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女人職業心理學(2)(2 / 3)

玉不琢不成器!你如美玉,而上司則為琢你成器的工匠。“深謀全局,提升價值”猶如職場大舞台的空間。空間越大,可表演的節目才越多。

9.盡可能為上司排憂解難

“職場”即是“江湖”,我們終日遊曆其中亦得、亦失、亦悲、亦喜,它於我們是那樣的熟悉,同時也是那樣的陌生。有人說職場亦如賭場,輸贏全聽天命;也有人說職場亦如戰場,輸贏全憑實力;還有人說職場亦如圍城,輸贏看心緒。其實職場亦如舞台,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不要成為上司眼中無關緊要的人,不要成為上司身上的累贅,更不要成為上司工作中的絆腳石。助人即是助已,有用之材才有機會成材!

為上司排憂解難是作為下屬的職責所在。否則,對上司來說你的存在將失實質意義。成為無關緊要的人,將意味著隨時可以被炒掉;成為累贅,將意味著丟掉你這個包裹將做得更好;成為 絆腳石,就意味著上司找任何機會必須把你除掉。而避免這三種結果的關鍵點就是你能否為上司排憂解難,助以一臂之力。事實上管理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借力,服從管理的表現形勢之一就是借上司以他所需要的力。

並非每一個職場中人都可以為上司排憂解難,成為上司的“鼎力之柱”;但如果你成為“鼎力之柱”,則意味著上司對其能力的認可、依重及你在他心中占有主要地位。被認可的同時又將繼續得到更多的、優先於常人的鍛煉及表現的機會。職場中的機會往往如鳳毛麟角般稀有,每一次把握都有可能成為走向成功的一個支點。盡管是“神通廣大”的上司也有無能為力、需要幫助的時候,團隊不是一個人的,職場也不是隻要一個人就可以走好的。職場雖然不是樂善好施之所,但也有投桃報李之規。

助人者多助!何況幫助的對象是有能力左右你職業風向的上司。在職場大舞台的台麵上,你越能為上司排憂解難,舞台的台麵就會搭建得越漂亮,這樣才會吸引更多的觀眾。

10.職場上你不必是最優秀的

在成年人的世界裏,與自己競賽的已不再是往日的同齡同窗。競賽的跑道變成了立體的、全方位的複雜係統,霧蒙蒙的跑道若隱若現,競賽的規則微妙而又晦澀。選手們不分男女老少、高矮胖瘦一概混合編組,隨時參賽,自由退出,猶如在社會叢林中開展的一場沒有開始也沒有結束的野戰。

滿心的不適應,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走錯了地方、入錯了行當。因為在單位裏,完全沒有了眾星捧月的感覺,倒有了低三下四的卑微甚至屈辱。環顧左右,有威風凜凜的上司,有頭頂光環的海歸,有經驗豐富的老同誌,有財雄勢大的豪門子弟,還有悠來晃去的美女帥哥。站慣了高枝兒的大學生感覺自己處於下風,沒有了自我,敬陪末座的恐慌與日俱增,逐漸演變成了無邊的困 苦與焦躁。

心中的一個聲音說:“走吧,寧做雞頭不做鳳尾。在這裏你不夠優秀,不會有出頭之日,這裏不適合你。”另一個聲音立即反駁道:“不行,不戰而退,太丟麵子啦。”

“衝鋒號”與“退堂鼓”在心中一齊奏響,左腿要前進,右腿要逃跑,整個人陷入了動彈不得的困境之中。周圍是強手如林的陌生環境,慌亂中看不清自己,也看不清別人,隻能感到威脅與壓力在一步步地迫近。心旌不住地搖蕩,暈眩的頭腦不斷地編織出越發沉重的“困境”之環。日子就這樣一個月又一個月飛快地閃過。

有一天,單位裏又來了新同事。透過新同事那一雙惴惴不安的眼睛,大學生忽然明白自己也成了別人的威脅與壓力。原來,“困境”並不真實,也不可怕。人是可以出入自如的,出口就隱藏在我們的誤解之中。是誤解封鎖了我們。我們誤會了,以為隻有最優秀的人才能在單位裏立足,以為隻有最優秀的人才能在競爭中勝出。這看法的根源是曲解了達爾文的社會進化論,將“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自然法則簡單歸繆為“優秀等於成功,不優秀等於失敗”。

而現實根本不是這樣的。古今中外,“不優秀”的人取得非凡成就的事例比比皆是、不勝枚舉。牛頓是個病秧子,拿破侖是個小矮子,愛因斯坦是個平庸的學生,海倫·凱勒又聾又瞎,李小龍瘸腿並且高度近視……當今的政壇上、商場裏、學術界以及三百六十五行中,又有多少成功的平常人啊!看看左鄰右舍、親朋好友,人們會不難發現,一些原本不如自己的人也贏得了令人豔羨的成就。

相反,從隋朝舉辦科舉考試以來,中國曆代的狀元們又有幾個做出了成就?日常生活中,我們認識的和不認識的人裏,碌碌一生的“優秀人才”何止萬千?如果“優秀等於成功”,那些天資優秀的人何至於無所作為,甚至潦倒沒落、身陷囹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