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馬丁·路德·金這幾段演講詞中,第二段以“一百年後的今天”領起的排比句,從黑人沒有自由,受著種族隔離和歧視,過著貧乏的生活乃至受虐待遭驅逐的政治、經濟、人生、法律待遇等方麵集中地揭露了黑人悲慘嚴酷的生活現狀,給人以心靈的震顫;最後一段以“懷著這個信念”領起的排比句,表述了所要進行的不懈努力、鬥爭原則和奮鬥目標。文中排比句式的運用,如江河奔騰,氣勢磅礴,既淋漓盡致地表達了演講者的思想和感情,又產生了激動人心的修辭效果。
第9節雙關
雙關就是有意識地使用同一個詞或同一句話,在同一個言語環境中兼有兩重意思:表麵上是說這件事,實際上是指另一件事。一語雙關,能使話語含蓄、幽默,饒有風趣,還能加深語意,引人思考,給人以深刻的印象。
有個人十分貪杯,常常喝得酩酊大醉。朋友們都很痛心,一再勸他不要濫飲,無奈他就是聽不進去。大家商量來商量去,決定設一條妙計,嚇唬他一下,也許能嚇住他。一天,當他大醉大吐之後,朋友們弄來一塊豬肝,沾些汙物,給他看過,說:“人有五髒才能活命,現在你喝酒無度,吐出一髒,隻有四髒了,生命已經十分危險,今後不要再喝了。”哪知這人醉了心不糊塗,他故意撒酒瘋:“唐三藏都能上西天取經,何況我還有四髒呢?”
酒鬼運用諧音字,把“藏”與“髒”牽扯到一起,令朋友們無可奈何,充分顯示了這酒鬼的機智。
紀曉嵐與和珅同朝為官。紀曉嵐任侍郎,和坤任尚書。有一次,兩人同飲,和珅指著一條狗問:“是狼是狗?”紀曉嵐非常機敏,立即意識到和砷是在轉彎抹角地罵自己,就給予還擊。他泰然自若地回答道:“垂尾是狼,上豎是狗。”
“是狼”與“侍郎”諧音,“上豎”與“尚書”諧音,和珅用諧音攻擊紀曉嵐,自以為穩操勝券,聰明卓絕,沒想到紀曉嵐用同樣的技巧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使狡猾的和珅沒有占到絲毫便宜。
三個朋友到一家小酒店喝酒,店裏隻剩下一個空位子。三個人各不相讓,爭吵不休,最後商定:“誰吹的牛大,誰就座這個位子。”三個人中有一個是盲人。他搶先說:“我目中無人,該我坐這個位置。”另一個是矮子。他說:“且慢,我不比常(長)人,應該由我來坐。”第三個人是駝背。他不慌不忙地說:“你們都別爭了,其實,你們都是直(侄)背(輩)的,這個位子,理所當然應由我來坐。”
第10節反問
美蘇關於限製戰略武器的四個協定剛簽署,基辛格就在莫斯科一家旅館裏,向隨行的美國記者團介紹這方麵會談的情況了。當時已是5月27日淩晨一點,他競毫無倦意。“蘇聯生產導彈的速度每年大約250枚,”基辛格微笑地透露道,“先生們,如果在這裏把我當間諜抓起來,我們知道該怪誰啊。”
敏捷的記者們於是接過話頭,探問美國的秘密。“我們的情況呢?我們有多少潛艇導彈在配置分導彈頭?有多少‘民兵’導彈在配置分導式多彈頭?”一個記者問道。基辛格聳聳肩:“我不確切知道正在配置分導式多彈頭的‘民兵,導彈有多少,至於潛艇,我的苦處是,數目我是知道的,但我不知道是不是保密的。”記者說:“不是保密的。”基辛格反問道:“不是保密的嗎?那你說是多少呢?”記者傻了,隻好“嘿嘿”一笑。
,反問是用疑問的形式表達確定的內容的修辭方式。反問寓答案於問句之中,思想內容恰與句子的表麵意思相反:語句表麵意思是肯定的,內容則是否定的,反之亦然。
運用反問能夠加強語勢,把原來確定的意思表達得更加鮮明且不容置辯,所以,容易集中聽眾的注意力,給人造成強烈的印象,容易喚起人們的想像和激情,比正麵表達更能產生力量。
卡耐基說,如欲說服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舉出例證反其問之,它遠比正麵辯駁要有更大的說服力。
有一次,拿破侖對他的秘書說:“布裏昂,你知道嗎?你也將永垂不朽了。”布裏昂開始不解拿破侖的意思。拿破侖解釋說:“你不是我的秘書嗎?”
布裏昂明白後,笑了笑說:“請問,亞曆山大的秘書是誰?”拿破侖答不上來,讚揚道:“問得好!”
問得好,好在哪兒?
布裏昂明白拿破侖的意思,雖並不寄希望於依靠名人揚名,但仍不忘作為秘書對主帥的尊重,所以采用表麵請教、實則反問的方式:“請問,亞曆山大的秘書是誰?”證明了大前提的不可靠性,使拿破侖的結論不攻自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