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的上述特點,使得它與其他形式的教育相比較,具有很多優勢,有其有利的條件。但是還應看到,家庭教育也有局限性。主要表現是家庭教育內容的零散性,任何家庭都不可能像學校那樣有計劃地、係統地對受教育者施加影響;其次是家庭教育方式的隨意性,一些自身素質較差的父母缺乏自覺教育子女的意識,或隨意打罵,或嬌寵無度,或放任自流,由此給子女的健康成長帶來種種不良的影響,這是家庭教育要注意和克服的。
家庭教育的作用
首先,家庭教育具有啟蒙性。家庭是人生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主要負責情感與認識之間的聯係及價值觀和行為準則的傳授。
其次,家庭教育具有隨機性和經驗性。它沒有明確的計劃,沒有穩定、係統的內容,也缺乏科學的方式方法,“遇物而誨”、“相機而教”是教育活動的主要內容和方式。
再次,家庭教育具有個別性,這種個別教育具有一些得天獨厚的有利條件,如家長了解子女,家庭教育具有親切感和權威性等。
家庭教育的意義
首先,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篇章,是個體社會化的最初搖籃。人一出生接觸的第一個環境是家庭,第一位老師是父母。孩子都是在雙親直接影響下長大的,他們都是首v先通過家庭和父母來認識世界,了解人與人的關係。家長的言行對孩子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家庭教育對兒童成長具有奠基作用,對人的社會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其次,家庭教育也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家庭教育不僅在兒童入學以前,即使兒童進入學校之後,也有重要的意義。由於家長的權威性,家庭教育對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有積極或消極的作用。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一致,兒童社會化發展就會順利;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矛盾,就會極大地減弱學校教育的影響力。因此,家庭教育的意義不僅對嬰幼兒學前期,在青少年成長期,其作用同樣也不可低估。家庭教育應是學校教育的重要補充。
再次,家庭教育更能適應個體發展。幼兒園、學校教育都是麵向全體學生,是集體化的教育。盡管學校教育也強調了解每個學生特點,因材施教,但在這方麵總不及家庭父母對自己孩子的了解。家庭教育具有個別性特點,使教育更有針對性,更有利於因材施教。
儲備自己,給孩子做好榜樣
父母不進步,怎指望孩子成龍成鳳?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榜樣。通常優秀孩子成長為優秀人才的背後,總能找到溫馨和諧家庭的影子。同樣,一個人形成不健全的人格,也可以從其家庭中找到充滿衝突和矛盾的因素。
父母們把孩子送到小學、中學時,總喜歡說:“老師,這孩子全交給你啦,拜托啦!”其潛台詞是“與我”無關啦。其實,絕對不是如此就行的。
撬動地球的手,就是推動搖籃的手。好的家庭往往伴隨著父母與孩子的共同成長;壞的家庭往往給孩子負麵影響。有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可以印證:
張家港某校一位初二的孩子,星期日晚在家複習迎考,他父母邀了幾個朋友來家搓麻將,其響聲攪擾了孩子,孩子無奈說:“11點多了,還打,我明天怎麼考試?”麻友們正在興頭上,對孩子的話不予理睬。孩子生氣了,就將電視打開,並把音量調大,弄得左鄰右舍上門抗議,他父母覺得丟了麵子,將他打了一頓。孩子連夜出走……朋友們常問我每周有多少時間與孩子在一起?我說由於工作忙,我與孩子相互交流並不很多,但隻要孩子看到,我一定是在看書、寫作。身教遠大於言教。父母有多少工夫在家讀書,家中有多少書,培養出的孩子境界是不一樣的。
學習型的家庭中,父母與孩子是共同成長,甚至相互影響的。他們往往有一些成功的影響方式,如親子共讀,親子通信,講述成長故事等。父母的成長和孩子的成長一樣,是沒有止境的過程。父母的不斷進步、不斷學習,對孩子的影響是無形而深刻的。
童話作家鄭淵潔說過這樣一番話:父母如果希望孩子好好學習,首先自己要熱愛學習,父母應該為孩子樹立一個學習的榜樣。他說他自己從小就深受父親的影響,特別喜歡讀書。他沒上過大學,隻讀到小學畢業。但因為他喜歡讀書,熱愛寫作,而且堅持不懈,所以他才會成為一個著名的童話作家。而且他還親自為兒子編寫教材,親自教孩子學習,他的兒子雖然沒有上大學,但卻培養得非常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