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公儀休做魯國宰相特別愛吃魚,國內有人送給他魚,他卻不接受。他的弟弟問他說:“你特別愛吃魚卻不接受,為什麼呢?”公儀休說:“正是因為我愛吃魚,所以不能接受別人送的魚。接受了別人送的魚卻免去了宰相的職位,就不能自給魚吃;不接受別人送的魚而不免宰相的職位,就能長期吃到自給的魚。”公儀休將明哲保身術發揮到這樣的地位,使人真正明白了如何才能長期有自給的魚吃的道理。因此《老子》說:“把自身放在後麵,自己反而能占先,把自身置之度外,反而能保全。不正是因為他們無私欲,所以反而能滿足他們的要求嗎?”《詩經》說:“思慮純正,無邪念。”就是說的這個道理。
明哲保身,有時表現在對權和利的暫時放棄,所謂急流勇退,有時是一種保存自己的良策。
戰國時,秦國有個蔡澤,想勸說老臣範雎退位交出相印。
範雎聞知,十分惱怒地說:“百家的言論我都聽過,即使許多人的嘴也辯不過我。小小的蔡澤竟敢膽大包天,口出狂言,哼!就是秦王出麵也休想奪走我的相印。”
博學多才善辯的蔡澤,明知範雎對自己懷著惡意,在勸說範雎時卻辭懇情切地縱古論今,用古代的一些名相因不能審時度勢、適時隱退,結果大禍臨頭的史實勸說範雎在情急之時應急流勇退。他還比喻說翠鵠和犀象是兩種生命力很強的動物,但往往死得極早,是因為它們貪圖食餌。所以一個人過於追逐名利,僅顧眼前,是要不得的。
由於蔡澤的懇談,竟使範雎拱手將相印交給了他曾仇視的對手。蔡澤的成功除了他誠懇的態度外,最主要的是他以古今事例對範雎讓相的利害進行了細致的分析,從而使範雎感到對方確實是為自己著想,從而順從地放棄了相印。
清代時的李次青是曾國藩的得意門生。曾國藩兵敗靖港祁門等處,李次青與他患難相共。後來李次青兵敗失地,曾國藩想學孔明斬馬謖,奏折上去,李次青受重大處分。然而李次青仍是感恩知遇,曾國藩死時,哭以詩,非常懇摯。李鴻章晚年,封爵拜相,談到曾國藩,感佩不已。何以故?以其無一毫私心故。
小心被人當槍使
如果你是一級領導或者是企業老板,你在集體裏處於金字塔的頂峰,你的影響在你的單位或企業裏有時起著絕對作用。那麼,你的一句話、一個手勢,都會決定某一事情的走向,決定某一個人的命運。你肯定要被周圍的人圍著了,登門求你的人勢必很多。
但是,對於這些摩肩接踵的求助者,千萬不可掉以輕心。由於你特殊的社會地位,這些人中有些是想借你的大旗辦自己的事,借點光,沾點油水,他們把你當救世主頂禮膜拜;有些人是借你的威信來開路,他們把你當做擋箭牌或者叫清道夫;更有少數人,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欲,經常會借虎皮作大旗,采取兩麵手法,借你之威,幹你沒想到的事……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所以,當有人求你出麵說句話、表個態時,你一定要對他的要求善加分析,當有的人借你的話、你的態度去指手畫腳,“挾天子以令諸侯”時,你可要加以防範,別稀裏糊塗地成了被借去打“鬼”的鍾馗。
“借鍾馗打鬼”是毛澤東根據一個神話傳說而概括提煉的。據沈括《夢溪筆談》載:唐明皇於病時夢見一大鬼捉一小鬼正吃之。唐明皇上前問他姓名身世,那大鬼答曰:名叫鍾馗,生前曾應試舉,因奸臣從中作祟未中,並被害,因此決心死後消滅天下妖孽,鏟除世間不平事。唐明皇醒後,遂命畫工吳道子將鍾馗繪成圖像。舊時端午節、除夕等多懸掛鍾馗像於家門,謂打鬼和驅除邪祟,鍾馗遂成中國普通百姓正義之神。
借鍾馗打鬼,其核心思想是一個“借”字,喻借別人的力量去行自己之事,但目的與企圖則大相徑庭。在中國曆史上一些賢臣名將為了做成某些好事,造福於人民,常常不得不假借皇權的名義或力量;一些奸佞賊臣,為了自己的高官厚祿,也常常假借皇權的名義或力量結黨營私,消滅異己,陷害忠良,幹盡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