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快樂家庭的綠葉——有益的交往(2)(2 / 3)

3寬容——密切和融洽人際關係的“潤滑劑”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人應該有寬廣的胸懷,做人要大氣。人們總是喜歡和那些寬容厚道的人交朋友,正所謂“寬則得眾”。天下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處理人際關係不能強求一致,而要求同存異、相互諒解、不求全責備。“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既然我們自身都不完美,我們又怎能苛求他人完美無缺呢?“退一步海闊天空”,如果能做到“得讓人時且讓人,能容人時且容人”,紛爭和衝突自然可以消弭。

4誠信——良好人際關係的基礎

誠信的基本含義是守諾、踐約、無欺。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必須建立在一種互相信任的關係上,這是人們交往的基礎。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誠信是無形的“名片”。古人講“人之交,信為本”。真誠守信是交往的基本要求,是取得他人理解信任的前提條件,是獲得真摯友情、促使交往成功的最好方法。誠實守信是每個人必備的品質,人與人之間隻有講誠信才能建立起團結互助、生死與共的情誼,才能形成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的良好關係。

5.尊重——每個人的基本心理需求

尊重飽含著待人處世的智慧,盡顯人格操守的高貴。每一個人都希望被尊重。尊重每一個人的人格,尊重人的正當作為,包括尊重人的不同個性。尊重要堅持一視同仁、講究平等,不能對上級笑臉相迎,對下級盛氣淩人;尊重要具備健康心態、高尚品德,不以富有而驕狂、不以貧寒而卑微。尊重是一朵開在心間的花,它用謙遜、寬厚、理解、包容和友愛來溫暖人的心靈。

6.互惠——人際交往的吸引律

人際交往的過程實際上是相互希望獲得需求滿足的過程,表現為感情互相慰藉、人格互相尊重、目標互相促進、困難互相幫助、過失互相原諒等多種形式。如果在交往中一方隻索取不給予,交往關係就不能維持很久;交往中互利性越高,人際關係就越穩定密切。交往中的給予並非都是物質財富,比如,當別人和你說話的時候,傾聽就是給予;當別人和你打招呼的時候,點頭和微笑就是給予;當別人心情不好的時候,一句問候寬慰就是給予;當發現了別人優點的時候,一句讚美就是給予。

7.合作——成就事業的條件

隨著人類生存空間的不斷拓展,交往的不斷擴大,合作的聯係也在日益加強。現代社會,分工的精細、科技含量和智力成分比重的增加,使得許多工作不可能依靠個人力量來完成,而要依靠團隊的合作來實現。隻有相互合作,才能彌補個人能力的局限,達到預期目的。一個善於交往的人必定是一個善於合作的人。因此,我們必須多一些配合,少一些拆台;多一些協商,少一些固執;多一些溝通,少一些封閉。

8.欣賞——一種滿足他人心理需求的交往方式

希望得到別人的注意和肯定,是人類共有的心理需求,而欣賞就是送給別人的最好禮物。欣賞是情感的黏合劑,是生活的興奮劑,是工作的催化劑。美國心理學家絲雷說:“稱讚對鼓勵人類靈魂而言,就像陽光一樣,沒有它,我們就無法成長開花。”一般來說,每個人身上都有其閃光點,關鍵是你要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別人。隻要你善於欣賞,就能發現他們身上各種各樣的閃光點。人際關係大師卡耐基說:“避免嫌棄人的方法,那就是發現對方的長處。”智者善於發現人的長處,善於用人所長;而愚者則往往死盯著一個人的缺點。在與人交往中隻要你抱著欣賞的心態對待每一個人,你就會成為受歡迎的人。

9.等距——避免受到傷害或者傷害別人的方法

生物學家做過一個實驗,在寒冷的冬天將十幾隻刺蝟放到戶外的空地上,刺蝟為取暖隻好緊緊靠在一起,但又被彼此的刺刺傷而跑開,然而無法忍受寒冷又使他們靠在一起取暖,靠在一起時的刺痛又使他們分開,最後它們保持了一個適中的距離,既可以互相取暖又不至於被彼此刺傷。“刺蝟法則”告訴我們,在人際交往中,等距交往是一種保護。等距交往就是在人際交往中保持等距離接觸,不搞親親疏疏、你遠我近。在平時,大家都是朋友,都應該等距相處。不能對一些人親近,而對另一些人疏遠。更不能搞團團夥夥、劃分小圈子。

10.彈性——以避免或減輕物體之間的碰撞或擠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