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幾點實踐(2 / 2)

其次,筆者還注重分人指導,就是對信息技術基礎好、學得好、學有餘力的學生,經過適當的培訓,讓他們當“小老師”來幫助基礎稍差的學生。這樣,不僅他們自己得到了鍛煉,而且幫助基礎稍差的學生共同完成了學習任務,使雙方都獲得了成功的體驗,盡而激發了學習的興趣。通過以上措施,大大提高了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收到良好的課堂效果。

在學生自主探究的過程中,筆者常給學生說的一句話是“書本是你們最好的老師”。通過自主探究學習,很好地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現在學生已經養成每一次上課之前自學課本內容,上課過程中遇到問題先看課本的良好學習習慣。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自學習慣,能夠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獲取信息,不斷充實自己,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信息社會飛速發展的需要,走在時代的潮頭。

強調小組合作學習 小組合作學習對提高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幫助。一般情況下,筆者在班級內按照能力水平、學習興趣、個性特征等方麵進行分組,4~6人為一個小組,合作學習中每個小組成員有明確的責任分工,促進學生之間能有效地溝通。在合作中首先明確合作任務,通過學生實踐操作、小組內信息的搜集與處理、小組成員表達與交流等活動,使學生經曆合作過程獲得知識與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體驗。要好好利用信息共享的特點,教育學生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培養主動與人合作的精神。

比如在講授“感受電子幻燈片”時,首先提出問題“如何找到設計模板”,啟發學生思考,進而帶著問題去動手操作,組織討論,發表意見,進而獲得合作的意願。又如在講授“走進山東”時,通過教師點撥,在PowerPoint中插入圖片與文字的方法和Word中是一樣的,小組成員之間討論,合作學習,把舊知識和新知識聯係起來,加以遷移運用,深化提高,納入學生自己的知識體係,養成習慣,收到良好的效果。讓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組織者和參與者,這樣使學生有了充分的自由環境和寬鬆的課堂氣氛,為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提供了鍛煉的機會,為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全麵的、最優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以上指導學生自主探究信息技術知識與主動參與小組合作學習是密不可分的。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氛圍中展開學習,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3 作品展示,師生評價

信息技術課應該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能力的機會、發表自己見解的舞台。因此,每節課筆者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成果的機會。如通過傳奇電子教室展示給全班學生看,讓他們下位去欣賞小組內同學的作品等。同時組織學生對欣賞的作品進行評價,評價包括自評、生評和師評多種方式。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該作品有什麼值得你學習的地方?你還有什麼好的建議嗎”“如果讓你來做,你會怎樣設計呢”等問題,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概括能力以及口頭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學好信息技術的信心和決心。

例如,在學習演示文稿的製作時,正值新中國成立六十年大慶之際,引導學生自由創作一個六十年大慶的有主題的演示文稿。展示學生作品時,學生先進行自評,然後生評、師評。評價時可以引導學生從設計模板是否突出主題、技術運用是否正確、圖文是否貼切等方麵展開。這樣設計能夠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評價結果的多樣化,真正讓學生在發現別人優點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不足,從而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總之,小學信息技術是嶄新的素質教育課程,與其他學科相比,缺少現成的教學經驗供參考、借鑒。探索信息技術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信息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信息技術教師刻不容緩的責任。而以上三點是筆者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總結出來的點滴做法,希望能夠為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在以後的工作中,筆者會更加注重自己的理論學習、研究,繼續探索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希望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師的共同努力下,能夠駕駛信息技術這艘航船順利抵達勝利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