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玩轉台北故宮(1 / 1)

玩轉台北故宮

視野

作者:佚名

大家還記得嗎?去年,台北故宮推出的創意紙膠帶“朕知道了”一夜爆紅,簡單四字霸氣十足,讓很多普通消費者趨之若鶩,大呼要過一把皇帝批奏折的癮。近日,一向“愛搞”的台北故宮,又對古文物“下手”,推出了好玩的文創商品,將唐朝女性“墜馬髻”發型直接做成造型頸枕,不但可以讓人在旅程中好好休息,也能戴在頭上,讓人一秒變“唐人”。

其實,台北故宮非常善於做文創生意,它與90餘家台灣本土以及國際知名廠商合作,截止目前已推出了近2400種文創商品,光鎮館之寶“翠玉白菜”玉雕為原型的授權商品就800多種,價格從幾十元到幾十萬元不等。當然了,文創品收入也頗豐,據媒體報道,僅2013年其文化創意產品銷售收入就將近9億元新台幣。這些文創品,包括絲巾、背包、T恤、傘、錢包、名片夾、開瓶器、鼠標墊等等,涉及服裝、玩具、家庭裝飾、音像書籍等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簡直是“你能想到的東西在這裏都有得賣”。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其中一些好玩的。

“翠玉白菜”傘

翠玉白菜是台北故宮人氣寶物,前文已經提過,以它為主題的商品有近800種,且一直高居銷售榜首,像擺飾、鑰匙圈、吊飾、原子筆不一而足。其中炎夏午後大雷雨必備的“翠玉白菜傘”,半綠、半白,晴雨兩用,出門在外可是最吸睛的商品。據說,它是台灣一名年僅16歲的高二學生設計出來的。

“毛公鼎”玻璃燭台

毛公鼎,西周晚期青銅器物,上有銘文32行499字,乃現存最長的銘文,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相當具有研究價值。其衍生的文創品中,“毛公鼎玻璃燭台”非常特別,其結合了現代與古意創新,以玻璃材質放置蠟燭,透出淡雅光暈,很有意境。

“肉形石”耳塞

“肉形石”原是一塊自然生成的瑪瑙,因生成過程中受到雜質影響,呈現不同的顏色層次,經過工匠雕琢,外觀看起來就像一塊軟Q肥嫩的東坡肉,肉皮、肥肉及瘦肉層層分明,連皮上的毛孔也一應俱全,色澤紋理更是幾可亂真,是清朝時期的宮廷珍玩。與“翠玉白菜”、“毛公鼎”並稱為台北故宮的鎮館三寶。其衍生的文創品中,肉形石耳塞很有趣,細細的針頭上,套著Q版的肉形石,外形很討喜,年輕人很是喜歡。想想看,不知道的還以為把肉吃到耳朵裏哩。

“冰山一腳”潮襪

台北故宮以宋朝官窯名瓷的收藏聞名,這些瓷器如何和時尚女士的長筒襪連接起來?炎炎夏日,台北故宮把北宋汝窯蓮花式溫碗的冰裂紋和南宋龍泉窯青瓷的典雅結合,以宋瓷的青、粉為主調,誕生了女士長筒襪,且以“冰山一腳”命名,有熱粉紅、天空藍、酷炫黑3種係列,誰看了都會為這樣的想象力叫絕!

“朕知道了”小蛋糕

台北故宮不僅有“朕知道了”紙膠帶,還有“朕知道了”小蛋糕,將“文化”與“感化”巧妙聯結在一起,讓你把朕吃下肚!

“自敘帖”寢具

台北故宮曾授權兩家寢具公司,以唐代高僧懷素《自敘帖》、《清明上河圖》等局部圖像作為元素,嚐試開發沙發、床單等家具和寢具係列。其中,“自敘帖”寢具,在島內高級飯店台北西華飯店的總統套房就有裝置。這套“自敘帖”寢具從懷素以狂草體寫的《自敘帖》中擷取精彩段落,共64行字進行創新排版,在真絲上展現草書的動感筆觸。背靠它入睡,會做一個什麼樣的夢呢?

另外還有取材自元代趙孟頫《赤壁賦》的矽製赤壁賦杯、取材自“富春山居圖”的餐墊、源自清雍正畫琺琅雲紋穿帶盒紋飾的手鐲,以及來自清代乾隆嘉慶年間經典天球瓶靈感設計的迷你文具夾,還有從乾隆年輕時的畫像中獲取靈感,創造出的吉祥物清先生以及清先生造型的一係列椒鹽瓶、蛋杯等生活用品、為消暑飲品“三清茶”的乾隆禦飲……

這些文創品富有情趣,更是很有人情味,也讓台北故宮從神壇走向了民間。有機會的話不妨買來一些放在家裏,時不時把玩一番,生活是不是也有趣了許多呢?

(黃笑山薦自《藝術品鑒》)

責編:E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