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提高高中生有機化學學習能力的教學藝術(1 / 2)

論提高高中生有機化學學習能力的教學藝術

課程整合

作者:盛宏濤

每個人在接觸新的事物的時候都會有抵觸的心理,對於高中階段的學生亦是如此。在高中化學課程中,有機化學在教材內容中占四分之一,而且在高考分數中也占科目總成績的25%~30%,因此讓學生對有機化學產生興趣是每個教師都需要麵對的重要課題,要以少的時間、精力投入,取得盡量好的教學效果。課堂的教學活動是很重要的,通過分析學生學習心理、引導學生興趣、優化教學過程來實現高中有機化學部分的高效教學。

1 培養學生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化被動為主動,使本來枯燥無味的東西變得有趣。學生開始學有機化學的時候,思維完全有別於初中時期的無機化學。有機化學是研究有機化合物的化學。有機化合物是指碳氫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的和學生之間有著很好的溝通方式,不是固定的我教你學的方式,而是形成互動,使教學和活動相結合起來,讓學生參與到實驗當中,讓學生對其產生興趣。教師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實例向學生介紹有機學化學的重要應用,讓他們明確學習目的和培養學習有機化學的成就感。

如機動車用到的汽油、柴油、煤油等,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其主要成分就是有機物——碳元素。洗發水、洗衣粉起到去汙作用的主要成分就是有機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鈉。除此之外,有機化學還涉及國防科技、農業、藥物合成、航空航天等領域。幾乎可以這麼說,人類離不開有機化學。

2 課堂上增加學生多動性

傳統的上課模式就是:“學生聽,教師講。”對於這樣的傳統模式必須要打破,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在上麵講,學生有可能早就已經睡著了,也有部分學生會被有機物的結構式書寫、分子的空間結構給弄得一頭霧水,就連最基本的結構式都不能正確書寫。通過在這幾年課堂上的實踐,筆者發現有機化學教具中的多媒體演示和球棍模型能很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結構式的書寫,降低了學生對知識認識的難度,也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如“硝基化合物”是分子中含有硝基(-NO2)的化合物,硝基化合物同分異構體是R-ONO亞硝酸酯。對它的結構,學生容易通過結構式的學習理解為平麵結構。通過讓學生進行球棍模型的組合,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這樣學生在動手的前提下,加深了對有機分子空間結構的認識,更使得學生對學習有機化學產生了興趣,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在教學過程中,從結構的差異中總結通式的書寫和部分同分異構現象的形成原因。如苯的教學當中圍繞苯環的特殊結構展開,從6個碳碳鍵的平均化引導結論。這樣的教學方式既幫助學生快速理解,又將化學性質與結構串聯成一個整體,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掌握。

3 運用探究式教學

科學探究是一類教學活動,也是現代教育提倡的精神。在高中有機化學學習當中,不能用固定的模式去學習,必須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通過自己的探索研究,變未知為已知。有機化學不同於無機化學,不能僅僅指通過記憶達到學習的目的。因此在學習有機化學時,學生的主動思考占非常大的作用。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利用探究式教學,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主動地思考。

如在講到有a-H硝基化合物在堿性條件下能與某些基化合物起縮合反應時,很多教師會按照教材上的知識點進行教學。硝基烷在堿的作用下脫去a-H形成碳負離子,碳負離子再與羰基化合物發生縮合反應。很多學生可能會有疑問:為什麼要這樣呢?教師可以進行探究式教學,提出假設:硝基烷在堿的作用下脫去a-H不能形成碳負離子。讓學生進行討論,並提出進行驗證的方法,這樣就可以誘發學生主動思考,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達到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