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潛規則之苦——在中國不能不懂點潛規則(1)(2 / 2)

小軻問:“難道我做錯了嗎?”

老板說:“難道你沒意識到?”

小軻問:“我錯在哪裏?”

老板說:“辦公室裏有一個老板就足夠了!”

小軻哭泣著離開了公司。

瞧,“辦公室裏有一個老板就足夠了!”老板的借口看似冠冕堂皇,卻切中要害。誰讓你站在老板的位置指手畫腳呢?

有些時候,員工是無意識地站在老板的位置上,所做的也隻不過是老板肯定同意的事情,他當時並沒有意識到有什麼不對,甚至還以為,既然老板也會這麼做,我替老板做了,又有什麼不可?可是,他沒有想到,老板在意的不是你做事的結果,而是你站在了他的位置上。你把原本屬於他的職責範圍內的事情處理了,他自然會不高興。再者,雖然是些小事,但你擅自替老板做主,就成了大事,你無視老板的權威,剝奪了老板拍板的權力,這是老板最忌諱的,他勢必會給你點顏色瞧瞧,殺殺你的“威風”。

有的員工在老板創業初期,就跟老板一起打拚,為公司的發展立下了汗馬功勞,也同老板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自然在公司裏就有一定的特殊地位;有的員工長期在老板身邊工作,深得老板的信任。這樣的員工容易產生錯覺,以為深受重用就消除了與老板之間的界限,從而不自覺地站在老板的位置,替老板做起主來。

我要說的是,雖然你的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維護公司的利益,但即使你做對了,老板心裏也不會舒服,更不會接受這樣的事情,因為作決定的應該是他,而你不過是一個執行者。學會在職責範圍內行事吧,切莫越俎代庖,否則後果可能會很慘。

再苦也要笑一笑:

該說時方說,該做時再做。無論什麼時候,隻要上司沒有授予你定奪的權利,你就不要自以為聰明自作主張。無論我們有多大的把握相信自己的判斷力,無論你代替上司決定的事情有多細微,都不能忽略“他同意”這一關鍵步驟。

▲小心越級彙報的雷區

陳漢林畢業於重點大學中文係,從某大學畢業後分配到某報社文藝部工作,擔任副刊編輯。他理論基礎紮實、才思敏銳,參加工作沒幾年,由他編輯發表的不少作品被國內多種文摘類報刊轉載。他自己還勤奮創作,先後在省內外報刊發表了大量作品,引起業內人士的關注,而且,在他的努力下,文藝部開展了不少群眾性的工作,均取得成功。由於陳漢林越來越受到同事及作者的尊重,影響漸大。部主任慢慢地感到了他對自己的威脅,開始排擠陳漢林、對他的合理性建議也不予采納。

久而久之,陳漢林和部主任的關係變得微妙起來,兩人中間出現了一條無形的溝壑:

陳漢林不但多才敬業,而且在事業上具有一定的開拓精神、創新意識。由於和部主任關係的“不妙”,他的一些想法無法付諸實施。於是,他幹脆越過部主任直接和總編輯去談。談他的計劃、設想,希望能得到總編的支持。

結果不難預料。陳漢林的計劃不但沒能得到支持,還引起部主任強烈的反感。

許多員工有越級彙報的經曆,因為有事無法與自己的直接上司溝通,就越級,找到老板的老板。這樣做事的員工,多半不太單純地是為解決問題,或者至少讓人看來是這樣。

這樣做可能是出於無奈,也可能是無意,但不管怎樣,越級彙報是違反職業倫理的,有時甚至是不道德的。這不僅不利於問題的解決,反而使問題複雜化。

對於總編來講,在陳漢林和部主任之間,他不能不考慮中層幹部的威信、情緒等因素,不能不維護管理階層;再者,越級報告,事實上破壞了正常的管理模式,使總編憂慮;

越級報告失敗,陳漢林的處境可想而知。和部主任關係的惡化,致使他的工作處於極端被動的狀態。無奈,他提出申請,要求調離文藝部,去其他部門工作。

越級報告,一般基於兩種情況:一是認為頂頭上司能力不強、水平不高,又不賞識自己、甚至壓抑、排斥自己;二是和頂頭上司關係徹底破裂,無法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