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讚美花的格言,其實正是對高尚情操之美的形象讚譽:“人們喜愛花,因為它無私地為美化人間而盛開;人們讚美花,因為它無畏地為人間豐收而自落。”
在科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突飛猛進的今天,若不加強學習,提高修養,就會使人閉目塞聽,懶於思索,夜郎自大,忘乎所以。不願意鑽研和深入學習,滿足於微不足道的“知識”,都是智力貧乏的表現。這種貧乏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愚蠢”。要醫治“愚蠢”,變驕傲為謙虛,化自卑為進取,自覺主動地向知識的金字塔挺進,在智慧的海洋上泛舟,塑造完美的人格,沒有妙藥秘方,隻有加強學習,提高修養。
人的素質主要靠修養,靠“後天習來”。它包括思想特性、智力特性和體質特性。這些成為人們能動地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內在力量。
當代青年,應該深刻認識到提高修養的必要性,認識到良好的品質不可能與生俱來,隻有通過長期的修養才能形成;應該按照時代的要求,培養高尚的品質,如克己奉公、忠誠老實、謙虛恭謹、堅定勇敢、開拓進取、艱苦樸素、助人為樂、正直善良、文明禮貌、遵守法紀,等等。
加強修養,不是指要我們成為畏首畏尾、謹小慎微的人。富於開拓精神,亦是修養的重要目標。修養,要注入時代的新鮮內容。
提高修養,並不是指把每個人都塑造成同一個樣式。人的才能和性格各有不同,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稟賦和長處,向好的一麵去培養和發展。所以,無論在什麼情況下,我們都不要自暴自棄,而應該好好地珍惜自己,好好地修煉自己的身心。
修養能夠使人性中本來的頑梗變柔順,使人們的氣質變溫和,使他尊重別人,從而也贏得別人的尊重。
一位心理學家曾經進行過一項持續30年的實驗,他挑選了1000名智力超常的兒童進行跟蹤實驗。這些智力相近的優秀兒童,成人後成就卻相差很大,有的做出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有的則平庸無奇。
心理學家仔細研究了200名最有成就的和200名最無成就的對象,發現他們之間最大和最顯著的差別,不在於智力,而在於意誌、信念、進取心等非智力因素。
智慧與修養是一對孿生子。人的修養程度決定自身的潛在智慧能否充分發揮,從而決定人在事業上的成敗。
修養也是哲學。通過修養,使人嚴肅而不孤僻,活潑而不放浪,穩重而不呆板,熱情而不輕狂,沉著而不寡言,和氣而不盲從。順境時靠美德節製,逆境時靠美德堅忍。屬於主觀的,改之在己;屬於客觀的,改之在人。雖然金無足赤,修養卻可使人逐步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