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多媒體提供的情境比課本更生動、真實、豐富,圖文音像並茂,令學生心動,學生自然會調動各種感官去細心體會,並有了觀察的興趣,教師再給予方法的指導,觀察的好習慣便自然養成,觀察事物能力自然會提高。
3 積累素材,擴展學生視野
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現在學生的生活比較單調,大部分是學校——家庭”兩點一線,與現實社會接觸不是很多,因而寫作時常常找不到作文的“料”,很多學生怕寫作就不足為怪了。作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必須想方設法解決文章素材的采擷問題,讓學生有“米”,做“有米之炊”。應用多媒體技術,不失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之舉。因為多媒體可以為學生提供大量精彩紛呈的生活畫卷,大量的人、事、物、景,在彌補學生生活實際和體驗方麵的缺陷,豐富作文素材庫的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信息搜集、處理、應用能力。
比如作文《人生百態》,要求通過觀察幾類人的音容笑貌、舉手投足而闡發人生哲理。由於學生平時對人、對生活了解不多,觀察不細,寫作時憑空想象,閉門造車,寫出來的作文很不理想。後來筆者收集了一些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精神狀態、不同個性特征人的視頻片段和圖片,並用多媒體把他們一一展展現出來,讓學生仔細觀察,尋找寫作所需素材,豐富生活閱曆,第二次寫出來的作文都有了非常大的進步。
再比如要求學生續寫《皇帝的新裝》,筆者在作文課上首先應用多媒體播放了經過整理後的動畫片《皇帝的新裝》,讓學生再一次細細領略體會。然後又結合當今時代的特點,下載了一些近期發生在身邊的社會騙局現象中的人物讓學生去揣摩、比較,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討論、質疑、思考之中,不僅擴展了寫作視野,也豐富了人生閱曆,絕大部分學生都寫出了有一定深度的作文。
當然,多媒體僅是輔助手段,絕不能用多媒體代替學生深入生活,了解生活。所以,筆者在應用多媒體積累寫作素材的時候,特別重視引導學生像應用多媒體看錄像、看圖片一樣觀察、思考生活周圍的景、物、人、事等,並把記錄下來,形成文字材料,自然就是一篇篇內容充實的作文。一段時間下來,因為學生有了寫作的“料”,因而寫作的困難越來越少,作文的內容越來越豐富、具體,大部分學生的作文層次清楚、脈絡分明、重點突出。
4 及時集體評議,增強講評效果
寫作是用文字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徑,是運用書麵語進行交際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學習語文的一項重要任務和目的。作文占據著語文學科的半壁江山,寫作成功的關鍵在於不斷修改、不斷操練。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光靠聽覺所記住的信息遠遠低於視覺和觸覺。如果調動起人的全身感官——聽、說、看、寫,那他將會獲得更多的信息。
傳統的作文教學模式,一方麵很難完成當堂進行作文修改、講評的環節,大部分情況是本周作文,下周改。另一方麵,作文評講往往是教師在課堂上讀一兩篇優秀的作文或差的作文,基本上是教師口頭講,學生隻是聽,很少能參與講評。這樣的作文講評效果是顯而易見的。利用多媒體交互性的特點,則可以輕鬆實現及時評價、集體評價,實現作文課的合作、探究,事半功倍。
比如,作文課堂上,筆者及時選擇學生中的優秀和有典型錯誤的作文投影到多媒體屏幕上,或者發送到每個學生的終端機上,供全班學生共同賞析和評議。師生可以一邊看著同學的作文,一邊發表自己的觀點:中心是否明確,結構有什麼問題,選材是否得當,哪些句子寫得好,哪些詞語不恰當……通過師生共同對文章的內容、遣詞造句及至標點符號等方麵進行討論評改,使每個學生都能比較全麵地了解這篇作文,把握其優劣之處,在知其然的同時也知其所以然。這樣的作文修改,一方麵培養了學生自改作文的興趣和能力,另一方麵也提高了學生的欣賞、表達能力和分析能力,真正達到作文講評的目的。
當然,應用多媒體進行作文教學,並不是全盤否定傳統教學模式,而是將現代教學媒體與傳統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新的更為有效的作文教學模式,促進語文寫作教學質量的飛躍。