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城市之光(2 / 2)

“女子也要上學?”楊妙真像看怪物一樣看著巴根台。

“那女人為什麼不能上學?女人並不比男人傻啊。”巴根台也看著楊妙真。

楊妙真柳眉倒豎,大吼起來:“胡鬧!男女有!這要是在一個學堂裏,有男有女,傷風敗俗啊!你敢保證沒有事兒發生?又有哪個人家敢把家裏的女子送到學堂裏讀書啊?女子無才就是德嘛,自古就是女主內,男主外,學那些物理化學杠杆齒輪啥的幹什麼?!你瘋了麼你!”

巴根台沒有跟著楊妙真的心情走,他仍然平靜的說道:“四姐,你也是女子,你比哪個男兒差了?如果你讀書識字會算術,你想過你會做出什麼成就麼?豈止是一杆梨花槍打天下的楊四娘?

咱們益都什麼都可以沒有,就是不能沒有讀書識字的人。有人咱就有糧,有衣,有房屋,有子孫。女人也是人,她們如果有機會讀書,不僅會出第二個楊妙真,還會出女孫河,女帥桐,女陳鬆!”

楊妙真忽然臉色紅了,她眼神迷離的說道:“你說我不比男兒差?”

巴根台說道:“不是我說,是全天下都知道,你是女中英豪。”

楊妙真羞澀的說道:“傻小子也會拍馬屁了。。。。。。。。。”她神色一凜,繼續說道:“你別撿好聽的說,我就是不同意女人進學堂,你也可以問問益都百姓,哪家人會把自己女子送到學堂,整日跟半大小子們廝混。”

巴根台長歎一聲,不再堅持。說服楊妙真容易,但是能說服數十萬益都百姓麼?民心如此,他也無能為力。看來女人讀書進學堂,還有很長的路走,民智未開的時代,任何一點進步都需要耐心啊。

在益都工業區,最高層的建築是2座5層大樓,其中一座是高等工程技術學堂,這代表著未來的希望。另一座,就是益都醫院,這代表著現實的苦難。

醫院的院長,是回鶻郎中赫裏買,是正骨的專家。限於醫療條件,隻有內科、外科、骨科、產科四個科室,目前隻能是中醫療法。楊妙真千方百計搜羅了一些藥材,使得醫院能夠正常運轉。

但是益都地區最常見的,其實是外科創傷疾病,大部分死亡是因為傷口感染。在益都工業化過程中,是以大量工人的死傷為代價的。巴根台給這些醫生講了一些外科手術的知識,也生產了一些手術器械,如果遇到感染,隻能截肢救命。

巴根台無數次的想試製抗生素,但是以現在的條件,根本就不可能。比如,沒有玉米油就根本無法培育青黴素培養基,這時候的玉米還在美洲的大地上生長,世界其他地方根本就沒有這個東西。再者說,也沒有甜瓜種提供有效的青黴素黴菌。他更沒有電力設備,提供恒溫恒濕環境。真正的抗生素生產,至少現在還不可能。

雲南白藥倒是有條件生產,但是那配方到21世紀都是世界之迷,巴根台也無從掌握,隻能作罷。

巴根台沒有想到的是,這1年的艱苦建設,奠定了益都山區的社會結構和核心價值觀。益都,實際上是一個四麵八方流民聚合的社會,天南海北,各行各業,各族人等都有。他們剛進入益都的時候,大多數身體衰弱,饑寒交迫,很多還有各種疾病。楊妙真一邊安排飲食調理,恢複他們的身體,一邊清理個人衛生,有病看病。然後才發給衣物,登記造冊,正式進入益都城,成年人安排適合的工作,老人安排住房,孩子安排學堂讀書。

益都建設最基層的編組是十人隊,有什長統一指揮,十個十人隊是一個百人隊,十個百人隊是一個千人隊,十個千人隊是一個萬人隊。這些生產領導人,大部分都是原益都紅襖軍,還有就是各行各業有經驗的老師傅和匠人,由楊妙真統一任命。

數十萬人口的戰天鬥地,不僅要有組織,還要有嚴明的紀律,這些紀律就形成了益都最早的法律。最終形成了一個整體勞作的團隊,進而形成了一個社會。

更重要的是還形成了這個社會的核心價值觀,因為所有人都一無所有,所以人人平等。物資有限,任務繁重,隻能由老營統一分配各類資源,由各個工地統一分配任務。而分配的原則就是人人平等,每個壯丁是一樣的食物量,也是一樣的工作量,沒有任何人有特權。

各行各業的代表人物,在鳳凰山老營對重大事情統一商討,一同決定。由於楊妙真和巴根台在益都建設中的巨大威望,和在楊安軍政體係中的絕對地位,所以一般性的事物,還是這兩個靈魂人物商量決定。一般情況下,楊妙真坐鎮鳳凰山,協調物資、人員。巴根台深入一線,指導各行各業的開拓發展。

所以人人平等,服從老營的觀念深入到每個人的頭腦中。益都,正在從最初的混亂、迷茫、千頭萬緒之中找到方向,開始形成一個整體,城市曙光初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