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個數學教師關於數學的遐想(1 / 1)

一個數學教師關於數學的遐想

教學隨筆

作者:湯建英

數學教師應該帶著怎樣的數學觀和數學教學觀走進課堂呢?我在平時的學習和教學實踐中經常會思考這個問題。

0-9十個數字和加、減、乘、除四種運算,構成了小學生眼中也是我眼中變幻無窮的數學世界。數學的理性、簡練讓曾下決心教語文的我慢慢對它產生了感情。我逐漸看到,數學世界是一個金碧輝煌的世界,是一個能量無限的世界,在它外顯的數字和符號背後有著更為豐富的意蘊。我們數學教師眼裏的數學應該是有生命的數學,我們的學生也應感受到它的生命律動。那些數字和符號,不是枯燥的麵孔,而是跳躍的音符。建築是凝固的音樂,數學則是流動的音樂,這是我對數學的別樣理解。

現在,我看到的不是星星點點的山丘,而是連綿不斷的山巒。這是我對數學另一角度的理解。它有著自己的底座,它有著相互的依賴,它有著起伏跌宕的蒼茫,也有著異峰突起的秀麗。對於如今數學知識應用更為廣泛的世界,攀登上數學的高峰,不就擁有了俯瞰群山的視角了嗎?

那不是用來應試的數學,那是學生覺得好玩的遊戲。我曾跟學生打過一個比方,我說,做數學題就像是在玩貓捉老鼠的遊戲。你們就是那貓,那些題目的答案就是一隻隻老鼠,躲著,藏著。愛動腦筋的人,會琢磨的人,會順藤摸瓜的人,就能逮住那一隻隻老鼠。這是我對學生用通俗的語言解釋的數學。不很妥當,但我想傳遞的意思是學數學就像做遊戲那樣輕鬆。

數學最需要科學的精神和求真的態度。我們要摒棄似是而非的想法,直擊現象背後的本質。我們要撩撥掉搭在“問題”上的神秘的麵紗,還原問題的本來麵目。我們不應滿足於“是什麼”的回答,我們感興趣的應是對“怎麼樣”和“為什麼”的破解,這是我對數學本質的理解。

數學有著科學皇後的尊貴,又有著作為工具的質樸。數學是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經濟等很多學科的重要基礎。於是,麵對似懂非懂的三年級的孩子們,我諄諄教誨:數學是所有學科中最重要的學科,學好數學就能考上好大學。我是中了高考數學至上的毒了嗎?其實後麵還有一句話:學好數學,今後方能有更好的發展,方能更好地服務於你的家庭、貢獻於社會。

問題是數學的心髒,方法是數學的行為,思想是數學的靈魂。問題、方法、思想不也是一個人在生活與工作中會麵臨且必需的嗎?

走進數學的課堂,太關注結果的數學教學是索然無味的,教師感受到的是枯燥,學生品嚐到的是無趣。太關注分數的數學是急功近利的,那樣的學習一定是、絕對是令人生厭的,是沒辦法讓學生健康發展的。這是我對數學教學最深切的感受。

數學告訴我們:生活是真實的、現實的。真的,就是真的;有的,就是有的。折騰人的事情,成本太大。這是我對數學教師這個職業的新解讀。

總之,我眼中的數學是立體的、豐滿的、生動的、可愛的。於是,我在努力地思考和實踐著數學教學發展人、成全人、給人帶來幸福的使命。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