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公司為了取得與銀行談判的勝利,就成功地采用了“意大利香腸法”的談判策略。第一步,保險公司首先從銀行那裏得到尚未參加保險的客戶的名單,向他們寄送保險廣告。通過廣告宣傳,使越來越多的客戶投保。第二步,當保險公司爭取到百分之九十的市場之後,他們又勸說銀行,使他們進一步爭取到市場的百分之百,使其成為當地唯一受市立銀行協會指定的保險公司。第三步,保險公司以此為基礎,采用同樣的辦法向全國出擊,最終成為在同行業中遙遙領先的公司,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談判勝利。
使用“意大利香腸法”的談判策略,最關鍵的在於爭取利益的時候一定要循序漸進。如果連腳跟都未站穩,就想一口吃個大胖子,就如一把就從對方的口中把香腸全部奪過去一樣,對方無論如何也要同你爭執到底,到頭來連一片香腸都得不到手。正因為這樣,在談判過程中往往將自己的全部利益加以分散,使一部分利益從一些條款中得到,而另一部分利益則從另一些條款中得到。這樣,將各個條款中得到的利益加在一起就構成了自己的總體利益,將各個局部的利益加在一起就構成了自己的全部利益。
第7節拋磚引玉
在談判中,妥協和讓步的真正意義除了促使雙方達成協議之外,很重要的一點還在於通過微弱的妥協和讓步作為先導,以引發對方的重大讓步或者實質性的讓步作為回報。用通俗的話說,就是吃小虧占大便宜。如果把自己一方微小的讓步比喻成為“磚”,那麼對方所做出的重大或者實質性讓步帶來的利益則為“玉”。這就是談判中的拋磚引玉法。
戰國時期,在和楚王的談判中,秦國的張儀就成功運用了拋磚引玉的談判方法,使楚王心甘情願地歸順了泰國。
二者談判中,張儀對楚王說:“強大的楚國和強大的秦國對抗,這樣的後果就是秦國和楚國兩敗俱傷。因此希望大王仔細考慮,如果秦楚兩國結盟,秦國攻占陽晉,必定掌握封鎖天下胸口的要害。大王再派遣軍隊攻打宋國,用不了多長時間,宋國就屬於大王了。然後大王再向東進軍,那麼泗水流域的許多小諸侯國就全部歸附於大王您了。天下最堅定的相信合縱結盟的是蘇秦,他被封為武安君,做了燕國的相國以後,就暗地裏和燕王謀劃攻破齊國。他假裝獲罪逃亡到齊國,齊王收留他做了相國。兩年後他的陰謀被發現了,齊王就把蘇秦給車裂了。以這樣一個奸詐虛偽、反複無常的蘇秦,卻想經營天下、統一諸侯,當然是不可能成功的了。”
在回顧了楚國的曆史並分析了楚國處境的利弊後,張儀話題一轉,接著對楚王說:“如今秦王和楚王國境相接,土地相連,地形上本來就是親近友鄰。大王如果能夠聽從我的話,我將請秦國太子到楚國作為人質,楚國太子到秦國作為人質;請允許秦王女兒做大王的女人,再獻上有一萬戶人家的都城,永遠結為兄弟之國,從此以後再不相互攻擊。我認為任何計謀都沒有比這對楚國更為有利的了。”
在聯合的六國中,像楚國、齊國這樣的國家無論國土麵積、軍事實力還是人口、財富都比其他國家如燕、趙、韓等國強大得多,因此多年來與他們聯合在一起,楚王早就心生不滿。畢竟不如自己獨自占領一大片土地,擁有大量的人口和財富更好一些了。而且楚王認為自己的地盤擴大以後,軍事力量也強大了,今後完全有實力與秦國一較高下,何樂而不為之呢?想到這些,楚王隨即對張儀說:“楚國偏僻鄙陋,寡人’年幼‘,不懂得治國長遠之計,今天有幸得到先生賜教,願以全國聽從先生之計。”於是就派遣使者率領一百輛戰車,帶著一些珍貴的珠寶玉器等禮品,前往秦國獻禮。張儀成功地說服楚國之後,六國聯合的同盟也相繼被其“說”破,再也無力與秦國相抗衡,逐個遭到了滅亡的命運。
在張儀同楚王的這場談判中,張儀之所以能夠令楚王同秦國達成有利於秦國的協議,除了他那套聽上去相當誘人的理論之外,最根本的就是他提出了交換兩國的太子做人質,讓秦王的女兒做楚王的小妾,另外還送給楚王一萬戶人家的都城作為妥協和讓步的條件,表示秦國對合作的一片“誠心”,最後達到了秦楚聯盟的目的。而楚王“以全國聽從”,實際上已經被秦國吞並,不僅沒有實現自己稱霸的願望,反而比六國中其他五個國家先遭到滅亡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