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迅速準確的信息策劃(2 / 3)

也有人則很專業化地理解:“所謂信息,就是經過加工整理的、對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有影響的數據。”

我們則從通俗實用的角度來理解:信息是人的精神產物的內儲和外化,即有價值的知識與消息的總和。這一表述既包含了人們從不同角度所理解的“信息”,簡單明確,統一信息的概念,我們從不同角度來理解的“信息”,著重強調信息實用性。

除了貧苦人,很少有人同情貧苦人。

——蘭登人類信息的發展經曆了一個漫長的過程。在人類誕生之初,語言的交流就是信息的傳遞。以後文字出現,成為積累信息、傳遞信息的有力工具。再後來。我國的造紙術與印刷術的發明,更使知識信息為廣大平民所共享,並且推動人類進入文明時代。13世紀以後,通過伊斯蘭民族的航海和經商,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傳至歐洲,為15、16世紀歐洲文藝複興運動作出了積極貢獻。弗蘭西斯·培根曾寫道:“我們應該觀察各種發明的威力、效能和後果,最顯著的例子就是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它們給整個界帶來了驚天動地的變化,以致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教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機械發明在人類的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可以說,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的技術信息,標誌著中國已進入文明時代,同時為世界其他的發明創造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1665年,英國皇家學會出版了《皇家學會哲學彙刊》。這是世界上第一本科學期刊,使信息的傳遞定期化了。經過幾百年的發展,人們對信息已經高度重視,並朝著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所預言的“信息社會”進發。自然,現代信息也就有了嶄新的特點。

以科學期刊而言,據美國科技史家德裏克·普頓斯統計分析,每隔10到15年增加1倍。而圖書,據美國弗坦克蒙·賴德,美國大學圖書館藏書量平均每16年翻一番。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收藏有468種語言的各種圖書資料達7500萬種,單圖書就有1800萬冊。其他方麵,地球上的每時每刻,每一個角落都產生各種各樣信息,以致人們隻有以“信息爆炸”來指代這種信息迅猛增長的現代社會現象。

現代信息除了傳統的文字傳遞,如報紙、書刊的印刷發行,更有電訊、廣播、電視、衛星通訊、衛星電視轉播、電子計算機等現代手段得到普及運用,使信息的傳遞手段日益增多。

由於傳播手段的現代化,世界任何一個角落裏發生了新變化,都會片刻間傳遍世界各地。加拿大的傳播學家麥克魯漢因此提出了“地球村”的概念,並很快為人們所接受。他認為現代交通的發達,使偌大的太平洋成了一條數小時就可逾越的鴻溝;而衛星電視、國際電視、電傳更是空前地濃縮了空間距離,所以“地球村”便是最恰當的比喻。進入9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又開始了“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設,使大範圍的計算機實現聯網,人坐家中,即可接受、共享世界上的各方麵信息。總之,信息的傳遞是非常迅速,從而策劃的準確性,可靠性是越來越高。

分類總是要按一定標準。按內容分,信息可分為社會信息與非社會信息;按人的感知方式分直接信息和間接信息;按存在形式分內儲信息和外化信息;按動靜狀態分動態信息和靜態信息;按外化結果分有記錄信息和無記錄信息;按符號種類分語言信息和非語言信息;按信息論方法分未知信息和冗餘信息;按價值觀念分有害信息和無害信息……

為進行有效的策劃,我們則需對信息作利於實用的分類。孫子在《地形篇》中指出:“知彼知己,勝乃不殆;知天知地,勝乃可全。”這正是說明信息在戰爭中的重要性;同樣,我們也就可以把區分出的各類信息作為一般策劃所要加以搜集研究的信息,主要包括以下幾類:

第一,知“彼”信息。這裏的“彼”,指除已方之外一切組織與個人,即“公眾”。在戰爭中,“彼”即敵方,往往是單一的。而在更廣泛的策劃中,“彼”則顯示出了複雜性。就企業競爭發展而言,所需的信息量是很大的,既要對手的信息,又需要大量市場行情信息,顧客的信息等,信息就像人身的血流分布人身一樣,分布每一個企業以及企業的每一個車間,80年代初期,我國一些單位領導缺乏信息意識,盲目引進洗衣機、電冰箱生產線,因此造成大量的資金浪費,還未形成生產能力,市場就被國內一些捷足先登的廠家產品占領了。光杭州一地,就有30多家洗衣機、電冰箱廠不得不停止生產。相反,凡是成功策劃的企業,都對對方的消息高度重視。比如:美國銳跑製鞋公司,在開發新產品的策劃中,了解到著名的製鞋廠家耐克公司已開發出一種充氣運動鞋。這種鞋用一隻手提式析氣筒往鞋墊裏打足氣,穿上以後,彈性特佳,並且能夠很好的保持足骨。銳跑公司在所獲得的信息基礎上,又了解到運動員穿鞋嫌攜帶氣筒麻煩,立即策劃推出了可以賽進鞋舌的小氣筒及其充氣鞋,運動員隻要按一下鞋舌裏的按鈕,就可自動往墊裏充氣了。1989年,在亞特蘭大貿易博覽會上,買主紛紛向銳跑公司訂貨,而耐克公司的充氣鞋被冷落在一旁。從那時起到1991年,氣筒鞋在市場是供不應求。

真正貧窮的不是那些所有甚微的人,而是那些渴望更多的人。

——[古希臘]塞內加第二、知“己”信息。“己”方,即要實施策劃的主體;“知己”,就是要對己方的種種信息有個自知之明分析把握。要正確對待自我才能有利於策劃的成功。就具體一次的策劃而言,所需分析把握的己方的信息,主要就是欲實現的目標相比較的有利的方麵或不利的方麵。比如,1993年在新加坡舉行的“首屆國際大專辯論會”上,複旦大學隊首先迎戰的是劍橋大學隊。對方三個是博士,一個是碩士。凶戰前複旦大學隊的教練與隊員們進行了比較分析,認識到:已方隊員年輕,反應敏銳;整體配合比較好,在備戰中,複旦大學曾有50多名教授給隊員們開了專題講座,一切都做的非常妥善;作為辯題“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的反方,立論角度比較好,隻要牢牢確定“溫而不飽也必須談道德”的論點,我方就有把握戰勝對方。對已方作了如上分析把握後,再策劃設計了辯論的方案,果然在辯論中獲得了如期的效果,一躍奪取本次辯論會的桂冠。

在市場競爭中,企業每進行一次策劃,都必須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比如“飛龍延生護寶液”欲開拓全國市場,廠方認識到自己的生產能力還比較小,雖然產品的前景看好,但也不宜急劇擴大市場,否則供貨來不及反而影響聲譽。於是公司總裁薑偉策劃了“先鞏固東北,再取京津,然後拿下四川,最後合擊華東”的市場逐步擴大、生產能力逐步提高的戰略。實踐證明,薑偉一整套的策劃是非常正確的,目前,“延生護寶液”又在鞏固國內市場的基礎上,以韓國、日本為跳板,“殺向”世界市場。

第三,知天信息,也叫時機信息。“天”即天時、時機。在一切策劃中時機信息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勾踐伐吳,他是經過臥薪嚐膽、10年生聚,才等到了最佳時機,一舉滅吳。陳勝、吳廣起義,也是在秦政嚴酷、民情鼎沸的時機中,義旗一舉,天下響應。而在企業發展中,時機信息如抓得準,策劃常常可以獲得成功。波音飛機製造公司,在本世紀初,尚是一家木材貿易公司;由於抓住第一、第二兩次世界大戰的時機,發展起了飛機製造業;而戰後更是抓住經濟複蘇客運量劇增的時機,大力發展大型客機製造業務,迅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客機生產廠家,產品占世界市場60%的份額。船王包玉剛,1955年建立香港環球航運公司時,僅有一條用了27年的舊貨船。但他把握世界經濟周期變化以及石油危機等各種機會,采取低租金、長租期的策略,短短的時間內,船艘劇增,很快成為赫赫有名的“世界船王。”

1991年初,海灣戰爭爆發。很多善於經營的商人抓住這一時機,大發了一筆戰爭財。美國埃克森石油公司利潤增長8%,謝夫隆公司增長86%,大西洋富田公司增長40.4%。日本出版商則乘機策劃出版對海灣局勢的分析以及有關知識的書籍。東京有家八重洲書籍中心,竟然推出了140種海灣戰爭係列叢書。東京金城8家主要出版商的營業額比上年同期增長1.5倍。美國玩具廠家推出了“愛國者”導彈模型玩具,還有B-52轟炸機、14熊貓戰鬥機以及在“沙漠風暴”行動中使用的坦克和車輛玩具,也有“飛毛腿”導彈等伊拉克方麵使用的武器玩具。人們抓住這一機遇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從而他們都從中撈到不少錢財。

錢財所帶來的好處有多少,窮困所造成的災難也就有多少。

——[英]喬叟第四,知地信息,也叫環境信息。“地”也就是地理環境之信息,也是策劃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因為,策劃的任何活動總要在一定的空間範圍進行。欲使策劃成功,就必須從特定的地理空間這一實際出發。鄧小平曾說到:“確定四個經濟特區,主要是從地理條件考慮的。深圳毗鄰香港,珠海靠近澳門,汕頭是因為東南亞國家潮州人多,廈門是因為閩南人在外國經商的很多”;而“開發浦東,這個影響就大了,不隻是浦東的問題,是關係上海發展的問題,是利用上海這個基地發展長江三角洲和長江流域的問題。”也就是說,四個特區的確立與浦東的開發,主要是從地理環境上來考慮。

主要從事玩具製造與銷售的日本多美工業股份公司,年銷售額達300多億日元。70年代,該公司欲在海外建廠,拓展外貿業務,便對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愛爾蘭、西班牙、希臘、伊朗等國家與地區進行實地調查,結果選定了香港、新加坡為海外工廠立足點。公司海外事業部部長宮本說到,香港的地理環境因素比較適宜,外貿產品容易轉口發散;而新加坡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是700多條海運線路的交彙點,靠近歐美市場,享受發達國家提供的特惠關稅。這是他們作決定的根據。也就是說,地理環境信息影響,是他們進行策劃的主要根據。

“知彼”、“知己”、“知天”、“知地”,是就一項成功的策劃來說必須考慮的四類信息。而具體策劃中,還有各種隨機的、不定的信息,會給策劃者提供啟發,還要結合自己的經驗,科學知識,進行仔細地思考來完成自己的策劃,比如:曆史知識信息、自然界的信息、會給策劃者提供啟發,以便與頭腦中的策劃目標組合成靈感從而完成具有新意的策劃。比如:曆史知識信息、自然界的信息、生活中的信息、文學作品信息等,隻在策劃者予以留心搜集,結合自己的思維,這些信息在策劃中就會發揮巨大的作用。

隻有信息才能組合產生靈感,隻有新奇的靈感大集合,才能構成成功的策劃。美國前總統卡特在《領導科學基礎》一書中就說道:“信息經常提供必要的活力,它點燃了創造發明的天才的火焰,它幫助人們對世界上日益複雜的各種問題進行決策。”信息如此重要,如何收集信息,成了迫在眉捷的問題。正如日本企業家本山多喜二在《日本企業地管理人員的要求》中所說:“怎樣收集起作用的信息,是規模成功的最大關鍵。”那麼,我們該如何去收集與獲得信息呢?

我們首先要確立一個前提,即:要有一個時刻準備著的頭腦。馬克思曾經說過:“對沒有音樂感的耳朵來說,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同理,對於沒有時時想獲取信息的頭腦來說,隻能讓信息白白流失。而“對信息有準備的頭腦”還有著豐富的內涵,包括人的各層次需求,欲實現的目標及相應的動機,以及廣博的知識與專門業務知識、綜合能力與專門能力等。對此,我們將在“策劃的主體”部分展開。這裏,僅是作為信息獲取的前提來進行必要的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