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三十而立(上)(1 / 3)

上一章我們講到了孔子人生的第一個階段十五誌學,年少是學習和積累的時期,那麼通過十五年的辛勤耕耘,到了三十歲,孔子有了怎樣的成就呢?他是怎樣演繹他人生之路的第二步呢?

經過十五年的努力學習,到了三十歲,孔子已經可以“三十而立”了。“立”是什麼意思呢?又有哪一些“立”呢?

在孔子三十歲的這一年,也就是魯昭公二十年,齊國的國君齊景公以及齊國的一個老牌政治家晏嬰來到魯國訪問。

這兩位到魯國訪問的時候,三十歲的孔子已經能夠參與接見了,這是很高的地位。而且齊景公還專門問了孔子一個問題,他說:以前秦穆公的時候,秦國很小,也很落後,並且地處偏僻的西方,可是為什麼秦穆公最後做了霸主呢?我們知道齊國的曆史上,齊桓公可是做過霸主的,秦國的曆史上也有人做過霸主,就是秦穆公。齊景公覺得我們齊國做霸主是可以理解的,我們是東方大國、禮儀之邦,秦國算什麼呢?為什麼也能做霸主呢?齊景公覺得這是一個很有趣的一個問題,也是一個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所以他拿這個問題問孔子。這是一個曆史問題,實際上也是一個現實政治問題。

孔子對於齊景公的回答,也講得非常好,他說:秦國雖然小,但是秦國有誌向,秦國雖然地處偏僻的西方,但是它的行為中正。行為中正,地偏沒關係。所以你別看它是一個偏僻的小國,但是它最終能夠成為霸主。然後他具體講到秦穆公“身舉五羖,爵之大夫”。“五羖”指的是秦國曆史上很有名的一個五羖大夫,此人曾經是一個放羊的人,但是秦穆公覺得他很有才能,於是就給他封爵,提拔他為大夫,把國家的政治交給他。所以孔子講,就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來秦穆公有魄力,即使稱王也可以,更何況做霸。齊景公聽了這番話以後很高興,覺得孔子講得很有道理。

魯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蓋年三十矣。齊景公與晏嬰來適魯,景公問孔子曰:“昔秦穆公國小處辟,其霸何也?”對曰:“秦,國雖小,其誌大。處雖辟,行中正。身舉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絏之中,與語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說。(《史記·孔子世家》)

實際上這段話裏麵,包含著幾個很有意思的東西。首先,我們一般認為儒家都不喜歡秦國,有個傳統叫“儒者不入秦”,秦跟儒之間一直關係不好。但是我們從孔子這個話來看,實際上孔子對秦的評價還是挺高的。第二點,我們來看一看,孔子覺得秦穆公之所以能夠做霸主,第一,他有誌向。第二,行為中正。他舉的例子是什麼呢?是秦穆公不管一個人的出身如何,能夠不拘一格提拔人才,這話講得好,也可以說體現了孔子自己此時此刻的政治要求。

我們看看當時的魯國處在一個什麼樣的國際環境?魯國的周圍有三個大國,西邊晉國、南邊楚國、東邊齊國,所以魯國當時的處境是非常難的。如果和晉國搞好關係,楚國就來攻打,如果和楚國搞好關係,晉國又來收拾它。南邊和西邊就搞不定了,還有東邊,東邊的齊國和魯國接壤,更是動不動就來侵略魯國,所以魯國當時非常難。

是時也,晉平公淫,六卿擅權,東伐諸侯。楚靈王兵彊,陵轢中國。齊大而近於魯。魯小弱,附於楚則晉怒。附於晉則楚來伐。不備於齊,齊師侵魯。(《史記·孔子世家》)

作為一個大國的國君,齊景公來訪,孔子不但參與接見,並且齊景公專門就曆史問題,實際上也是現實政治問題請教孔子,可見齊景公對孔子的敬重。而孔子能夠跟他侃侃而談,言之成理、言之有物、言之有據,也可見孔子本人的自信。

我們可以說,一個三歲喪父,十七歲喪母的落魄士族人家子弟,有今天這樣的一個局麵,孔子確實是立起來了。

從齊景公對孔子的敬重,我們可以看到孔子年到三十確實是立起來了,有了聲望和地位,那麼他靠什麼立起來呢?

首先,他創辦了私學。

孔子私學創辦的具體時間已經不可考了,但是毫無疑問的一點是孔子在三十歲之前,他的私學就已經創辦了。孔子辦私學應該說資質上是沒有問題的,因為孔子經過自學和多方求教,他在傳統的儒業六藝上,已經有了很高的造詣,並且已經成為一個當之無愧的專家,甚至他還有了自己獨特的見解和獨立的思想,他完全可以開班授徒,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於是在三十歲之前,他就退出仕途創辦了私學。

他的私學辦得非常成功,辦得很有名聲,受到了人們的肯定。有件事可以作為證據。

魯國有一個很有名的大夫叫孟僖子,曾經在魯昭公七年的時候,陪著魯昭公去楚國參加楚靈王章華台的落成典禮。在經過鄭國的時候,鄭國的國君鄭簡公在國都的城門慰勞魯昭公,可是孟僖子作為副使竟然不知道如何答禮。到了楚國以後,楚靈王在城郊舉行郊勞禮歡迎魯昭公,孟僖子又不知道如何答理。楚靈王還送給了魯昭公一件寶物,叫大屈寶弓,可是楚靈王後來又後悔了,又要回去了,這也是很失禮的行為。但是問題在於孟僖子作為副使,負責外交禮儀方麵的司長,他對這些外交的禮節一竅不通。這不光丟他的臉,不光丟魯昭公的臉,更重要的是丟了魯國的臉。

我們知道魯國的始封君,最早的老祖宗可是周公,周王朝的禮樂文化的老祖宗就是周公,今天的子孫如此不孝,丟了魯國的臉,甚至可以說丟了老祖宗周公的臉。孟僖子這一次的刺激非常大,回國以後就下決心研究禮儀,向懂禮的人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