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健康家庭的營養品——持續的教育(4)(1 / 3)

1.開放性

社會教育不像學校教育具有諸多限製。它沒有年齡、時間、地點等局限,隨時隨地都可接受教育。同時社會教育己開始把教育同社會生活、生產勞動、休閑娛樂等溝通起來。社會教育打破了學校教育那種封閉式的教育體係,具有極大的開放性。

2.群眾性

社會教育服務對象不僅是青少年,對各個年齡階段,各行各業人員都有重要意義。以往對社會教育的認識僅限於對青少年的校外教育。現在已遠遠超出青少年,而擴展到了全社會。成年人的職業技術教育,老年人的老年大學等等,滿足了社會各年齡階段、各職業係統人員的學習要求,教育對象日益普遍。

3.多樣性

由於社會教育對象非常廣泛,各有不同條件和不同需要,因此,社會教育的形式和內容也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和多樣性。從受教育時間上說有脫產式、半脫產式、業餘式等等;就其教育形式來說有培訓班式、講座式、函授式、媒體傳播式(如廣播、電視、報紙、雜誌、影院等)、展館式(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等)、自學式等等;就其內容來說有文化知識、科學技術、政治法律、倫理道德、文學、體育衛生,以及生活常識等多方麵的教育。

4.補償性

學校教育時間較長,在校所學知識有些容易過時,跟不上時代需要;許多新的知識不斷湧現,需要新的學習;更有些東西是在學校沒有學到的,如日常生活知識、用品修理等等。這些在學校尚不具備的知識,需要社會教育予以補充。因此,社會教育具有較強的補償功能5.融合性現代的社會教育不僅具有獨立形式,而且日益滲入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越來越表現出同社會的政治活動、生產勞動、社會生活、娛樂活動,甚至同宗教活動密切結合,融為一體,處處都可以發揮著社會教育作用。

社會教育的特點

其一,對象的全民性。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教育對象日益擴大,幾乎包括了社會的每個年齡階段的所有成員。

其二,地點的廣泛性。隨著舉辦社會教育的單位和機構日益增多,社會教育的地點與場所也日益擴大和豐富起來。

其三,內容的實用性。人們選擇能解決生活和工作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行學習。教材的編排和講授,也不注重完整性和係統性,而注重趣味性和易接受性,因而其內容的多樣性、及時性、實用性和補償性是顯而易見的。

其四,時間的終身性。在學習化社會、終身教育社會中,社會教育更是如此。

其五,形式的開放性。社會教育注重方式的靈活多樣,注意運用先進的信息傳遞手段,為有各種需要的受教育者提供所有可能的機會。

教育與幸福

人生的所有問題都可以還原為幸福問題,幸福是人類生活的永恒情結,追求幸福是推動人類發展的原動力。以服務人的生活為使命的教育活動,自然也要以成就人們的幸福生活為使命。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成為一個快樂而幸福的人。

幸福需要教育

獲得幸福是每一個人的渴望;追求幸福是每一個人的本能。恩格斯說:“每個人都追求幸福,這是無須加以證明的原理,是顛撲不破的原則。”然而,人人都有追求幸福的美好初衷,但並非人人都能實現。幸福的實現是需要條件的。而教育是實現幸福必不可少的途徑和條件。

1.滿足人的生存和發展所需要的吃、穿、住、用、行等生理需要,實現生理的幸福,必須依靠教育。因為在這個日新月異的社會裏,工作已不再是簡單的體力勞動,而是需要人們擁有知識和技能,去駕馭各種工具和機器,去創造勞動價值。受到教育越好,工作的能力就越好,也就越容易通過工作滿足自己吃、穿、住、用、行等生理需要,實現生理的幸福。

2.教育為人的安全需要提供保障,進而實現穩定的幸福。人具有勞動安全、職業安全、生活穩定的需要,隻有通過教育,才能懂得安全操作,知道勞動保護,了解醫療保健,擁有應付工作的信心和能力,才能使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得到安全保障,實現穩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