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知識結構,靈活運用符號,強化兒童的符號意識。通過形成知識模塊,可以幫助兒童概括、整理所學的知識;揭示知識間的內在聯係,使之係統化。這種清晰穩固的認知結構,離開數學符號係統是難以想象的。
重視思想,提煉方法,促進模型建構。所謂建模,就是用數學符號語言或圖像語言刻畫某種實際問題的數學結構。常見的形式有公式、關係式、統計圖表、線段圖、示意圖等。數學模型的構建是離不開數學符號的。隨著數學學習的深入,對兒童的符號意識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在教學中,我們要幫助兒童理解符號的意義,逐步引導兒童經曆從具體情境→抽象的符號表示→深化應用這一逐步形式化、符號化的過程,促進其符號意識的形成。
“畫數學”與“數學化”是相輔相成的,兒童從“畫數學”開始不斷積累升華,過渡到“數學化”。從“畫數學”到“數學化”,目的是更好地讓兒童形成符號意識,促進其數學思考,使他們學會數學建模,完善知識結構,在具象→表象→抽象的過程中創造世界。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星河小學)
閱讀延伸
符號語言是在文字語言的基礎上產生的,它把文字語言的主要內容以直觀、形象的方式簡練地表示出來,以方便人們進行表達、交流、思考以及解決問題。數學符號能夠精確地表達某種概念、方法、數量關係和邏輯關係,從而為數學交流和進一步學習數學提供了方便。
此次課標的修訂,專設了10個核心概念,“符號意識”是其中之一。將“符號感”更名為“符號意識”,更加強調學生主動理解和運用符號的心理傾向;“符號意識主要是指能夠理解並且運用符號表示數、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這強調了符號表示的作用;“知道使用符號可以進行運算和推理,得到的結論具有一般性。”這一條強調了符號的一般性特征。因為用數進行的所有運算都是個案,而數學要研究一般問題,一般問題需要通過符號來表示。因此,一方麵,符號可以像數一樣進行運算和推理;另一方麵,通過符號運算和推理得到的結論具有一般性。
教師要注意把握兒童的符號意識培育過程中的每一步。鼓勵學生用獨特的方式表示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是關鍵的起步。引進字母來表示數是學習數學符號、學會用符號表示數量關係和變化規律的重要一步。理解符號並會把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用符號表示出來是成功的一步。
為了更係統地把握數學符號意識及其培養策略,可以品讀下列資料:
1.《數學符號史》(張紅、徐品芳著,科學出版社)
2.《數學符號理解手冊》([日]黑木哲德著,趙雪梅譯,學林出版社)
3.《小學生數學素養培養策略與案例》第二章“用數學的視角去認識世界——數學意識的發展”(朱德江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集團)
4.《成為高度自覺的教育者——寫給後課標時代的數學教師》(許衛兵著,江蘇教育出版社)
5.《數學學習心理學》(第2版)第十章第二節“符號意識及其培養”(孔凡哲、曾崢編著,北京大學出版社)
6.《試論符號意義獲得能力及其培養——以數學教學為例》(王成營、陳佑清,《全球教育展望》,2012年第7期)
7.《發展學生符號意識探微》(許光新,《教學月刊》小學版(數學),2013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