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健康家庭的營養品——持續的教育(4)(3 / 3)

一句話,人的目的也就是教育的目的,教育無非就是要多快好省地實現人的目的。

那麼,如何突破現有教育模式,給孩子一個快樂童年和幸福人生呢?那就是實施素質教育,構建幸福課堂。

構建幸福課堂

我們通常都會花上許多年的時間在教室裏,而我們人生中很多的習慣,也正是在這些時間裏培養出來的。教育就是要讓孩子擁有一個幸福童年,同時還要擁有一個幸福人生。所謂幸福童年,指豐富多彩的、快樂幸福的課堂生活與校園生活;所謂幸福人生,就是為孩子今後人生走向夯實完整、和諧、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讓每個孩子成為大器之人。

1.構建幸福課堂就是探索教師教的簡單、輕鬆,學生學的快樂、幸福的方式和流程。

幸福課堂即教師幸福地教,學生幸福地學的課堂。在課堂上教師心情愉快的去進行教書育人,同時把幸福與快樂傳寄給學生!

幸福課堂以“一切為了學生的幸福”為課堂價值追求,其基本特征是學生自主、合作地探究學習。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人,是發展的主人,是幸福的主人。幸福課堂重視學生交流和表達學習體驗,激發和強化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欲望,從而使學生的學習保持在較高的動機水平,取得高效的教學效果。在幸福的課堂上,教師的職責是教學生學會學習,而不是僅僅把知識教給學生並掌握;教師的任務是組織學生學習,指導學生學習,激發學生學習。

評價一堂課是不是幸福課堂,不是看老師講得多麼華麗生動,而是看學生學得多麼幸福精彩,看教師是否尊重學生,關注幸福。當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學到了知識,發展了能力,培養了習慣,解決了問題,提高了成績,幸福學習健康成長的時候,學生的幸福無疑就是老師的幸福!這樣,教師幸福地教與學生幸福地學,相互促進,良性循環,構成了一個生態和諧的幸福課堂,使我們的幸福課堂充滿無限的生命活力!

2.幸福課堂關注學生的情感方式,構築民主、平等、合作的師生關係。

目前廣大教師常犯的七種致命習慣是:挑剔、責備、抱怨、嘮叨、威脅、懲罰以及賄賂。它們都是試圖讓他人按照我們的意願去行事的強製性手段。它們沒有一個能教給人自律、責任或獨立;它們隻會破壞我們所需要的師生關係。因此,我們要用七種幸福習慣來代替:關心,傾聽,支持,幫助,鼓勵,信任以及愛。

課堂和諧的師生關係,寬鬆的學習氛圍,能使孩子們把枯燥的課堂學習,視為一種快樂的享受。在輕鬆愉快的狀態下,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發揮學習潛能,增強記憶效果和提高學習效率。

3.沒有教師“幸福地教”就沒有有學生“幸福地學”。

教師不隻是在為學生服務,教育活動本身也是教師的主要生活方式,如果教師在教育中不能感受到幸福,則他的人生也很難是幸福的。教師是在自己的工作領域獲得幸福感的。首先表現在教師對教材的創造性理解和個別化表達上。教師的作用是使“幹癟的”教材豐滿起來、抽象的教材生動起來、統一的教材個別化起來。教師能否把自己的目的化成學生的目的便是教育是否成功、教師是否幸福的關鍵,教師的不幸常常是因為沒有“內在統一”地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係。教育活動往往是最具個性魅力的幸福藝術。沒有教師心靈的舒展,何以會有孩子們心靈的舒展?真正擁有完整幸福生活的人,不僅享受了物質幸福生活和精神幸福生活,而且享受了心靈幸福生活,他們不為財富多少而計較,能夠寬容別人,知道感恩世界,擁有豐富的精神生活,放牧自己的心靈駿馬,守護自己的田園嘉禾,平淡、平靜、平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