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心理養生很重要(1 / 3)

學會心理養生,學會愛自己,好好疼惜自己。對自己的愛,溫暖中浸透甜蜜,快樂中伴隨幸福,感知中蘊藏感悟,關愛中體現本性。隻有懂得心理養生,我們才能在精神上保持良好狀態,才有精力把握好自己的幸福生活指數。

第一節 戰勝心理罷工

北大人語錄

1949年以前,雖然北平研究院有一個原子學研究所,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內也設有核物理部分,但是論其當時的工作條件、人員情況,真可以說是徒有其名。以北平研究院原子學研究所為例,全所研究員隻有何澤慧和彭桓武教授,此外有一名助理員、一名事務員。所址一部分在東皇城根一處四合院內。當局每月撥給的全部經費,隻夠買十幾隻真空管;室內空空蕩蕩,儀器設備奇缺,我們隻好騎著自行車大街小巷跑舊貨攤、廢品站。我們曾經從天橋拍賣行買回一台舊車床,自己製作一些簡單儀器。

凡事都要腳踏實地去作,不弛於空想,不騖於虛聲,而唯以求真的態度作踏實的工夫。以此態度求學,則真理可明,以此態度做事,則功業可就。

——錢三強

心理罷工是最近幾年出現的新名詞,根據書麵解釋來說是指員工對個人工作積極性和主動性的有意放棄,從而引起工作狀態的懈怠。“心理罷工”的員工因為心理變化的影響,被迫做他們不得不完成的工作,而對其他方麵的努力和創新,內心有很強的抵觸心理,在內心中感到厭煩,不僅在工作中一拖再拖,而且直到不能拖時才勉強去做。

盡管心理罷工是現在出現的新名詞,但這種現象並不是現在才出現的,而是一直存在著。任何一個人在完成工作和任務的過程中,都會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和理由而產生消極或負麵的心理狀態。尤其在通往理想和成功的路途上,很多目標和夢想的實現是需要長時間的努力和拚搏的。身心的承受能力被消耗一定的程度,就會出現心理上的疲憊,導致出現心理罷工的狀況。個體感覺自己的智慧被掏空、情感被耗竭、意誌被消磨,奮發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降低、甚至消失,從而導致對先前努力和付出的放棄。即使表麵看上去沒有明顯地拒絕,好像仍在堅持,實際上內心卻對工作感到抵觸、厭煩。質量不如從前,進度也會一拖再拖,這樣的拚搏所得到的結果可想而知。

老李是一位在國企工作多年的老員工。老李經常回憶起自己剛剛到企業工作時候的情景,那時候的他意氣風發,每天在工作中都充滿了活力和朝氣,身上似乎總有使不完的力氣。他積極學習各種工作技能,完成好自己的本職工作的同時,還不忘記利用業餘時間去搞科技革新,為企業的發展作出了很多貢獻。然而不知從何時開始,老李對於工作不再有最初的熱情,他失去了工作的動力和激情,每天麵對自己分內的工作都帶有消極的情緒。而額外的工作則一點都不想做,內心對這些工作產生了強烈的抵觸心理。老李再也沒有當初的激情去研究新技術,更不要說去搞技術革新了。

老李的這種狀態就是典型的“心理罷工”,長時間處在單一的工作崗位上,隨著年歲的增大,日積月累的心理疲憊讓老李處於了心理罷工的狀態,於是在工作中出現了上述的狀況和情緒。心理養生對人生的每個階段都很重要,尤其是人到中年之時,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但是卻由於多年來的工作和生活導致了惡劣的心理環境,因而產生了心理罷工。

這個時候做好心理養生、戰勝心理罷工,才可以走出心理罷工的沼澤地,重新回到陽光燦爛的生活裏,帶著飽滿的激情麵對工作,開創事業的又一輪高峰。

每個人都有懈怠和懶惰的心理,隻是每個人的程度不同而已。許多時候,許多人都有這樣一種想法:工作太單調、瑣碎了,沒有什麼前途。在各種借口和抱怨之下,便開始懈怠工作。一旦在工作中出現了怠慢的情緒,工作效率就會降低,進取心自然也就消退了。更為可怕的是,養成習慣的話,就會讓人陷入一種應付、懈怠工作的惡性循環之中,使得整個人生黯然失色。

因此我們要去有意識地克服倦怠心理,最大限度地激發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養成不斷奮鬥的好習慣。堅守的目標和理想既是一種能力和克己的訓練,也是讓我們的人生走向輝煌的唯一道路。所以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要讓杜絕懶散的心理,讓自己勤奮起來,讓自身對未來充滿熱忱、富有思想、幹勁十足,才能把自己的事業帶入成功的軌道。因此,我們要給自己一個奮鬥的理由,鍥而不舍。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和挫折,都不會偷懶和拖拉,腳踏實地,這樣每向前一步,我們就更加接近夢想,即使這個過程充滿艱辛,我們也會非常高興。向著自己的既定目標勤奮工作,還要盡善盡美地完成每份工作任務,及時去發現問題,傾聽建議,努力去思考、去學習。

即使是自己喜歡的工作,每天做的是沒有變化的事情,也會使人逐漸心生厭煩。麵對這樣的情況,聰明的人在生活和工作之中不會坐守圍城,他們會向自己、向現狀發起挑戰,不斷實現新的突破,追求更大的成功,使自己創造出卓越的成績。

陳強就是在不斷挑戰自我追求卓越中逐漸成長起來的。他在36歲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那就是創辦一家知名的傳媒公司。陳強23歲時大學畢業,畢業後在一家報社工作。無論工作有多簡單,有多忙,他總是把工作做得有條不紊,讓領導滿意。他雖然對報社的工作不是很滿意,但他知道學習對於初入社會的年輕人是多麼重要。由於業績突出,陳強被提拔為編輯部副主任,他婉言謝絕,並且遞上了辭呈。

陳強27歲時來到一家廣告公司,依然以初學者的心態悉心學習廣告業的知識。3年很快過去了,陳強對整個廣告行業從不知到完全掌握,工作業績也特別突出。當時他月收入十萬元,公司提供住房和交通工具。但陳強再次選擇離開,他感覺創辦自己公司的時刻到了。

憑借多年的傳媒經驗以及豐富的人脈關係,陳強成立了自己的傳媒公司,公司業務涉及報紙、廣播、電視、廣告業務等多個方麵。成長中他也遇到過很多困難,但是靠著不屈的精神和意誌,困難被一一克服,公司走上了發展的軌道。陳強並沒有停下前進的步伐,他下一步的目標是希望成立傳媒集團。

從報社到廣告公司,再到傳媒公司,陳強的每一步都是在挑戰現狀、追求卓越,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他很可能隻是平庸一生。挑戰能夠成就一個人,甘於現狀、失去承擔風險和壓力的勇氣,輸掉的可能不僅是一次機會,而是自己一生的夢想。

一個人,隻有不斷地激勵自己、挑戰自己,才能戰勝內心的惰性,讓自己不斷地前進,變得越來越優秀、越來越美好。聰明的人會用這樣的方式作為自己心理養生的方式,讓自己的心態永葆奮發向上的動力。

課堂思想

心理養生很重要,我們可能不夠聰明,可能不夠富有,但是我們必須具有強大的內心和對夢想的不懈追求。所以戰勝心理罷工,做好心理養生,才能始終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無論遇到什麼樣的阻礙和困難,都不停止前進的腳步,那我們便擁有了強大的內心,它會比玻璃鋼還要結實一百倍、一千倍,乃至一萬倍!

第二節 冥想帶來意想不到的作用

北大人語錄

寂寞是一種清福。我在小小的書齋裏,焚起一爐香,嫋嫋的一縷煙線筆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頂棚,好像屋裏的空氣是絕對的靜止、我的呼吸都沒有攪動出一點波瀾似的。我獨自暗暗地望著那條煙線發怔。屋外庭院中的紫丁香還帶著不少嫣紅焦黃的葉子,枯葉亂枝的聲響可以很清晰地聽到,先是一小聲清脆的折斷聲,然後是撞擊著枝幹的磕碰聲,最後是落到空階上的拍打聲。這時節,我感到了寂寞。在這寂寞中我意識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這種境界並不太易得,與環境有關,更與心境有關。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澤裏去尋求,隻要內心清淨,隨便在市廛裏、陋巷裏,都可以感覺到一種空靈悠逸的境界,所謂“心遠地自偏”是也。在這種境界中,我們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塵世的渣滓,與古人同遊。所以我說,寂寞是一種清福。

——梁實秋冥想之於人生猶如秋日裏綻放的菊花,清香怡人,沁人心脾。

善於冥想本身就是鍛煉一種心靈的修為,是一種向內求索的方式。以這種方式來與靈魂對話,是一場心路曆程的清淨戰,掃除本我的汙濁,擦拭心靈之窗的灰塵,打開心窗,讓陽光照耀進來。

隨著社會的發展,冥想作為一種文化也在發生變化。隨著人們回歸自然、崇尚自然的風尚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冥想帶入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用冥想這種心理潛意識保持心理健康。冥想是一種改變意識的形式,它通過獲得深度的寧靜狀態而提高心理素養,使我們的內心變得更加堅強,從而通過冥想來達到心理養生的目的。

它屬於心理學範疇的一種心理暗示,通過這種暗示有效地改變自己的心態,促進大腦、血液以及整個機體的良性循環,到達一種內外兼修的境界與目的。

很多國際知名的大腦神經係統專家利用複雜的成像技術做測試,得出了令人激動的結論:在深度冥想中,大腦如同身體一樣會經曆微妙的變化,冥想可以訓練頭腦,重新改造大腦的思維機構;可以在大腦麵對消沉、過度興奮等精神層麵的問題時,發揮作用,重新構建一種心理平衡。

冥想其實是一件十分簡單的事情。公園的草地上、寬敞的室內場館中,或是舒適的椅子上,都可以成為適合冥想的場所,而冥想的方式也多種多樣。

冥想有幫助人們減輕壓力的作用。有規律地冥想,可調節大腦神經,讓處於壓力下的大腦得到放鬆。

冥想者較一般人更容易達到平靜而快樂的狀態。著名女演員海瑟·格拉漢姆有一段時間,時常因為一些毫無意義的小事情而長期擔心憂慮,甚至於這些事情還沒有發生,她就擔心難過。後來她在醫生的指導下開始練習冥想,每天在起床後和下午各練習20分鍾,冥想讓她的內心漸漸走出困擾、遠離困境、回歸平和。而內心的平靜才是最重要的,擁有了這份平靜,就擁有了生命中的一切。

冥想是一個放鬆及集中精神的過程,目的是改進自己、促進身心健康,從而使積極的意念“輸入”潛意識,對人的活動產生正麵影響。它不但對心理健康有調節的作用,人們也可以通過這種心理治療的疏導、緩解和治療精神領域的不適感,消除或減輕心理隱患。同時,在身體功能性疾病方麵冥想也有著重大的作用。許多醫學研究證明:冥想可預防慢性疾病,同時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力。

生活在現代的都市人是幸運的。我們可以通過發達的電子網絡,隨時知道世界各地的信息;生物技術的發展使我們可以隨時享用舊日貴族引以為豪的山珍海味美食佳肴;我們還可以依靠先進的交通工具,飽覽美景,成功離現代人隻是咫尺之遙。然而越來越多的都市人在大步邁向成功的同時,還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越來越多的人把三分之一的時間給了工作,生活的三分之一給了公務艙和頭等艙,最後的三分之一交給了社交應酬。雖然他們有著各種深不可測的專業知識,拿著常人無法想象的薪金,卻有著少之又少可憐得沒法見人的私人時間。長期的緊張工作,城市的汙染和不正常的生活習慣導致了人們健康水平下降,注意力無法集中,各種慢性病不斷襲來。

冥想作為一項行之有效的緊張舒緩劑,可以穩定情緒,緩解因壓力而引起的各種病症;作為一種心理調解方法,冥想可以增強自信、提升自我表現形象,從而使人們更加積極地改善人際關係;作為一種簡單的放鬆活動,冥想賦予人們清晰的自我精神認識,並促使人們創造新的觀點和態度對待生活。總而言之,冥想是一個再認識自我綜合素質的過程。

僧人打坐就是一種最為典型的冥想的心理修為方式。很多得道高僧都是冥想的“高手”,他們在打坐的時候充分保持了內心深處心靈的寧靜、平和與虛空。因而這個時候人的右腦思維就會隨之變得異常活躍,靈感就會在這一刻如涓涓細流滋潤心田,如浩瀚江河奔湧而出。經書中的理念在冥想的過程中被意義領悟、參透。個人的修為在無形中突飛猛進獲得了迅速的提升,從而達到了常人無法企及與體會的高境界的通透感,獲得心理上強烈的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