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音洪亮些,給別人一種自信的感覺,可以壓倒聽眾。若是緊張得連話都說得不自然,那麼你的才華就像“茶壺裏的餃子”一樣“倒”不出來。
姿態端正,給上司有魄力、有活力的感覺。古人說:“站如鬆,坐如鍾,行如風”是很有道理的。站在那裏要昂首挺胸,充滿自信;坐下來挺胸伏案,才有個官樣;走起路來要快而有節奏,給上司一種“每天很忙”的感覺。
與上司交談,要雙眼注視著上司,以示你在專心聽他講話。同時,要坐在椅子前端的三分之一處,身子前傾,以示你謙恭和正在認真地聽取他的指示。
(3)服飾與你的精幹形象關係很大
如果你穿衣服破破爛爛、皺皺巴巴,會給人一種齷齪的感覺,讓人覺得你活得窩窩囊囊。記住:要把臉刮幹淨,把頭發梳齊,穿衣服要考究、整齊幹淨,皮鞋一定要擦亮。這樣才能給人以有活力和生氣的感覺。
(4)接打電話也能表現出一個人能幹
接到電話時,要露出笑容。也許你認為對方看不見,幹嗎要這樣做。心理學實驗表明,你的心情一開朗,音調自然會發生相應的變化,對方也可從中“聽”出你的笑容,從而對你產生好感。
電話鈴響後,比別人搶先接電話,給人以機靈、勤快的感覺,上司會看在眼裏,喜在心裏。接電話必須把內容搞清楚。例如,某高校學生組織要向你公司尋求讚助,你就應盡可能地多了解情況:尋找讚助要搞什麼活動?這個活動能給公司帶來什麼收益?讚助的形式、金額、時間等都應搞清楚。這樣向上司彙報時才能不被上司問住。
(5)學會使用帶尾數的數字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我們可舉例說明:一個部門經理要做一個項目急需資金,向上司申請了456萬元,上司問他“為什麼不申請500萬元”,他回答說“456萬元就夠了,多申請了也用不著”。上司被這位下屬為公司精打細算的敬業精神所打動,很快就批準了那個經理所需的錢。
所以,你應為公司著想,為上司著想,在工作中盡量把數字精確到尾數,這樣上司會被你的節儉精神所感動而加深對你的印象和信賴度。
代替上司下地獄
上司所管的事情很多,但並不是每一件事情他都願意幹、願意出麵、願意插手,這就需要有一些下屬去幹,去代上司擺平,甚至要出麵護駕,替上司分憂解難,贏得上司的信任。
有些人很不注意上司願意幹什麼工作、回避什麼事情,往往容易得罪上司,惹出麻煩。某縣化工廠因產品質量問題嚴重,引起社會關注。省電視台記者到該化工廠采訪時,最先碰到該廠辦公室主任劉某,劉某怕說不好承擔不起責任,就對記者推卸說:“我們廠長在辦公室,他說了算,有事你找他去吧!”結果,記者闖進廠長辦公室,把廠長抓了個正著,廠長想回避也躲不開了,硬著頭皮接受了采訪。事後,廠長得知劉某不僅不提前通風報信,還說了那樣一句話,很生氣,很快便炒了劉某的“魷魚”。
劉某的教訓很深刻,記者采訪質量問題本不是光彩的事。按道理,從為上司著想的角度講,他除了應實事求是地講明問題的原因外,還應該維護上司的麵子,替上司分憂,而不該把事情全推到廠長一人身上。
一般地講,上司有幾願幾不願。白領對此要了然於胸。
(1)上司願意做大事,不願做小事
從理論上講,上司的主要職責是“管”而不是“幹”,是過問“大”事而不拘泥於小事。實際工作中,大多數小事由下屬承擔。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上司因為手中有較大的權力、較高的職位,麵子感和權威感較強,做小事在他看來顯然降低了自己的“身份”,有損上司的形象,比如接電話、組織市場調查等,都是上司不願意幹或不願介入太多的。這些事情隻能由下屬分擔了。
(2)上司願做“好人”,而不願做“壞人”
工作中矛盾和衝突都是不可避免的,上司一般都喜歡讓自己充當“好人”,而不想充當得罪別人或有失麵子的“壞人”。
一位作家在《如何與上司相處》一書中舉了個實例,香港有位企業巨頭,是出了名的“好好先生”,那是因為任何人跟他談任何事情,從來都不會得到否定答案。當然他並非是有求必應的“黃大仙”。碰上他真想合作的對象或他肯出手相幫的人,就會親自出麵,賣個人情,不然的話,一律由他的下屬以各種不同的理由回絕對方,此時他是不會露麵的。
願當好人,不願演醜角的心理是一種很普遍的上司心理。此時,上司最需要下屬挺身而出,充當馬前卒,替自己演好這場“雙簧”。當然,這是一種較艱難而且出力不討好的任務,一般情況下上司也難以啟齒向下屬明說,隻有靠一些心腹揣測上司的意思然後再去硬著頭皮做。做了上司心裏有數但不會公開表揚你;如果下屬因為粗心或不看上司的暗示而把他弄得很尷尬,上司肯定會在事後發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