大的壓力不堪重負,覺得強大的壓力根本不能夠忍受。時間長了,就會形成一種畸形的心理而導致人格障礙,漸漸深入人的內心,引起人們情緒的反感,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身心疾病對人們的影響非常之大,關係著人們的所有言行,同時身心疾病又與壓力密切相關。現實生活中,身心疾病有多種多樣,每一種疾病都由一種情緒所導致的,而影響人們的情緒都多少地是由於一種外界壓力所造成的,即外界形成的壓力導致心理疾病,由此可見壓力大大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
要保持身心健康,我們要如何化解壓力呢?這是一門很有價值的學科。下麵我們說到一門專門的學科:“壓力管理學”。
這有一個事例:有兩個性格迥異的人同時失業,兩人同屬於一個公司,職位也一樣,其中一個人由於經受不住打擊,喪失了信心,而又身染重病;另一個卻格外開朗,積極向上,很快又重新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崗位,重新實現了自身的價值。這兩種截然不一樣的結果與機遇是性格不同造成的,其中有一點肯定的就是兩人對待困難的態度對他們身心的發展影響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