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7章 第六個價值觀:信仰比崇拜重要(2)(1 / 3)

或許在孩子們的字典裏,“魅力”還是一個有著模糊概念的詞,但是他們通過電視、網絡等媒體對“魅力”一詞有了一定的感知。孩子們用他們稚嫩的心靈對“人格魅力”這個詞語有了一定理解和體會,並且毫不掩飾對那些在他們看來擁有人格魅力的同學的崇拜和景仰,而且還會把他們作為自己模仿和學習的對象。

其實,即使成年人,也難以對“魅力”一次下多麼確切的定義,它更多的是來自於我們內心的一種感受。有時候,我們和有些人即使隻有一麵之交,就能被對方深深吸引,讓我們喜悅,讓我們欣賞,這就是人格魅力。

看到這裏,一定會有家長說,我家孩子連老師教的知識還沒掌握呢,平時也不聽大人的話,將來連大學恐怕都難以考上,還談什麼人格魅力!這是不是說明在這些家長眼中,掌握技能要比人格魅力重要得多呢?

不可否認,到現在為止,還鮮有教子書籍將培養孩子的“人格魅力”關注點,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麵,“人格魅力”往往是很多種品質的綜合,單獨拿出來說的可操作性偏弱;另一方麵,可能多數教育專家認為對孩子講“人格魅力”為時尚早,因為孩子們甚至還不能理解“魅力”究竟是個什麼東西。

然而事實上,人格魅力本身包含著極為廣泛,也極其深刻的內容。一個充滿人格魅力的人,可能源於他時刻散發的自信的光輝,也可能源於他幽默機智的談吐,亦或許是他彬彬有禮的紳士做派……總之,對孩子進行“人格魅力”的培養是一個相當大的話題,如果放開了去談,恐怕一整本書也未必說得清楚。所以在此,我們隻講述比較大的幾個方麵,而關於更細致的問題還需要父母提高自身修養,給孩子言傳身教的影響。

1.為孩子營造一個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

在很多教育思想中,這一點我們都曾經提到過。看上去這一點看似老生常談,但卻是孩子健全人格形成的基本保證。

一個民主、和諧的家庭氣氛,才能培養出有著積極、主動的生活態度的孩子,使孩子能自覺地參與到家庭活動中去。

父母之間的互相愛護、關心、體諒,對長輩能夠尊重、照顧、體貼,對孩子做到嚴愛適度,這些都能夠使孩子正確地認識和評價自己,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親切等積極情趣。但是,如果孩子生活中一個充滿爭吵、矛盾的環境中,他們就容易缺乏安全感,進而對人不信任,有時甚至還會有暴力傾向。

2.培養孩子生活的自立能力

教育的職業絕非是讓孩子完全聽父母的話,順從父母的意思,而是讓孩子能夠獨立地成長,即使離開父母的庇護也能夠坦然麵對生活的挑戰。

而現實中,很多父母對孩子頗具犧牲精神,為了孩子自己什麼都可以付出,這樣雖然是一種愛,但這種過度的保護扼殺了孩子獨立的要求,使本來可以成長為富有創造性、精力充沛、信心十足和勇敢無畏的孩子卻變成了畏縮、舉棋不定、膽小軟弱的孩子。

或許這樣的孩子“很乖巧”,但卻往往沒有自立的能力,若如此,又談得上什麼人格和魅力呢?

和任何品質一樣,人格魅力的形成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所以,父母們要持有耐心,並堅定不移的幫助你的孩子塑造無窮的人格魅力。若如此,你的孩子勢必成為集體的中心,這將為他將來成為一個成功者打下堅實的基礎。

勇敢點,成功的門是虛掩的

於強的父母是普通的工人,他是家裏的獨子,因此,他成了全家人的希望,而於強也立誌要考上大學。

但是苦難卻橫亙在於強的夢想之路上。在於強ll歲時,爸爸因工傷左眼失明,後來又因為腎積血而摘除了左腎,從此再也不能幹體力活了。禍不單行,不久,於強的媽媽也下崗了。一家人隻能依靠爸爸每月300元的工傷補助費艱難地維持生活。於強感覺那段日子家庭生活變得十分壓抑。他感覺自己必須挑起家的大梁,於是毅然決定要靠打工自己供自己上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