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痛苦歸根到底是因為能力的缺失,不管是職場規劃能力、平衡心態能力、人際溝通能力,還是個人專業能力,所以,從源頭講,“痛”的解脫之道隻有一個:讓自己更強。
▲行動力勝於雄辯
一個朋友畢業後到一家報社當財經記者。一次報社策劃了一個企業家訪談欄目,社裏一直想采訪一位從事房地開發的大老板,主要還是聯絡一下感情。這位老板處事低調,多次婉言謝絕了邀請。由於這位大老板從未在這家報社做過廣告,對報社而言,這意味著一筆潛在的、巨大的廣告費的流失。請客客人不參加,送禮又不妥當,連美女記者出馬也無濟於事。社領導頗為頭疼。
剛開始這位記者也向其他人一樣,采取死纏爛打的方式,但發現那根本就沒有用。“防火防盜防記者”已經成為很多企業的日常重要工作:一是電話打不到他手裏,全部被秘書擋駕;二是很難見到他本人,他上下班都是通過連接辦公室和車庫的電梯,外人無法進入;三是即使見到他,前呼後擁的也無法靠近。
而這位記者是個很聰明的人,決定采取迂回戰術。他通過在公司工作的哥們的哥們的哥們打聽到,老板的夫人剛剛去世,兩人感情很深,老板每個周末的黃昏都要到公墓去坐一會,沒有任何隨從。正好他去世的奶奶也安葬在那裏,於是他在周末買了鮮花早早地就到了公墓,先給奶奶獻了一束,然後找到老板夫人的墓碑,獻上一束花,然後靜靜地等待著。黃昏時分,老板果然來到公墓,他神態淒涼而凝重,步履蹣跚,完全不像平時那樣。他看到一個陌生英俊的小夥子在夫人墓前默哀,迷惑不解,就問他為何給一個死去的陌生人獻花。該君在最恰當的時候、最恰當的地方、說了一句他有生以來最恰當、最有水平的話:“天下的母親都是一樣的!您看,她們柔和而慈善的眼神是那麼相像!”老板心裏咯噔了一下,大為感動,於是和他攀談起來,深情緬懷了夫人,熱淚盈眶,完了,還到他奶奶墓前拜謁一番,然後兩人從公墓一起回城,在一家酒樓吃飯,後到茶樓喝茶,談得頗為投機。
幾天後,他以老板提供的材料,寫了他的情感史,尤其是夫妻感情,真摯感人,在發表前讓老板先提意見,如果不滿意就不發表。這樣的稿件和通常寫老板的那類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人”、“超人”稿件完全不一樣,老板看後非常滿意。稿件發表後,為老板贏得了良好的口碑,老板和報社的合作也就開始了。
沒有條件的創造條件也要執行,是“靈活製勝”。越有行動力的人越有競爭力。
如果一遇到困難就退縮,去告訴老板不可能辦到,老板還要雇用員工做什麼。記住:老公需要的是讓自己的命令最大限度的執行下去的幹將之才,而不是一個無能之輩。
能夠證明你的能力的東西隻有一樣:行動。
多說不如多做:那麼一個人為什麼執行起—件事情會如此之難呢?原因是難在堅持。與人生的許多事情一樣,工作能夠獲得成就,最關鍵還是在於堅持。就如那些飯店門口為顧客開車門的侍應生,做一段時間不難,但是,能夠長年累月地堅持下來的,也隻是那些星級賓館的侍應生了。其實,三星級賓館與五星級賓館之間,在硬件上的差別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大,真正的差別就在於服務上,而什麼樣的服務才是好的服務呢?其中的差別就在於一種持之以恒的落實。
對於進入企業的新職員,能不能成為企業的人才,其擁有的知識水平固然十分重要,但能否先成為別人出色的執行機器。
如果不去實行,再好的主意也是等於零:難道行動真是那麼困難嗚?我提倡一個人具有行動力,並不是要你跑步就一定要爭取第一,跳高一定要獲得冠軍,而是要根據你的自身能力,積極邁出第一步,而且每天都堅持跑下去。這就是一個人的行動力。
再苦也要笑一笑:
行動力勝於雄辯。要培養自己具備良好的行動力,當我們一想起某件事情時,就應該立刻去辦,決不猶豫。拖延下去,最終結果隻能是一事無成。
▲把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能力
一位年輕編輯應聘到一家文化公司後,隻用三天時間就當上了編輯部主任,你知道他用的是什麼方法嗎?
這個年輕人很聰明,或者說很狡滑。上班第一天,他裝得像個小學生什麼也不懂的樣子,虛心地向這個請教,向那個請教,提的問題都很膚淺。同事們見他態度好,雖然對他心存輕視,但並不討厭。
上班第二天,這個年輕人找機會跟每一位同事聊天,對工作發表一些並不高明的見解。一般來說,大部分老員工都能發現公司存在的一些問題,對解決這些問題也有一些自己的想法。隻不過,如果老板不來向他們請教的話,他們是不會主動向老板提建議的。當年輕人在孔夫子門前賣三字經,在魯班門前耍斧頭時,老員工當然覺得他的想法太幼稚,忍不住糾正他,並發表自己的見解。這正好達到了年輕人拋磚引玉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