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嶽父”“丈人”的由來
理論研究
作者:任美玲
尊稱 泰山、嶽父、丈人 由來
眾所周知,“泰山”是對妻子父親的一種尊稱,從《水滸傳》中可以找到例證。林衝誤入白虎堂,被刺配滄州。他深知自己生死未卜,前途渺茫,怕耽誤了妻子的幸福。於是臨行前寫了一紙休書讓妻父轉交給妻子。施耐庵是這樣寫的:
林衝執手對丈人說道:“泰山在上……今日有句話上稟泰山:自蒙泰山錯愛,將令愛嫁事小人,已至三載……小人今日就高鄰在此,明白立紙休書,任從改嫁,並無爭執……”
這裏,林衝稱妻子的父親為“泰山”,嚴肅而莊重。
另外,對妻子父親的尊稱還有“嶽父”“丈人”。
那麼,為什麼稱妻子的父親為“泰山”呢?稱妻子的父親為“嶽父”“丈人”又出自何處呢?
我們知道,泰山是我國“五大奇觀”“五嶽”之一,以巍峨雄偉而聞名於世。泰山被視為神明之山、祥瑞之巔。是封建帝王受命於天,定鼎中原的象征。古代帝王登基之時,有的在此舉行封禪儀式。所謂“封”,就是“祭天”,在泰山頂上設壇祭天,表明自己奉天承運,成為天下的合法統治者,感謝上蒼;所謂“禪”,就是“祭地”,在泰山下的一座名曰“梁父”的小山上祭地,表明自己已經取得正統,感恩大地。這就是古書中所說的“封泰山而禪梁父”。這一活動是封建時代聲勢浩大的大禮,不免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所以,能親自登泰山封禪的帝王為數並不多。秦始皇是第一個在泰山舉行大規模封禪儀式的帝王。
那麼,在泰山上封禪到底跟稱妻子的父親為泰山有什麼內在聯係呢?
據唐代著名誌怪小說家段成式誌怪小說集《酉陽雜俎·語資》記載,在開元十三年,即公元725年,唐玄宗去泰山封禪。他任命中書令為封禪大使,總領一切封禪儀式。按照慣例,封禪以後,除了司徒、司空、司馬等三位最高長官以外,以下官員一律晉升一級。有個叫張悅的太守以權謀私,竟然使自己的女婿鄭鎰連升四級,從一個九品芝麻官一躍而成五品要員,並賜予紅色官服(官服分顏色從唐朝開始:三品以上紫袍,佩金魚袋;五品以上紅袍,佩銀魚袋;六品以下綠袍,無魚袋)。等到舉行盛宴的時候,唐玄宗見鄭鎰的官階升得如此快,探問究竟。旁邊一位知情的官員風趣地說:“此泰山之力也”(把妻子父親的功勞說成是“泰山”的功勞,因為是在泰山上封禪的)。於是一傳十十傳百,傳揚開去,“泰山”就成了約定俗成的尊稱,尊稱妻子的父親為“泰山”。
因為泰山為東嶽,故而“泰山”又有了一個別名“嶽父”。又因為泰山絕頂有丈人峰,所以又稱妻子的父親為“丈人”。
原來,稱妻子的父親為“泰山”“嶽父”“丈人”都與唐玄宗在東嶽之一泰山的丈人峰封禪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