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教,是一種低姿態。它的潛在含義是,尊重上司的權威,承認上司的優越性。這表明下屬在提出意見之前已仔細地研究和推敲了上司的方案和計劃,是以認真、科學的態度來對待上司的思想的。因而,下屬的建議應該是在尊重上司自己的觀點基礎之上的,很可能是對上司觀點的有益補充。這種印象無疑會使上司感到情緒放鬆,從而降低對你建議的某種敵意。
每個人都是有這樣的體會的:當你還是個高中生的時候,你會遇到初中的小弟弟、小妹妹們向你請教各種問題,充滿敬仰地要求你談談自己的學習方法,等等。這時,無論你多麼不高興,多麼忙,你都會帶著一些驕傲去解答他們每一個稚嫩的問題,並從他們的目光中得到某種心理滿足。
如果能靜下心來仔細分析這樣的經曆,我們會發現,成就感是多麼早又是多麼牢固地根植於我們每個人的心靈深處。別人向我們求教,這就表明自己在某些方麵是具有優越性的,如果說我們受到了崇拜,這大概有點兒過分,但說我們至少受到了重視、具備了一定的影響力,卻是一點兒也不假。
在被別人請教時我們心中湧起的愉悅感和自豪感往往是並不能為我們自己所清醒意識到的,但它卻主宰著我們的情感,甚至是我們的理智。每一個健康的、心智正常的人類都會對這種感受樂此不疲,即使是上司也不能例外。
請教的姿態,不僅僅是形式上的,更有內容上的意義。這樣你可以親自聆聽上司在這方麵的想法,這種想法在很多時候是他真實意誌的浮現,而他卻並未在公開場合予以說明,而且很有可能是下屬在考慮問題時所忽略了的重要方麵,這樣,在未提出自己意見之前,首先請教一下上司的想法,可以使你做到進退自如。一旦發現自己的想法還欠深入,考慮得不是很周到,你還有機會立刻止口,回去後再把自己的建議完善一下。如果你的建議僅僅是源於未能領會上司的意圖,那麼你的建議不僅是毫無意義、分文不值,而且還暴露了你自己的弱點,這對你絕非是什麼幸事。
向上司請教有利於找出你們的共同點,這種共同點既包括在方案上的一致性,又包括你們在心理上的相互接受。
下屬在提出建議之前,先請教一下自己的上司,尋找談話的共同點,建立彼此相容的心理基礎。如果你提的是補充性建議,那就要首先從明確肯定上司的大框架開始,提出你的修正意見,作一些枝節性或局部性的改動和補充,以使上司的方案或觀點更為完善,更有說服力,更能有效地執行。
如果你提出的是反對性意見呢?有人會說,這到哪裏去找共同點呢?其實不然,共同點是不僅僅局限於方案的內容本身的,還在於培養共同的心理感受,使對方願意接受你。而且,可以說,越是你準備提出反對,你就越可能招致敵意,因而越需要尋找共同點來減輕這種敵意,獲得對方的心理認同。此時,雖然你可能不讚成你的上司的觀點,但你一定要表示尊重,表明你對它的理性的思考。
你應設身處地地從上司的立場出發來考慮問題,並以充分的事實材料和精當的理論分析作依據,在請教中談出自己的看法,在聆聽中對其加以剖析,隻要你有理有據,上司一定會心悅誠服地放棄自己的立場,仔細傾聽你的建議和看法。在這種情況下,上司是很容易被說服,采納你的意見和建議的。
時刻準備著
古人雲:“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無論做什麼事,莫不如此。循規蹈矩是不能造就升職加薪的機會的。不要奢望機會會自動找上門來,天上會掉餡餅,你也不會自然而然地就得到上司的賞識並獲得升遷和加薪,務必自己不斷去尋找機會才行。
假如公司出現了一個高級職位空缺,這當然是一個絕好的升遷機會。在一群同事之中,上司經過仔細篩選,發覺你和其餘兩位下屬是較為突出的,因而把目標集中在你們三人身上。這樣一個升遷的機會,你的心裏當然是激動,也變得患得患失,提心吊膽。結果出來後,宣布的卻不是你的名字,對此你肯定大失所望。
除了感到萬分沮喪之外,令你更為難過的是,你深信錯過了這次機會就很難再獲得另一次升遷的機會了。其實這種想法大錯特錯。在現代社會中,生活的節奏很快,而且變化多端,“過了這個村,還會有這樣的店”,而且,有可能比這個店更好。機遇總是“輕輕的走了,正如它輕輕的來”,關鍵看你是否善於發現,而且為它做好準備。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後,從此刻開始,你就應當時刻為機會做準備,猶如蜘蛛捕捉蒼蠅和蚊蟲一樣,把網結得又大又堅固。
如何為機遇做準備,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每個人都能做到,也不像一般人想象的那麼神秘。你隻需在以下幾個方麵注意就好了:
(1)健康狀況良好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當然,身體也是你獲得晉升的本錢,這一點無須再做進一步的說明。盡管你有很好的才華,但是如果體質弱的話,上司是不願把重任交托給你的,因為他會懷疑你的身體承受不住這樣的負擔,反而會誤了大事。充足的睡眠,適當的運動和均衡的營養,是三大保健要素,缺一不可。力不從心是最悲哀的。因此,為機會來臨所做的第一項準備,就是保持健康的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