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小心被人當槍(3)(2 / 3)

《戰國策·魏策》和《韓非子·說林》詳細地記載了周躁、宮他借國王之名謀取職位的故事,哪怕是現在也很有影響,值得我們每個人,尤其是掌握一定權力的領導或處於企業高層的官員們借鑒。在工作中,尤其是在處理人事問題時,切不可偏聽偏信,借威於小人,壞了風氣,擾亂秩序。

周躁本是魏國一個無名之士,他到齊國去訪朋友宮他,請宮他幫忙謀一個職位。周躁說,請齊王派我做特使訪魏,我將說服魏國與齊國友睦。宮他考慮了一下,認為這樣對齊王說不妥。因為一個在魏國吃不開的人,齊王也未必能看上,不如說成你在魏國是有影響力的,這樣齊王才會任用你。然後你又用齊對你的重用作為資本,到魏王麵前,魏王一看齊王重用你,魏王為了急奪人才,就會更重用你。

這是一個拉虎皮作大旗,借別人之威抬高自己,來回放大,建立形象的狐假虎威之計。

在人生道路上,不管幹什麼事業,都要與各種人相處,尤其作為領導者,就要善於辨奸識忠,能從自己身邊人的言行舉動中辨識忠奸。否則,被虛假的現象所迷惑,良莠不識,就會無意中被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悔之莫及。

在現實生活中,有的人借助領導的名義去損公肥私;有的借助領導的威信去跑官、要官,以占據重要職務;有的人在競爭過程中,“挾天子以令諸侯”,凡是與自己“對路”的人,一有機會就在領導麵前極盡誇獎吹噓之能事,凡與自己“背道而馳”的人,千方百計尋找機會在領導麵前打擊誣陷,在單位時時刻刻把自己置身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借領導之威行自己之事,搞得烏煙瘴氣。

因此,作為領導者,千萬要防範這些人。而防範此類人,重要的一條便是自身講原則,要用分析的眼光看待事物和人。

大凡被當槍使的人,都有其這樣或那樣的致命弱點。或分析能力不夠,辨別是非的本領較差,或抵製力較差,這些人往往處於被動地位。那些處於主動地位的人(“借槍”的人)往往躲在暗處,操縱或者指揮這些“當槍的人”按他們預定的指令去執行每一個程序,其結果往往是“借槍”的人借“當槍的人”的手和嘴,去辦他們極其想辦而不便拋頭露麵的事,說極其想說而不便站在明處去說的話,找個替身去衝鋒陷陣,既能保護自己,又能達到目的,一舉兩得。

說“不”的幾種技巧

人生在世,必須掌握一些巧妙的拒絕別人的求助而又不傷害友誼,並且能獲得別人的理解和體諒的交往技能。下麵談幾點拒絕別人求助的技巧,以供參考。

(1)讓求助者知道你確實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當別人來求助你時,你知道自己幫不了忙,但也應熱情接待,對於求助者的困難和求援要表示理解和同情,然後再坦誠說明幫不了忙的原因。如有可能,也可以幫助對方出一些主意或提一些建議,還可以提供一些別的求助線索。這樣就能免除求助的誤解,使他明白你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即使你幫不了忙,求助者也會感激你,因為你盡了最大的努力。

(2)誠懇陳述你的難處,爭取求助者的理解和體諒

例如有些親屬、朋友、同事等求助於你,而且這些事情你可以辦到但又不能辦。例如,一些人求你利用手中的權力安排子女、親屬就業或購買緊俏物資等,這明明是違背原則的不正之風。遇到這種情況,你不妨坦誠地陳述你的難處,在人事安排方麵,上級人事部門有明文規定,本單位行政部門也製定了具體的規定,現在如果要我個人來違反上級部門和本單位集體製定的規定、決議,這個忙實在不能幫,群眾的眼睛都盯著領導,幫了你的忙,別人怎麼辦、怎麼看?今後我怎麼開展工作?幫了你的忙,我自己要受處罰,你於心何忍?這樣求助者也難責怪於你了。如果你坦誠陳述困難,一般求助者還是會通情達理的,是會理解和體諒你的難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