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取信息的途徑概括地說,主要有:
第一,欲捕。魚先撒網——建立信息獲取與反饋的網絡。如果把有價值的信息比作“魚”的話,那麼信息獲取與反饋的網絡就是捕魚的網了。猶如一個人具有感覺靈敏的神經網絡,身體各部分的遠動才能得以控製。而建立信息獲取與反饋的網絡,實際上又包含兩部分內容:
需要五千英鎊過日子的人,與需要五英鎊過日子的人一樣窮困。
——[英]赫伯特其一為“有意識調查”。通常采用問卷調查、典型訪查、實地觀察、信息篩選等方法。比如美國福特汽車公司的管理專家詹姆斯·庫慈恩斯正是通過產品價格的問卷調查,才掌握隻有廉價的汽車有銷路的信息,在此基礎上圍繞每輛汽車售價850美元的價格目標進行策劃,對生產這種廉價車,和平的問題進行仔細思考,通過核算成本從而做出銷售的決策。結果新產品一進入市場就大受歡迎。福特也因此成為當時最大的汽車製造公司。而日本製造商從中國公開出版物上了解到大慶油田的方位信息,進行有針對性的鑽井設備的設計,從而在競爭中一舉中標的例子,這些是充分利用信息典型例子。
其二為“建立通訊網絡”。即調查到有價值的信息,還必須借助電話、電傳、電報等現代通訊手段,及時地傳遞反饋。正是這樣,日本九大綜合商社總公司都設有信息情報中心,在國內外設有690個辦事處,遍及129個城市,設置許多信息反饋網,從而獲得了大量的信息。僅三菱公司在世界各國就設置了115個海外辦事處,約900名日本人和2000多當地職員從事著收集信息情報工作,每天可以收到大量的信息,每天電傳電報所用的紙帶可繞地球11圈。而三井物產公司的全球通信網,專線長達40萬公裏。由於設置了這一信息傳遞係統,僅東京總公司一天就要處理3萬多份信息,其中有很多重要的商業信息和科技信息,還有很多政治情報,試想,有了可靠的信息,再加上自己正確的思維,可靠的策劃是不難實現的。
第二,是不惜重金,換取信息,建立信息網絡。並不是一個企業能單獨做到,而對一些欲策劃進行某項活動或創業的個人、小群體來說,則更是不可想象。但策劃又少不了信息,如此,就必須花錢“買”信息。“買信息”也有兩種方式:
其一為引進模仿。這種方法可以收集到大量的信息,對新產品開發的策劃設計極具啟發性。日本人公開宣稱,他們引進一種先進產品,在對其進行模仿創製中,可以發出更多的新產品。比如,日本日立製作所從美國RCA公司引進彩色顯像管技術,邊仿邊創,搞出一種新型校正鏡頭技術,水平超過RCA,產品占據了美國的大量市場。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通過引進模仿,獲取了大量技術信息,產生了一大批電視、電冰箱、空調、汽車上的新產品。據1994年3月國內各大報報道,國家智能計算研究中心研究出了“曙光一號並行計算機”,該產品在進口機樣的基礎上仿製而成的,其重量與體積均為樣機的1/5,而計算速度卻是機樣的5倍。某種意義上,“曙光一號”代表著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我國電子技術的發展。
其二為社會谘詢。社會各界對信息的大量需求,使得信息產業應運而生,信息是企業發展不可缺乏的無色“血液”。這是因為信息“大爆炸”,每時每刻都處於動態的增大變更中。一般企業團體無法承受隨時獲得有效信息所需的巨大開支,那麼,專業的信息服務機構便可為任何策劃者提供有效的信息谘詢。目前,一些富有實力的信息公司,其電腦終端均與世界各地的信息公司電腦聯網。可以收集到世界各地的信息。比如廣州造紙廠曾與丹麥客商洽談一筆造紙設備的進口業務,對方報價為250萬美元。該廠便找到廣州外貿谘詢公司谘詢。數小時後,信息網絡便反饋來信息:該套設備實際價格萬美元。有了此信息,策劃與對方談判的戰術,就有一定的思路可尋,加上合理貼現,這筆業務以148萬美元成交。可以預見,社會谘詢對獲取有效的信息,它的重要性早已是眾所周知。與此相應,各種各樣的社會信息谘詢機構也在不斷問世。比如:經濟谘詢公司、投資谘詢公司、技術情報谘詢公司、民意測驗或調查公司等等。
隻有變化是永恒的。
——[古希臘]赫拉克利特第三,商業間諜盜取信息。市場經濟,如同一隻巨大的魔手,把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人都推入了一種不斷創造策劃的狀態。這種狀態猶如田徑場上的賽跑,總有人跑到最前麵,引起其他的忌妒。而在技術上領先者,自然成了人們窺視的目標。目前,世界上的間諜戰,重點已不在軍事、政治上,而是商業界盜取信息,這是商業間諜的重要使命。在世界領先技術的信息上得手,往往會轉化為巨大的經濟效益。1954年,手表王國瑞士有位叫馬克思·赫泰爾的工程師,建議發展石英表,但瑞士手表業未予重視。而這一情報卻為日本“間諜”所獲得,日本便研製並生產出大量的石英表。到1978年就打垮了瑞士178家鍾表商,形成“日本石英表領導世界鍾表新潮流”的局麵,瑞士鍾表業這才如夢方醒。
經濟信息有其很大的價值,使得各國“間諜”們各施絕招,紛紛行動起來。我們從間諜工具的發展就可反觀間諜們的一些絕招。美國的邁阿密國際間諜儀器公司,每年生產的能透視密封信件內容的噴霧劑、能偷著照相的打火機、能竊聽250米外室內談話激光槍,在市場上暢銷不衰,從而獲得了豐厚的利潤。據不完全統計,每年通過“間諜”之手的信息交易額在10億多美元以上。也就是說,各國大行間諜術獲取經濟科技信息,已引起商業界人士的高度警惕。其實,我們的古人孫子也曾有“推明主賢將,能以上智為間者,必成大功”之告誡。美國《幸福》雜誌也寫道:“實業界中的間諜活動不是什麼道德問題,而是一種獲勝的方法而已。”
作為“競爭手段”,通過“間諜”獲取信息又有如下具體方法:
A。旅遊參觀法。派間諜借旅遊、參觀之名,盜走有關信息。據土耳其報紙報道,長期以來,西德兩名“榛子間諜”一直向有關部門和公司報告土耳其的榛子行情,使西德在榛子的購買方麵節省了大量的資金。這兩名西德專家,每年產期到盛產榛子的土耳其裏海沿岸地區旅遊,了解土耳其榛子的收成,然後估計榛子的價格,反饋給西德榛子購買廠家。這兩位專家幹這一行20多年,使西德有關公司獲利不少。
B。“獵頭”挖人法。即物色掌握重要技術工AK身居要職的對手單位的人員,以高薪聘請或重金酬謝為條件,從而獲得他所掌握的信息。
C。情報竊取法。1981年,日本日立公司的間諜竊取到美國國際商業機器公司(IBM)正秘密研製的電子計算機308X係列的生產指導手冊,雖然美國聯邦調查局查證了此事,但IBM的秘密資料泄露殆盡。日立用於此項竊取行動的經費為60萬美元,換得了日方的新發明。
D。派員楔入法。即派出人員以留學生、訪問學者、應聘技術人員、職工等身份楔入對方機構中,以獲取信息。一個流傳極廣的例子是:一位日本人為獲取世界上最先生產啤酒的國家丹麥的啤酒製作技術,不惜故意讓一條腿被啤酒廠老板的轎車壓斷,在啤酒廠老板動了同情之後,提出到該廠看大門的要求。他看了3年大門,掌握了完整的釀酒工藝的信息,就返回了日本,回到日本很快開了一家很大的啤酒廠。
第四、處處留心信息。由於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地球上的每分每秒每一個角落都產生著各種各樣的信息。因此,隻要做個有心人,信息是到處都有,很可能一條不經意的信息將給一個人或一個團體帶來極大的機會,成功的策劃、有效的行動、可觀的效益均由此信息而出。比如香港“假發大王”劉文漢,當初就是在美國偶爾在餐桌上聽到一美國商人說了句“假發”。就是這一信息使劉文漢頭腦中組合出“開發假發生產”的靈感,回到香港後,很多著手生產假發,品種高低中檔樣樣齊全,產品上市後搶銷一空,從中獲得很大的效益。
一般地說,留心注意很可能與自己擦肩而過的信息,可以從這幾個方麵入手:
凡屬不可避免的就是理所當然的。
——[蘇]高爾基A。在媒介中收集信息。即通過對報刊、電視、廣播等媒介上信息的篩選,收集獲取信息。因為這些大眾傳播媒介傳遞著世界上大量的最新信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體育、教育乃至天氣變化等,沒有不涉及到的,而其中任何一條信息對特定的策劃者來說,都是信息和靈感的有機組合。可以說,稱職的策劃者沒有不留心媒介中信息的。日本三澤住宅公司總經理三澤千代治每天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看報紙。遇到感興趣的消息,到辦公室後立即抓起電話親自詢問。對方聽到是三澤這個大老板打來的電話,就會更詳盡的把信息告訴他。自然,三澤幾乎不花什麼代價就能獲取大量信息。而“魔方”東渡,則是一位香港商人,在飯後瀏覽報紙中留心到西方人玩“魔方”的信息,從而產生靈感,並仿製出來,產品占據了大量的市場。
B。在商品中捕捉信息。任何商品都是生產者根據市場需要而策劃生產出來的,因此也就有可取之處。而人們的需求也在不停地變化著,任何一種產品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顧客必然會有這樣或那樣意見。因此,對各種各樣的商品進行認識分析,留心人們評論品說,也就能捕捉到不少信息。例如北京的發明家劉忠就說他有一個習慣:愛逛百貨商店。因為在那兒可以“偷”到顧客頭腦中的信息、意見,轉化為自己策劃發明的靈感。美國專門生產銷售兒童帽子的奧拉克公司一度業務不景氣,一個偶然的機會,公司總經理注意到一對孿生子頭上戴著的高尖帽,帽子比小孩頭高出3倍,像一座寶塔,隨著小孩的腦袋不住地搖晃,非常受人喜愛。這一信息立即產生了生產兒童高尖帽的靈感,總經理很快策劃生產出80萬隻高尖帽,不僅獲得了一筆可觀的利潤,而且名聲大振,使企業得以起死回生。
C。在聊天中留心信息。聊天,是人與人智慧的大碰撞,是各自擁有的信息大交流。因此,聊天也可以獲得大量的信息。比如俄國作家果戈理就是從與詩人普希金的聊天中,得到一青年騙子冒充欽差大臣行騙的信息,從而策劃創作出名著《欽差大臣》來的。美國年輕的夫婦比利的妮姬,因在一次聊天中聽到在工廠擔任燒焊質量檢查員的高爾說了句“將來的奶瓶遲早都會焊上瓶柄,以便嬰兒能夠抓住”的話,頓時產生開發新型奶瓶的靈感。於是他就生產出舉柄的瓶,產品上市後暢銷不衰,從而取得大量的效益。
D。在生活中觀察信息。生活豐富多彩,如注意觀察,就會收集到許許多多的信息,並與自己頭腦中的知識或特定的目標建立直接或間接的聯係,從而組合出對策劃富有意義的靈感來。比如日本商人安藤百福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看到人們擠在飯鋪前等著買麵條吃,這幅生活情景昭示著“快餐麵富有市場”的信息便被他們捕捉到了。他立即產生生產方便麵的靈感,隨後進一步策劃投產,一舉成了“方便麵大王”。又如,日本太陽工業董事長能村龍太郎看到了青年人結伴到野外去登山,頓受啟發:原來青年人喜愛登山冒險。於是他把位於東京的一座大樓的外壁設計成懸崖絕壁,吸引了大量的顧客,使日本太陽工業取得了輝煌的成果……類似在生活中觀察到有價值的信息,並由此引發出成功的策劃與行動的例子舉不勝舉。可以說,生活中有價值的信息觸目皆是,就看你有沒有進行成功策劃的欲望以及相應具有的對信息有準備的頭腦與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