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晚上,年輕人將老員工們的各種觀點整合在一起,設計了一套詳盡的工作方案。第三天,他將這套方案交給老板,並坦率地談了一些自己的想法。老板大驚:此人才來三天,就對公司的情況了如指掌,而且能設計出這麼出色的方案,真是奇才。他當即決定,任命年輕人為編輯部主任,將原來的主任調為他任。
這些都是把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能力的好例子,他們在開始時都幹著一些普通工作,沒有人注意他們,更沒有人會認為他們是自己的競爭對手。可是他們並沒有放棄,堅持學習,不斷地充實自己,上帝就會為你多分一份麵包。
曾經有人問牛頓,為什麼會取得那麼大的成功?牛頓意味深長地回答:“我之所以比別人看得更遠,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曾經聽過這樣的故事,某科技人員經過幾年、十幾年的科學攻關,終於獲得某項技術突破,等到成功之後,去申報專利,才發現其實是人家早已研究出來的成果。
而另外一個故事,則讓我們看到主人公的聰明,凱特——一個在電子通訊剛剛興起時很有名的人,在他20歲的時候,竟然出了一本20萬字的書《電子通訊故障排除大全》,並且獲得不錯的市場反映。撇開對他的爭議不說,他的方法倒是很值得我們學習:通過大量的實踐與知識積累,廣泛收集相關資料,並盡可能地深入學習,成為該專業的專家。其實,凱特做的事情,絕大多數人也可以做到。
真正善於學習和工作的人,一定是那些隨時隨地注意觀察的人,他們擁有世界上最具活力與潛能的大腦,因為他們都如此地重視學習!
此外,你還必須清楚的是,學習絕不是簡單的模仿,更不是原搬照抄。有一則寓言,講一隻烏鴉看到老鷹從天空中俯衝下來擒住了山羊,十分羨慕,也模仿老鷹的樣子,從天空中俯衝下來,結果爪子插入岩石中不能自拔,被牧羊人捉回家中。烏鴉的學習精神令人佩服,但是烏鴉要認清自己,如果要想蛻變成了老鷹的話,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而不隻是簡單的學習老鷹的姿勢,它也許要鍛煉自己的力量、反複磨礪爪子,練習眼力……隻有這樣,烏鴉才可能抓到山羊,變成一隻威猛的雄鷹。
所以,學習一定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經驗是人家的,切勿簡單模仿,弄巧成拙。
再苦也要笑一笑:
在這個世界上,上帝總是會偏愛那些刻苦勤奮的人,不斷地努力付出總是會有回報的。善於學習,善於總結,把別人的經驗變成自己的能力,這是你跳躍歲月之河的最佳捷徑。
▲要做就做最好
有一個有關韋爾奇的故事。他曾自以為專業知識和能力很紮實,所以對待工作也很隨意。有一天,老板直接交給他一項任務:為一家知名企業做廣告策劃方案。由於這件事情是老板親自交代的,韋爾奇自然不敢絲毫懈怠。一個月後,他拿著自己設計的方案走進了老板的辦公室,畢恭畢敬地放在老板的辦公桌上。
誰知老板隻是隨便地看了看,說:“這就是你能做的最好方案嗎?”
韋爾奇一愣,沒敢吱聲,什麼也沒說,拿起方案,走回了自己的辦公室。
韋爾奇絞盡腦汁,思考了好幾天,修改後交到老板麵前,老板還是那句話:“這就是你能做的最好方案嗎?”
第一次老板這樣說的時候,他隻想好好改改一定就沒問題了。而第二次,老板又這樣說的時候,韋爾奇似乎聽到了一種輕視和不滿的聲音,但是他沒有說什麼,又拿著方案回到了自己辦公室,暗暗下決心一定要拿出一個最好的來。
這樣反複了四五次。最後一次的時候,韋爾奇充滿自信地說:“是的,我認為這是最好的方案。”果然,方案被批準通過了。
這次經曆之後,韋爾奇感歎地說:“不要懼怕老板的不滿,更不要懼怕要求的苛刻,隻要努力地不斷改進,不斷完善,就一定能做得最好。”
在後來的工作中,韋爾奇學會了一個給自己出難題來提高自己工作質量的方法,那就是經常問自己:“這就是我能做的最好方案嗎?”然後對其進行不斷地改善。
做任何一件事對你的人生來說都是極具意義的。做一位泥瓦匠,你也許會從磚塊和泥漿中發現詩意;做一名圖書管理員,你或許可以在工作之餘使自己獲得更多的知識;做一名教師,也許你對教學工作感到厭煩,但是,隻要你走進教室見到學生,你一定要有做就做到最好的心態。
在日本廣為傳頌著這樣一個真實動人的故事:
許多年前,一個女孩來到東京帝國酒店當服務員。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因此她很激動,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幹!可是她沒想到,上司竟安排她洗廁所!
洗廁所!沒人愛幹,更何況從未幹過粗重的活,細皮嫩肉,喜愛潔淨的女孩子!當她用自己白皙細嫩的手拿著抹布伸向馬桶時,胃裏立刻“造反”,翻江倒海,惡心得想嘔吐卻又怎麼也嘔吐不出來。而上司對她的工作質量要求特高:必須把馬桶抹洗得光潔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