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三十而立(上)(2 / 3)

到魯昭公二十四年,孔子那時候三十四歲左右,孟僖子死了。孟僖子臨死之前,召集他手下的大夫,跟他們講了一番遺囑,他說,禮對人太重要了,是一個人的根本,如果不懂禮,在這個社會上無法立足。我聽說,我們魯國有一個孔子,是聖人之後,非常有知識,非常懂禮,私學辦得也很好,我死了以後,你們一定要讓我的兩個兒子向孔子學習,拜孔子為師。

孟僖子的兩個兒子,一個叫南宮敬叔,一個就是後來繼承孟僖子位子的孟懿子,這弟兄兩人可能是雙胞胎,在父親去世以後,雙雙拜孔子為師。孟氏家族是魯國的老牌貴族,孟僖子在去世之前,讓他自己的兩個兒子跟著孔子去學習,這足以證明孔子的私學辦得非常成功,得到了社會普遍的肯定。

九月,公至自楚。孟僖子病不能相禮,乃講學之,苟能禮者從之。及其將死也,召其大夫,曰:“禮,人之幹也。無禮,無以立。吾聞將有達者曰孔丘,聖人之後也,而滅於宋。其祖弗父何,以有宋而授厲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茲益共。故其鼎銘雲: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餘敢侮。饘於是,鬻於是,以糊餘口。其共也如是,臧孫紇有言曰:聖人有明德者,若不當世,其後必有達人。今其將在孔丘乎?我若獲沒,必屬說(南宮敬叔)與何忌(孟懿子)於夫子,使事之,而學禮焉,以定其位。”故孟懿子與南宮敬師事仲尼。(《左傳·昭公七年》)

孔子通過辦私學,也解決了他自己的一些實際問題。

首先,他解決了自己的經濟問題。孔子辦私學當然是收費的,收費可能不高,因為學生來源不一樣。孔子辦私學,有教無類,隻要你願意學習,不管你什麼出身,不管貴還是賤。收這一點學費,一則是作生活之資不然孔子拿什麼吃飯?二則是檢驗一下求學者的誠意。

子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嚐無誨焉。”(《論語·述而》)

學費在孔子那個地方叫什麼呢?叫“束脩”,學費最低的可能就是“束脩”。“束”就是一捆,一捆就是十條捆在一起,“脩”就是幹肉,送來十條一捆的幹肉作為薄禮,孔子就收你做弟子了。孔子如果學生多的話,他的收入也還不少的,後來有人說,孔子三千多學生,哪怕每人都隻是送了十條幹肉,三千多學生,三萬條幹肉也是不得了。所以,孔子就通過這一點,解決了自己的經濟問題,所以他不會再為糊口而忙了。也不用因為糊口問題,到季氏手下做層次很低的小官了。

其次,孔子解決了自己的社會地位問題。至少他做校長了,作為一個禮學的專家,他理當受到敬重。

第三,他找到了自己獨特的人生道路。通過這條道路,他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介入政治,幹預社會,推行主張,宣傳思想,實現理想,也就是說,孔子找到了一個自我實現的最好途徑。孔子一生最大的成績,最好的自我實現就是他終身做老師,教了那麼多的學生,傳承了文化。

第四點,他還由此可以保持人格的獨立和精神的自由,不再受製於人。私學是自己辦的,所以不用再聽別人的話了,以前做委吏也好,做乘田也好,總得要聽季氏的話。他獨立辦學以後,自己作主了,所以他就獲得了非常重要的人格獨立和精神自由,這一點對於孔子在精神上、在思想上的成熟非常重要。我們可以講沒有人格獨立,沒有精神自由,不可能出現真正的思想家。所以孔子創辦私學對他而言,真的是他三十而立最重要的一個要素。

我們可能要特別指出一下,在孔子的私學裏麵,他把儒業的六藝改造成了新的六藝,新的六藝是什麼呢?詩(《詩經》)、書(《尚書》)、禮、樂、易(《周易》)和《春秋》,《周易》和《春秋》是他晚年加進去的。

我們來看一看,新六藝和老六藝有很大的區別,老六藝可以說是技術教育和專業知識教育,屬於技能教育和職業培訓。而新六藝變成了真正的文化教育、素質教育,是傳承文化、研究學問,跟老六藝真的完全不一樣。

比如《詩》,傳統的《詩》學側重於與禮儀活動有關的祭詩和頌詩。孔子則講到了興觀群怨等等。傳統的書,為文字課,而孔子則轉變為曆史文獻課,當時的《尚書》尚無統一定本,僅以時代分編而散存於世,如《夏書》、《商書》、《周書》等。禮樂是傳統六藝課程,但孔子也不在是一種簡單的記誦,而是帶有明顯的研究性質,並挖掘其深刻內涵。

第二個“立”指得是孔子三十歲了,在魯國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了。具體地講,他敢於批評季氏了,他的政治立場可以獨立了。

講到孔子敢於批評季氏,我們可能要稍微說明一下,那個時代的社會結構,和我們今天想象的不一樣。從政治結構來說,最高是周天子,下麵是諸侯。周天子對於諸侯是名義上的天下共主,各路諸侯對於周天子而言,也隻是給予政治與道德上尊敬。周天子不能直接幹涉諸侯們在自己封地上的政權,這些諸侯都有自己的軍隊,經濟上獨立,對於周天子,他們主要就是履行幾個義務,哪幾個義務呢?

首先,每年對天子述職,所謂述職跟我們今天一樣,下級對上級說一下你今年幹了哪些活,今年工作做得怎麼樣。其次,每年給周天子進貢一些土特產。還有一條,這是周天子最大的權力了,當周天子要發動戰爭的時候,諸侯必須派兵跟著天子。平時,諸侯國的國君們在自己的封地之內做什麼事情,周天子是無權過問的,這是天子和諸侯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