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沒有任何困難,所有的情景曆曆在目:3分
——能記起某些細節,但是不能十分確定:2分
——一些重要的細節想不起來:1分
——幾乎沒有任何印象:O
(3)在某天晚上睡覺前努力回憶一下自己當天讀的報紙上或者當天看的電視上都有什麼新聞,然後記錄自己的得分:
——一切都記得清清楚楚:3分
——隻記得所有的大標題,但是內容已經完全忘記:2分
——有個大標題已經想不起來了:1分
第二天在看報紙或者看電視時,記住提醒自己要認真看。晚上繼續回憶當天的報紙和電視內容,並記錄自己的得分:
——一切都能記得清清楚楚:3分
——能記得所有大標題,但是有些內容已經比較模糊:2分
——有個大標題已經想不起來了:1分
【評價】
這並不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心理測試”,而是給你提供一個觀察自己、與自己對話的方法,從而使你能夠更好地了解自己。
在進行完這三組測驗之後,比較一下自己當時記錄下的分數情況:
——如果完全隨機的回憶與事先有提醒、有準備的回憶之間存在很大的差別,這說明倘若你不記著提醒自己注意周圍的事物,你就會像一個機器人一樣地活著!但是,隻要你對事物加以關注,就完全能夠回憶起一切——你的大腦在要求更好地發揮自己的功能。
——如果完全隨機的回憶與事先有提醒、有準備的回憶之間差別不大且得分均很低,這說明你的記憶功能出現了某些障礙。有可能是因為你不知道如何正確地去看,正確地去聽,即使你有意識地提醒過自己也無濟於事;或者是因為你總是受一些因素的幹擾,以至於將自己剛剛注意到的事情抹去了;也可能是因為你不能長時間地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同一個事物上。
第二節人是怎樣記住東西的
為了使大腦的記憶功能更加有效,我們就需要掌握構成大腦記憶功能的腦細胞狀態,也就是大腦的三個基本過程——識記、保持和再現(回憶)。
識 記
識記——或者說注意——意味著對某一個事物的關注不僅僅停留在粗略的一瞥上。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時刻刻都在進行著從外界信息到大腦反映(或者是大腦反映到大腦信息)的活動,因此很容易養成對周圍的事物看上一眼,然後繼續趕路的習慣。但是,對於那些實際上根本沒有被引起注意的事物,我們怎麼可能記住呢?任何記憶過程都是從對事物的識記開始的:小孩子會本能地做到這一點;而對於成年人而言,隻需要看上一眼,腦子稍微轉一轉就能做到識別事物。但是,僅僅能識記某物並不一定就能夠記住,我們還必須采取小時候那種認真的態度去密切觀察,去仔細聆聽。
保 持
要將某些東西保留在記憶中,需要強行保持。所謂強行保持,就是將我們識記的東西同在記憶中已經保留的東西之間建立一種聯係;也就是說,要產生某種聯想,甚至多種聯想。這種聯想越密切,剛剛識記的事物就越容易長久地保留在記憶中。
但是,僅僅依靠這樣的聯想還是不夠的。你必須把這個名詞歸類,以方便下次輕易地找到,就像圖書館裏給書分類一樣!否則,你可能將它存在記憶中了,但是到了需要使用時卻無法回憶起來。試想,如果圖書館裏的書沒有分類,你怎麼可能從書架上擺放的成千上萬本書中找到你想要的那一本呢?而你的記憶庫中所儲存的信息不止成千上萬條,甚至可能有幾百萬或者上億條……
事實上,所有活動不管是簡單的還是複雜的,不管是隻有早上才進行的還是隻有晚上才進行的,也不管是我們單獨進行還是和朋友們一起進行的,我們連想都不用想就能自動地將這些識記內容或者行為進行歸類。因為這已經是大腦的一種習慣行為了,隻要我們想到了這些內容,大腦就能夠自動完成!
所以,我們需要重複!當然這種重複不能像小孩子們背乘法口訣一樣機械地進行,而應該通過經常跟別人談論,或不斷回憶與之相聯係的信息來進行。大腦中最久遠的記憶往往是最深刻的記憶,因為許多年以來我們會經常不斷地回憶起它們——這也就是經常重複的結果。
再 現 (回 憶)
回憶活動不會在大腦中自動進行。
為了記起某些信息,我們往往需要深入挖掘記憶庫,讓這些信息浮現出來。但是,我們經常會不顧方式,雜亂無章地將所有的信息左翻右扔,弄得一團糟。而事實上,大腦的這種機能非常神奇,它時時刻刻都能夠自動作出反應,就像汽車隻要放在第二擋上,就能夠非常平穩地前行一樣……
我們用下麵的比喻來解釋一下。已經記住的事物都好像係在一根根絲線上;要想回憶起某件事,就必須找出正確的絲線。這些絲線實際上就是一些可供聯想的來源:在保持記憶的過程中,儲存得越多,我們就越容易找到合適的絲線和新信息相聯係!此外,如果這些絲線按照不同層次來歸類,一旦我們找不到合適的絲線時,隻需要找到合適的層次,問題即可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